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 第三百九十五章陆完的谋划

第三百九十五章陆完的谋划(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吾看书,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第397章陆完的谋划三月的BJ,乍暖还寒,直到惊蛰才有了些许春的气息,可谓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正德九年三月初十,正德皇帝命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梁储、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费宏、詹事府詹事礼部右侍郎兼鸿胪寺卿欧藏华、翰林院侍读学士顾清、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陆完等十四位朝廷大员为殿试读卷官。  

正德九年三月十五,在会试第一名霍韬的领头下,四百九十七名贡士穿着统一的服饰进入皇宫,开始了他们科举的最后一场考试·殿试!  

翰林院侍读学士顾清看着浩浩荡荡的贡士团,有些迟疑的问道:“此次录取之人数是不是太多了点?”  

要知道在此之前,一次会试一般是三百余人上岸,录取率大约在10左右。  

这一回上岸接近五百人,可谓大明头一遭。  

站在顾清旁边的是兵部尚书陆完,听到这话后,他笑了笑,随口道:“这是陛下的旨意。”  

顾清忍不住看向端坐于正上方的正德皇帝,见陛下神情不喜不悲,对于出现这么多贡士没啥反应。  

再看看杨廷和、梁储、费宏三大内阁的表情,同样异常平静。  

顾清暗自叹了口气,最近这段时间,朝堂之上风向有些诡异,以至于他这般的人都有些摸不清头绪,只得低调行事,明哲保身要紧。  

待近五百名贡士坐下之后,殿试正式开始,考题由正德皇帝亲自出的:  

朕惟《大学》一书,有体有用,圣学之渊源,治道之根柢也.  

其书大纲有二,先之以帝王为治之序,次之以帝王为学之本,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要分为四目.  

朕万几之暇,留意此书,盖欲庶几乎古帝王之学,以增光我祖宗之治夫为人臣而不知《大学》,无以尽正君之法。子诸生讲明是道久矣,行且有臣之责其为朕悉心以对,毋泛毋略。朕将亲览焉。  

欧藏华站在下方,看着正德皇帝出题考题,不禁露出一丝微笑,老板真是越来越成熟了啊!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问题:  

其一,《大学》的精髓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圣学治国之根本。  

其二,帝王治学治国的次序与根本,应该是先学后治为正途,偏离则误国。  

其三,历史镜鉴,后世应该汲取前朝的教训,应如何超越宋朝、增强本朝?  

其四,臣子责任是研习《大学》以辅君治国,要详尽解答,皇帝将会亲自查看。  

这里正德皇帝玩了一个微妙的小把戏,就大宋那点功绩,明朝早就超越了,可他却在问如何超越,这就是一个问题,大宋还有什么优点是明朝需要超越的?  

论武功,大明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是两宋终其一生都没有达成的任务。  

论文治,宋词无疑的华夏文学史的巅峰,但明小说同样不弱。  

宋有理学,明有心学。  

宋有程颢、周敦颐、陆九渊、朱熹,明有曹端、王守仁,后面还有李贽、方以智、王夫之、顾炎武等大家。  

尤其是后面还特地提到光耀祖宗的基业,这就差不多是在明示了。  

而正德皇帝故意将人数扩充了近一百多人,就是希望能从这批人里面挑选出愿意跟上他脚步的学子。  

随着题目发下去,学子们开始奋笔疾书。  

欧藏华待了一会儿,便走过去查看学子们的答题.他只是好奇,才不是为了吓唬这些新人。  

转了一圈,觉得没意思了,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落日余辉,霞光瑰丽。  

阳光斜照在紫禁城上,将天地染成了一片金黄。  

殿试在暮鼓声中迎来了结局,所有的贡士们放下了笔,在鸿胪寺鸣赞的领导下,依次从大殿之中退了出去,收卷官上场,将贡士们的试卷收了上来,然后将四百九十七份考卷交给弥封官。  

弥封官盖上弥封关防印送掌卷官,由于时间匆忙,殿试墨卷不须誊录成朱卷,直接送到东阁读卷官处,等待十六日早上读卷。  

三月十六日,鸡都还没叫,欧藏华就在曲非烟的催促下起了床,卯时便来到了东阁,而其余十三位读卷官差不多同一时间到来,在杨廷和的带领下,大家伙进入东阁开始评审试卷。  

由于这一回参加殿试的人数众多,大家又只有一天的时间阅卷,时间很是仓促。  

首先送到十四人手里的是会试前十的考卷,大家分别分别观看时,用朱笔在精彩的句子后面画个圈,最后统计谁获得的圈圈多,谁便是第一名。  

广东广州府·霍韬、南直隶淮安府考生·蔡昂、南直隶徽州府考生·唐皋、陕西西安府考生·马理、江西吉安府考生·李中即便每一个人都是当地享负盛名的人杰,可是在东阁十四位读卷官的面前,他们还是稚嫩了些。  

天下之大,英才辈出,然而能够有幸踏入东阁门槛者,终究是凤毛麟角。  

有的人穷其一生,苦读不辍,也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考卷有机会进入东阁。  

走到这一步,努力和天赋,已显得微不足道。  

十四位读卷官之中,欧藏华是个另类,比起杨廷和、梁储等人,他不仅年轻些,动作也更加利落,尤其是那一双如炬的眸子,只需一扫而过,两千余字的文章仿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