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 第一百七十一章亲王云集长安,太子我要刨世家的根

第一百七十一章亲王云集长安,太子我要刨世家的根(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书.文帝纪》,谁曾想突然被提及,整个人都被口水呛到了,无奈道:“大兄。”  

“你这鞭尸也不能反复鞭挞呀,要不,换一个人。”  

“换谁?”  

李承乾有些诧异的看着他:“除了你比较典型,还有谁?”  

一时间,李佑都被噎住了,确实,只有他这个铁头娃会在李世民在位时期造反。  

不过,他立马转移了话题:“大兄,所有的亲王都要分封,虢王、江王他们?”  

“呵呵。”  

闻言,李承乾嗤笑了声,讥讽道:“让他们去就封于外,就他们那三脚猫的本事。”  

“信不信,要不了多久,大唐还得派军队去给他们收拾烂摊子。”  

“孤要的是这些藩国像繁星一样拱卫着大唐,而不是时不时的给大唐找麻烦。”  

“这些个混账玩意首先要经过锤炼,待孤登基后,必得开大宗正院,把他们集中放到一起学习治国、武艺。”  

“要是不过关的,哼,有的是他们好果子吃。”  

‘大宗正院?’  

李佑眼眸中露出了疑惑之色。  

“《大戴记》曰:帝入太学,承师问道。”  

“太学一词源于上古五帝时期,名大学,曰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  

“天子和诸侯均设之,曰: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古人宫室无多,凡祭礼、军礼、学礼,及望气、治历、养老、习射、遵贤之典,咸行于明堂。而明堂、太庙、太学、灵台咸为一地。”  

“西汉武帝时,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至东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我朝国子监那是什么玩意?招募的都是士族官宦子弟,寒门庶族弃如敝履。”  

“这也就是他会当做文治武功的一部分,洋洋得意,殊不知,不过是东施效颦,徒为人耻笑尔!”  

“咳咳。”  

听到这话,李佑再度被口水呛到了,这些天来,李承乾在他面前毫不掩饰对李世民的鄙夷和不屑,他虽然造反,但对于亲父李世民还是骨子里充斥着畏惧和崇拜。  

“学者,因为天下人教授之所,而非士族官宦的特权。”  

“前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而举人的方式选拔官员,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遴选人才。”  

“开皇十八年,隋文帝诏诸州举贡士人按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分别荐进,大业三年,隋炀帝诏令荐人,分为十科,大业五年又诏诸州荐人,分为四科。”  

“武德四年,皇爷爷诏令: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定每年十月为赴朝廷应试的定期,明确了州、县地方预试,诏书明确了士人可以投碟自应,下层寒士得不到举荐者,亦听自举,洁己登朝,无嫌自进。”  

“这样的举措固然改变了魏晋以来,世家门阀垄断官员的现状,让一部分寒门士子也有出头的机会。”  

“可在当今陛下这里,士族进一步充斥朝堂,拉帮结派,完全不给任何庶族机会。”  

“堆积在吏部需要任命的秀才、进士多不胜数,那些士族子弟早早的主政一方。”  

“从贞观十五年开始,孤命东宫将数以千计的庶族、寒门出身的秀才、进士安排到下县任县令、县丞。”  

“现如今,这些人已经全部淬炼出来了,一个个具备施政才能,且对于底层百姓民生有非常多的了解。”  

“相比于那些士族官员,他们或许有诸多不足,但他们至少可以将良心稍稍向百姓倾斜一点,这就足够了。”  

李承乾接着把他这些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说了出来。  

“大兄。”  

“你这是打算”  

李佑瞳孔狠狠一缩,已然猜到了他的想法。  

“士族是必须要清除的。”  

“关陇门阀、山东士族、江南士族、淮南士族这些大个子通过这一次洗牌,全部淘汰出局。”  

“提前选择亲王,举族迁往域外,协助开拓疆土者,可免。”  

“负隅顽抗者,族灭!”  

“中小士族有一些选择的权力,他们可以留在大唐,但必须要交出一应土地、佃户。”  

“孤不会允许民间藏匿人口,田地大部分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  

“民以食为天,只要百姓有田耕种,他们就能养活自己,就会支持大唐。”  

“吃饱了,他们才会去想要获取别的权力,例如:从军、当官。”  

“府兵制是一种适合地方的制度,却并非无懈可击,必须要以俸禄制相辅,方可延续下去。”  

“朝廷的边军、中央禁军都必须采取募兵制,且定期从地方守军中挺拔一些优秀者。”  

“以往,所有的将帅都是出自士族,因为只有他们掌握着兵书战策,寻常人都不识字,如何研习?”  

“正因如此,孤才一定要改变原有的进士科、秀才科,朝廷完全以试取材。”  

“由大唐设立专门的学府,例如:长安国子监,州设州学,郡设郡学,县设县学。”  

“将原本的考试同样分为四等:县试、郡试、州试、殿试。”  

“县试是第一阶段,凡是识文断字者,均可向所在县衙报名参与县试,通过所在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