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 第98章关门打狗回首掏

第98章关门打狗回首掏(1/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和日本人纠缠了许久的李杏雨,在地图上上海以西的乌家荡范围内画了一个圈。  

很明显,他意欲在这里迂回阻击日军,将两个日军大队直接堵到这里。  

能不能歼灭是一回事,但必须将敌人拦下,让他们无法回援近在咫尺的上海。  

为此,他早早的便将侦查小队派了出去给迂回的淞沪纵队打前锋,结果一份来自侦查小队的侦查报告却让李杏雨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乌家荡,发现了鬼子活动的踪迹,预计至少是一个大队。  

被他纠缠的日军并未撤至乌家荡,那乌家荡的日军…  

“好险!”  

“我在谋算小鬼子,小鬼子竟然也在谋算我!”  

“差点阴沟里翻船!”  

李杏雨暗呼侥幸,对于侦察兵的汇报他没有任何怀疑。  

忠救军的侦察兵都是从侦察兵集训大队毕业的,专业性不比最早的狙击手集训大队出来的狙击手差,忠救军面对日军的各种围剿游刃有余,能轻易深入敌人腹心的侦察队居功甚伟。  

他立刻命令淞沪纵队停止迂回,撤回来跟苏南一二纵队汇合。  

“日军,哪来的一个大队?”  

“凭空变出来的?”  

凭空自然不可能变出一个大队的兵力,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  

日军秘密调兵了!  

各地没有抽调兵力的情报传来,那只有一个可能,日军是从前线调的兵。  

只有前线调兵,才能轻易瞒过京沪区的眼睛。  

嘶——  

李杏雨倒吸一口冷气,日军秘密从前线调兵,却没有直接回援上海,反而针对他准备了一个杀局,那只有两个可能:  

1、在日本人眼中,他的威胁大于区座——但这绝对不可能!  

2、日本人不仅谋画着他,也谋划着区座,他们现在既然决定在乌家荡亮刀,说明针对区座的杀招,也要亮了!  

意识到这点后,李杏雨一刻都不敢磨叽,喊道:“立刻给区座发报!”  

“告诉区座,日军在乌家荡准备了至少一个大队的伏兵在等着我,我决意在金泽跟日军一决雌雄!”  

联指。  

会议室。  

会议室内的众人脸上都挂满了笑。  

之前,他们很担心这几天会遭到日本人激烈反扑,毕竟靠得住的一二七三个团全都撤到浦东去了,留守在租界的主力就是九师改编的四个团。  

而对这改编的四个团的战斗力,他们心里都没有底。  

虽然从一团中抽调了部分军官,但一团的核心骨干才一百来人,抽出一半就封顶了,而这些人塞进改编的四个团中,连排一级的军官都不够。  

但现在嘛,慌什么?  

来自忠救军的两百多名基层骨干填入了四个改编团中,虽然还不能做到如作臂使,但起码不用担心他们一上战场就拉稀了。  

钱大姐轻松的说道:“这下再也不慌了,日本人要是知道我们用这三天的时间终于彻底完成了对伪九师的改编,估计会后悔的撞墙吧。”  

“撞墙?大概是轻了些,起码得自剖几个——不一定,也有可能是饮弹自尽。”  

张安平难得的说了句笑话,但“饮弹自尽”四个字却让会议室里的众人忍不住哄堂大笑起来。  

嗯,东野毅太的下场不管有多惨,总归他又成功的延续了上海特务机关在的宿命。  

这是一个只属于情报战线的笑话。  

费黎明跟着笑了一通后,问出了天天问一个问题:“张,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撤离了?”  

英国驻沪军,现在最盼望的事就是赶紧逃离上海,自从上次的撤离会议后,费黎明一天十问,现在开启了第三十一问。  

问完以后,费黎明就期待着看着张安平,按照目前的情况,已经满足了撤离的要求了。  

“今——”张安平刚说了一个字,一名参谋就撞开联指会议室的大门,急匆匆的跑到张安平面前:  

“区座,李指挥电报。”  

张安平接过电报一眼扫过后,露出了笑意。  

佐克见状立刻出声问道:  

“张,是好消息吗?”  

“嗯,是好消息。”张安平笑着说:“终于知道日本人的刀是怎么砍下来的了,是个好消息。”  

中国话博大精深,佐克和费黎明自诩为中国通,但并未听出这句话的另一重含义,而军统和地下党这边的参会成员,听完以后纷纷肃然,等待张安平的通报。  

这几天的时间,日本人没消停,总是一副要打进来的样子,但大仗没有小仗不断。  

通气会议上,张安平一口咬定日本人是在搞什么阴谋诡计,可始终没有任何线索能确定日本人到底在筹谋着什么。  

现在张安平说刀砍下来了,自然是有关日本人秘密动作的情报。  

张安平也没让他们久等,组织措辞后就道:“李杏雨发来的电报,称他本来打算在乌家荡来波前后夹击,没想到日本人跟他想到一块去了,在乌家荡准备了至少一个大队的伏兵。”  

“所以他决意在金泽跟日军一决雌雄。”  

众人都清楚李杏雨部的情况,淞沪指挥部的一个纵队外加苏南指挥部的两个纵队,四千余人的规模,而对手就两个大队堪堪两千余人。  

因为在重武器方面有差距,李杏雨一直寄希望于对日军打个伏击,结果日军在进伏击圈前放弃了追击,两支部队便展开了纠缠,不到两百里的行程,纠缠了足足五天。  

也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