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10章 升官正五品

第210章 升官正五品(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封贡?”  

这份奏疏,是内阁集体送到皇宫的。  

隆庆皇帝抬起头看向四位辅臣,疑惑的问道:  

“如此大捷下,不是应该乘胜追击,为何要封贡俺答?”  

四位阁臣实在是太了解隆庆皇帝了,先是四辅赵贞吉上前说道:  

“陛下,兀慎部原本是盘踞在河套的套虏,今春才被赶到北方的,俺答部主力未失。”  

“大同的粮食军备也只够打这么一仗,再过几个月就要入冬了。”  

紧接着高拱又说道:  

“赵阁老所言极是,俺答部主力未失,但此番也被我大明军威所震慑,正是封贡最好的时机。”  

张居正则说道:  

“陛下,俺答部早就有封贡之心,开放马市我大明可以获得良马,又可将货物贩售出去,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成化年备边银不过几十万两,如今一年开支两百万两,俺答封贡后可剩下大量的备边银。”  

最后是首辅李春芳说道:  

“俺答封贡,是向我大明称臣,这也是历代先帝没能做到的事情。”  

“正如苏子霖奏疏所言,此番封贡主动权在我大明。”  

听到这里,隆庆皇帝终于冷静下来。  

苏泽的奏疏说的没错,趁着东胜卫大捷的余威,在蒙古人胆寒的时候提出封贡,可以拿到最好的条件。  

而且苏泽也在奏疏中说了,大明的火器越发先进,商贸越发的繁盛,封贡开市实际上等于让蒙古人帮着大明养马。  

日后是战是和,主动权都在大明手上。  

确定了这点后,隆庆皇帝提起笔说道:  

“还是让鸿胪寺卿王世贞去吧,礼部那个沈一贯回京了吗?让他继续和王世贞一起出使。”  

“唯。”  

苏泽看向系统,这份奏疏执行的难度不大。  

皇帝虽然昏头,但是阁老们还是很清醒的。  

——模拟开始——  

《请封贡俺答疏》送到内阁。  

内阁一致票拟赞同。  

一天后,隆庆皇帝留中奏疏,发往外朝商议。  

外朝反对封贡,皇帝没有同意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点:100点。  

是否花费50点威望点,确保奏疏完全执行?  

苏泽果断的选择了“是”之后,就去通政司上书。  

现在系统弹出来的是结算报告。  

使用50点威望值,强行通过奏疏。  

正使王世贞,副使沈一贯前往草原,俺达汗热烈欢迎使团,同意接受大明册封隆庆皇帝册封俺达汗为顺义王,赐王印,敕书,在九边开放互市。  

大明的商品在经济上控制了草原,草原从此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大明国祚10  

剩余威望点:50点。  

国祚10!  

也对。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虽然也发生了俺达封贡,但是蒙古人主动封贡,和在大明大捷后封贡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历史上的俺达封贡,只开放了大同一处马市。  

现在的大明也和历史上的大明不同,在苏泽的引导下,大明的商品经济更加繁荣,那对草原的经济控制只能更强。  

那国祚10,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当然,苏泽并没有因为俺达封贡,就觉得大明没有外患了。  

现在的大明,可以是危机四伏。  

不提辽东的女真人,西南边疆也是暗流涌动。  

加上王朝中后期的土地兼并问题,大明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外患。  

但能够一战平定北疆,对于大明百姓也是一件好事,京师百姓再也不用担心秋防,而整个北部边疆地区的百姓,也不用在秋冬戍边了。  

俺答封贡,极大的缓解了大明的疆防压力,这绝对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九月二十七日,前线的各种消息汇总回来,朝廷派遣的清边御史也已经抵达前线。  

东胜卫大捷的战果已经确认,由戚继光草拟的请功人员名单,也已经送到了京师。  

皇帝御批朱批,对戚继光所奏的请功人员照单全收,下令兵部给与相应的嘉奖。  

不得不说,隆庆皇帝这点确实有明君气象。  

给奖励的时候从来不抠门,对前线将领也从来不犯疑心病,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很少具体干涉军务。  

当然,这也和隆庆时期财政宽裕有关。  

兵部忙的热火朝天,在大明这个僵硬军事体系中,战功是能够突破制度框架的最有效手段,大量千户百户被赏赐了下去。  

这些都是容易办的,国朝军官嘉奖晋升都有规定,按照兵部的条例办就是了。  

最难办的,还是戚继光等有功将领的奖赏。  

戚继光已经是山西行都司的都司了,正二品的官员,在职位上已经很晋升了。  

此外王崇古这个宣大总督也是有大功劳的,他也已经是兵部侍郎了。  

兵部尚书霍冀办事妥当,将兵部治理的井井有条,戚继光两次大捷,兵部都起了巨大的支持作用。  

还是苏泽上疏,提出了解决方案。  

戚继光比照靖远伯王骥、威宁伯王越和新建伯王阳明的旧例,封伯,以酬其功。  

但是王崇古的问题就比较难办了,苏泽也没有好的办法。  

隆庆皇帝对于苏泽这份奏疏照单全收,礼部也迅速拟定爵位,封戚继光为定远伯。  

大同巡抚王用汲也得到了升迁,他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督抚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