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请设营造学社以助营造疏(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官。”
“如此一来,可建大明工程法式。”
看完了苏泽的奏疏,隆庆皇帝看向陈洪说道:
“苏子霖的奏疏事关司礼监,你怎么看?”
陈洪连忙说道:
“仆臣自然是说好。”
这句回答就很陈洪了。
李芳今天不在,下个月要在城外先蚕坛举行躬行桑礼,李芳和定国公徐文壁视察典礼的准备工作去了。
冯保被皇帝派去东宫询问太子学业去了。
如果是则前两位司礼监大太监在这里,大概都会说点话,但是陈洪对万事都只有点头附和的意见。
“陈洪万事唯唯”,这就是外朝对这位司礼监三把手的评价。
当然,这不代表陈洪就是好说话,只是因为头上有两名尊神,所以陈洪谨言慎行罢了。
隆庆皇帝知道问他也是白问,就在这个时候,冯保从东宫回到了御书房。
冯保进门,隆庆皇帝说道:
“冯监也来看看苏泽的奏疏。”
冯保其实是听到小太监的通报,知道苏泽上疏了,才小跑回来的。
苏泽的每次上疏,都引起了朝野巨大的变化,这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利益重新分配。
冯保瞪了陈洪一眼,陈洪在这个时候送来苏泽的奏疏,明显是要绕开李芳和自己。
陈洪还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冯保接过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冯保有些纠结。
他不得不承认,苏泽就是要比大部分的大臣想的更深远一些。
这份奏疏,是呼应工部尚书雷礼的奏疏。
重订《营造法式》是工部的事情,但是也如同苏泽所说的,有了新的法式,也要有用的人。
工部、户部、司礼监、六科,都要有精通算学的官员,能够用《营造法式》来计算工程量。
在《营造法式》勘定的同时,培养相关的算学人才,这也是未雨绸缪。
这样一来,只要《营造法式》勘定完毕,朝廷就可以立刻使用了。
而冯保也看到了其中的利益。
既然要用法式来核定工程,那日后谁掌握了《营造法式》的计算方法,就是实际上的宫造局主事。
所以司礼监推荐进入营造学社的太监,日后就要负责宫廷工程建造审计的主官,而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皇宫最重要的职位之一。
冯保瞥了一眼陈洪,显然陈洪是想要将自己的人塞进这个营造学社。
冯保想要支持苏泽,但是看到“钦天监”三个字有些头疼。
如果苏泽不写钦天监,这份奏疏皇帝绝对不会犹豫。
钦天监,是负责天文历法的机构。
这个机构地位十分的特殊,不属于外廷,而是一个皇家直属的特殊机构。
简单的说,钦天监甚至都不算是朝廷大臣,而是类似于朱明皇室的私臣。
钦天监父死子替,和军户一样世袭,世代研究的都是天文数算。
朱元璋亲自设计的大明钦天监,就是吸取了前朝的经验,将星象解释权牢牢掌握在皇室手里。
朱元璋还订立律法,民间私自研习星象问斩。
自从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后,“天”就是外朝压制皇权的法理基础。
天地异象,就是皇帝无道。
掌握了天文星象解释权的钦天监,被牢牢控制在皇室手里,就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
但是苏泽也说的没错。
大明最精通数算的人,就在钦天监里。
冯保有些疑惑,苏泽到底是故意这么做,还是无意为之?
但是苏泽布局,草蛇灰线,冯保觉得苏泽可能是故意将钦天监牵涉其中的。
可扯进钦天监到底有什么意义?
冯保不明白,但是他决定还是帮苏泽一次。
他也想要往这个营造学社塞人。
面对隆庆皇帝,冯保老老实实说道:
“仆臣以为苏翰林所言甚是可行。”
隆庆皇帝也点头,但是事关钦天监,隆庆皇帝决定先留中再说。
冯保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汇报起了自己的工作。
“仆臣今日去东宫,殷少师夸赞太子学业认真,大有长进。”
隆庆皇帝连连点头,詹事府夸赞儿子读书用功,作为父亲自然高兴。
冯保又说道:
“殷少师特别说了,太子在算学上长进飞快,这多赖东宫讲官黄骥之功。”
“算学?”
隆庆皇帝点头,大明朝的皇室教育其实是很完备的。
作为皇帝,自然也是要懂得算学的,要不然看不懂账本,岂不是要被人蒙蔽?
所以算学在朱元璋亲自制定的皇室教育大纲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篇幅,属于必修的项目。
隆庆皇帝想到自己做裕王的时候,也有一名精通算学的师傅。
冯保和陈洪捧着批答完毕的奏疏准备退下,隆庆皇帝再次拿起苏泽的奏疏。
算学?
苏泽说的没错,要重订《营造法式》确实需要精通算学的人。
司礼监、六科,工部户部,都要有帐。
隆庆皇帝又想起自己做裕王的时候,父皇重修三大殿,严嵩一党不知道从中上下其手,贪墨了多少利润。
三大殿修了那么多年,而最后骂名却都是父皇承担!
一想到这里,隆庆皇帝也觉得憋屈,身为皇帝,总不能家里堂屋烧没了都不修吧?
