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鸣凤天下 > 第二百四十三章归乡

第二百四十三章归乡(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行走于临安街道之上,郝经看着周遭拥挤的人群,赞叹不已。  

“只是看这里的景象,便可以看出来这南朝究竟有多么富庶。若是能够将其纳入我朝麾下,何惧那赤凤军呢”  

想到那赤凤军,郝经便微微皱起眉梢,带着几分厌恶。  

没办法,当初他的老师杨惟中,便是死在了赤凤军手中,所以他一直以来都对赤凤军保持恶感,始终都无法接受对方。  

“只可惜我朝先前遭到赤凤军重创,损失惨重。要不然,如何会被这宋朝所趁如今时候,不过是暂且约定和约,图谋恢复力量。等到恢复之后定然要彻底覆灭宋朝,然后集中全部力量,彻底歼灭赤凤军。”  

此时此刻,赫经已然明白。  

那已经占据了关中,并且间接控制了川蜀的赤凤军,已然成长为了类似于秦朝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在对方那强大的火器支撑下,其实力是相当惊人的。  

只是因为其治下百姓有些少,仅仅只有八百万人口,远远比不上宋朝六千万人口,要知道就算是蒙古,也有着近两千万人。  

当然,无论是宋朝还是蒙古,一个始终为“三冗”问题所困扰,另一个则是受制于种族问题,全都无法发挥起全部的力量,这一点倒是给了赤凤军回旋的余地,能够在两者之间不断的徘徊着,进而谋求足够的利益。  

“只希望这一次战争,那赤凤军可莫要有所行动。要不然被他们占据了河北两路,那整个局势就彻底逆转了。”  

想着前线之事,郝经也是格外的担忧。  

潞州!  

领着麾下人马踏入此城,段陵不免感到有些兴奋。  

他一脸兴奋的拉着周宇,指着那宽阔的广场,广场上面的石板也没有替换,还是和二十多年前一个样子,上面残留着黑褐色的痕迹。  

见到这些痕迹,段陵露出几分愤怒来,低声喝道:“你知道吗当初就是那潞州知县背叛主公,导致了接下来的潞州屠杀事件。当时候,我父亲也正是在这里,和那些鞑子开始厮杀的。”  

“哦原来书籍之中记载的,就是这个地方吗”周宇带着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一切。  

对于赤凤军起义之事,萧凤并没有任何隐藏,全数记录在书籍之中,并且将每一桩事件写入其中刊印出来,目的就是为了让军中的下一代,记得他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  

“应该是这样吧,毕竟我也没来过。也许问问爹爹,他应该会记得吧。”  

段陵摸了摸脑袋,带着几分不确定。  

他自能够读文识字以来,便一直追问着爹爹,关于其过去的事情,而他的父亲段峰就会开始从这里讲述起来。  

毕竟,这里算是赤凤军的根了。  

提及此事,段陵眼中露出几分低沉来,按照某种道理来说,这里也算是他的老家了。  

只可惜他们在外漂泊了二十多载,才总算回到了这个地方。  

周宇感受到对方悲伤,便安慰道:“没关系。只要我们守住这里,以后有的是机会。”  

自邯郸撤退转入河北东路,并且以此为根据地,一方面借助太行山脉地域东边的蒙古主力,一方面可以继续西进,进而能够和长安取得联系,这就是他们制定的战略。  

这个,也正是他们回到潞州的原因吧。  

也幸亏这潞州之中,昔日的百姓尚且记得赤凤军的恩情,所以在见到了熟悉的旗帜之后,便纷纷帮他们打开城门,却是让他们能够很快的就占领了整个河北东路,并且也已经向河北西路展开进攻。  

到时候,他们只要和长安连成一片,得到长安源源不断的支援,自然就不用担心敌人了。  

段陵摇了摇头,感觉自己之前的模样浑似给小姑娘一样,特别的别扭,爽朗一笑:“这倒也是。毕竟我们回来了,而且这一次再也不会离开了!”  

蓦地朝天一啸,他感觉分外的开心。  

远处,曾经由萧月主持修建的章泽水库波光粼粼,一条条小船航行其上,正在捕捞饲养其中的鱼儿。  

涓涓细流也那修建的沟渠流淌出来,纳入那被规划的纵横交错的田野之中,滋润着里面的庄稼,令其生长的格外的旺盛。  

也是多亏了这章泽水库,曾经困扰潞州上千年的洪涝灾害也彻底的宣告了终结,而潞州的百姓也能够就此安顿下来,并且以这个水库为中心,开始休养生息、哺育着下一代的生命。  

这些恩情,这里的百姓全都记着呢。  

长安!  

“嗯那些小家伙们,重新回到了潞州了吗”  

看到刚刚送到的文书,萧凤嘴角微微翘了起来,感到了相当的欣慰。  

若是对方继续停留在邯郸城,那距离长安就太远了,鞭长莫及之下萧凤纵然想要援助,也只能徒呼奈何。  

但对方如今转战潞州,很显然是打算复制自己当初的路线。  

当然,这一次不比以往,只要长安也一样派出一支军队,配合对方一样四处攻城掠寨,便可以趁势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彻底纳入赤凤军麾下。  

那马云冬立时阖首回道:“没错。而且根据他们所禀报的,除了王践行之外,尚有其他义军也一起加入了进来,其中也包括杨禅、虞诚等人。目前起义军兵力已经增加到了一万八千人!”  

因为那南朝北伐,昔日赤凤军潜伏在中原的钉子全数启动,莫不是率兵起义,其中不乏马云冬所熟悉的名字。  

要知道以前受制于通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