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88章 户部红人苏子霖

第188章 户部红人苏子霖(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节用堂内。  

堂内设主座一位,这应该就是张居正的座位了。  

主座下手有一个座位,这是户部侍郎张守直的位置。  

节用堂两侧,有十三张座椅,这就是十三清吏司主官的位置。  

角落中还有几张桌案,这是用来记录会议记录的照磨所官员坐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每个月举行的例会,就是决定大明财政政策的会议了。  

苏泽来到节用堂,和其他同僚打完招呼,没有立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距离开会时间还有半个时辰,清吏司主官提前来节用堂,就是要利用这个时间,沟通处理一些工作。  

比如苏泽刚刚和众人寒暄了一番,福建清吏司主司邱农就找上来。  

“苏司度,上次灵济宫大会后,张阁老上书在港口征商税,这差事落在了我们福建清吏司的头上。”  

邱农幽怨的说道:“司内议了半天,拿出的章程都被张阁老驳了,苏司度可否指点一二。”  

福建清吏司主管福建的财政,兼管市舶司务和诸藩国贡务,所以苏泽在灵济宫大会后提议征收商税,张居正就将关税的事情交给了福建清吏司。  

邱农人如其名,老实巴交如同老农一般,为官十分的谨慎,在户部的名声不错。  

邱农应该是真的没办法了,想了几个方案都被张居正给否了,这才硬着头皮求到了苏泽头上。  

好像这件事确实是因为自己而起的,苏泽抓着头问道:  

“邱司度,福建司拿了几个方案给张阁老?”  

邱农说道:  

“我司先拿了一个方案,还是按照大船小船征收出港税,张阁老驳回了,认为我司的办法太粗糙了。”  

这不还是原来按照大船小船卖船引的办法吗?  

也难怪张居正觉得福建司的方案敷衍。  

苏泽说道:  

“要不然按船料来计算?”  

“按料?”  

苏泽点头说道:  

“按照货物类别决定一个税目,再乘以船料数,这个办法如何?”  

料是船的计量单位。  

一料差不多就是一立方米。  

比如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是两千料的超级大船。  

宋代据说还有五千料的超级大船。  

邱农听完,也觉得苏泽的办法不错,他又问道:  

“船上装载的货物不止一种,那要怎么算呢?”  

苏泽想了想说道:  

“那就以舱为单位,如何?”  

“舱?”  

苏泽想了想说道:  

“一般来说,一舱的货物都是同一种的吧?先厘定一舱货物的价值,再累计征税就是了。”  

“以四百料福船一舱的大小为标准舱,其他船只照此折算就是了。”  

苏泽也是和工部以及李文全交流后,才知道如今大明商船的结构。  

舱是明代船只的基本单位,通过横向隔舱板将船体分为若干独立舱室,福船标准配置1215个隔舱,载重800料以上的大型海船可达23隔舱。  

货仓也会分门别类储存货物,比如郑和宝船就专门分“丝舱”、“瓷舱”,存放不同的货物。  

听完了苏泽的方法,邱农眼睛亮了,他连连向苏泽道谢。  

具体什么货物用什么税率,这就是福建司的业务了,苏泽也只能帮他到这里了。  

邱农喜滋滋的离开,这时候山西司主司夏淳又凑了上来。  

这位夏主司向苏泽问道:  

“苏司度,夏某也有一事请教。”  

山西清吏司除了山西的财政外,还兼掌九边屯田事务和九边军镇俸饷。  

夏淳向苏泽讨论了大同卫所军屯,以及戚继光粮饷的问题,同时又和苏泽讨论了土豆这种新作物产量和主粮折算的问题。  

大明户部账目复杂,但是对于粮食总要有一个标准计算。  

各地方种植的主粮作物不同,北方种麦南方种米,各种粮食作物的产量不同,为了方便统计总要制定一个标准。  

为了方便统计,户部一般用“折粟”的方法,在计算各地的粮食税。  

土豆作为一种新作物,如何征税,怎么征税,征收上来的土豆要怎么“折粟”,这也是困扰夏淳的一个技术问题。  

夏淳又说道:“苏司度,我听说土豆仓储时间不长,如果储存不当就会发芽不能食用,官府征收的土豆要如何储藏?”  

苏泽想了想说道:  

“官府不征土豆,而是直接征收晒干的土豆干。”  

“百姓晒干土豆也需要工本,还可以用工本来抵税,这样也能让百姓更积极的种植土豆。”  

土豆干就是后世很多地方保存土豆的方法,官府直接规定征收土豆干,但是要将制作土豆干的工本折算给百姓抵税。  

这也是在政策上鼓励百姓载重土豆,晒干的土豆如果交的税要比稻麦低,那就更有种植的积极性了。  

当然,具体征收能不能减轻百姓负担,那还要看当地官员。  

现在山西有王用汲,这些年百姓应该能实实在在享受到减税的政策。  

等土豆种植规模上去了,百姓自然也能看到种植土豆的好处。  

夏淳向苏泽表示感谢。  

这时候四川清吏司主司谢旭又凑了上来。  

谢旭是个老年官员,他是举人出身,一路上熬到了四川清吏司郎中这个位置上,算是站到了举人出身的天花板上。  

谢旭虽然是十三清吏司主司中年龄最大的,但是最支持财政改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