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法式的原因。
“如此一来,可建大明工程法式。”
看完了苏泽的奏疏,隆庆皇帝看向陈洪说道:
“苏子霖的奏疏事关司礼监,你怎么看?”
陈洪连忙说道:
“仆臣自然是说好。”
这句回答就很陈洪了。
李芳今天不在,下个月要在城外先蚕坛举行躬行桑礼,李芳和定国公徐文壁视察典礼的准备工作去了。
冯保被皇帝派去东宫询问太子学业去了。
如果是则前两位司礼监大太监在这里,大概都会说点话,但是陈洪对万事都只有点头附和的意见。
“陈洪万事唯唯”,这就是外朝对这位司礼监三把手的评价。
当然,这不代表陈洪就是好说话,只是因为头上有两名尊神,所以陈洪谨言慎行罢了。
隆庆皇帝知道问他也是白问,就在这个时候,冯保从东宫回到了御书房。
冯保进门,隆庆皇帝说道:
“冯监也来看看苏泽的奏疏。”
冯保其实是听到小太监的通报,知道苏泽上疏了,才小跑回来的。
苏泽的每次上疏,都引起了朝野巨大的变化,这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利益重新分配。
冯保瞪了陈洪一眼,陈洪在这个时候送来苏泽的奏疏,明显是要绕开李芳和自己。
陈洪还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冯保接过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冯保有些纠结。
他不得不承认,苏泽就是要比大部分的大臣想的更深远一些。
这份奏疏,是呼应工部尚书雷礼的奏疏。
重订《营造法式》是工部的事情,但是也如同苏泽所说的,有了新的法式,也要有用的人。
工部、户部、司礼监、六科,都要有精通算学的官员,能够用《营造法式》来计算工程量。
在《营造法式》勘定的同时,培养相关的算学人才,这也是未雨绸缪。
这样一来,只要《营造法式》勘定完毕,朝廷就可以立刻使用了。
而冯保也看到了其中的利益。
既然要用法式来核定工程,那日后谁掌握了《营造法式》的计算方法,就是实际上的宫造局主事。
所以司礼监推荐进入营造学社的太监,日后就要负责宫廷工程建造审计的主官,而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皇宫最重要的职位之一。
冯保瞥了一眼陈洪,显然陈洪是想要将自己的人塞进这个营造学社。
冯保想要支持苏泽,但是看到“钦天监”三个字有些头疼。
如果苏泽不写钦天监,这份奏疏皇帝绝对不会犹豫。
钦天监,是负责天文历法的机构。
这个机构地位十分的特殊,不属于外廷,而是一个皇家直属的特殊机构。
简单的说,钦天监甚至都不算是朝廷大臣,而是类似于朱明皇室的私臣。
钦天监父死子替,和军户一样世袭,世代研究的都是天文数算。
朱元璋亲自设计的大明钦天监,就是吸取了前朝的经验,将星象解释权牢牢掌握在皇室手里。
朱元璋还订立律法,民间私自研习星象问斩。
自从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后,“天”就是外朝压制皇权的法理基础。
天地异象,就是皇帝无道。
掌握了天文星象解释权的钦天监,被牢牢控制在皇室手里,就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
但是苏泽也说的没错。
大明最精通数算的人,就在钦天监里。
冯保有些疑惑,苏泽到底是故意这么做,还是无意为之?
但是苏泽布局,草蛇灰线,冯保觉得苏泽可能是故意将钦天监牵涉其中的。
可扯进钦天监到底有什么意义?
冯保不明白,但是他决定还是帮苏泽一次。
他也想要往这个营造学社塞人。
面对隆庆皇帝,冯保老老实实说道:
“仆臣以为苏翰林所言甚是可行。”
隆庆皇帝也点头,但是事关钦天监,隆庆皇帝决定先留中再说。
冯保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汇报起了自己的工作。
“仆臣今日去东宫,殷少师夸赞太子学业认真,大有长进。”
隆庆皇帝连连点头,詹事府夸赞儿子读书用功,作为父亲自然高兴。
冯保又说道:
“殷少师特别说了,太子在算学上长进飞快,这多赖东宫讲官黄骥之功。”
“算学?”
隆庆皇帝点头,大明朝的皇室教育其实是很完备的。
作为皇帝,自然也是要懂得算学的,要不然看不懂账本,岂不是要被人蒙蔽?
所以算学在朱元璋亲自制定的皇室教育大纲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篇幅,属于必修的项目。
隆庆皇帝想到自己做裕王的时候,也有一名精通算学的师傅。
冯保和陈洪捧着批答完毕的奏疏准备退下,隆庆皇帝再次拿起苏泽的奏疏。
算学?
苏泽说的没错,要重订《营造法式》确实需要精通算学的人。
司礼监、六科,工部户部,都要有帐。
隆庆皇帝又想起自己做裕王的时候,父皇重修三大殿,严嵩一党不知道从中上下其手,贪墨了多少利润。
三大殿修了那么多年,而最后骂名却都是父皇承担!
一想到这里,隆庆皇帝也觉得憋屈,身为皇帝,总不能家里堂屋烧没了都不修吧?
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法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