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青天揽日月(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欧藏华曾经是一位中二少年,年幼的他看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时候,就有个疑惑,为什么纯血巫师的家族都有家徽呢?
后来成为摸头村村民,更加羡慕摸头村那些土著,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家徽。
直到在石鼓鼓书院求学的时候,他才搞明白为什么没有家徽。
因为我们有更好的东西——堂号!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
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
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也区分着族属、支派的标记。
发展到了后期,堂号也不限于仅是用在祠堂,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常被使用到。
比如刘箐所在的刘氏,就有三大堂号,分别是沛丰堂、彭城堂和天禄堂。
老刘家的宗祠上写的是沛丰堂,也就是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一脉子孙。
欧藏华是老刘救回来的孤儿,老刘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把欧藏华的堂号放在妻子欧阳氏那边,即渤海堂。
三欧一体在宋朝就出现了,欧阳、欧、区本为一家,倒也没啥问题。
就是一不小心,把式微的欧阳氏生生抬到了府城望族的高度。
别人那是要伸手接住泼天的富贵,欧阳氏这叫富贵送上门,你不要还不行原本对重修祠堂没啥动力的族人们在知晓家族中出了一位探花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仅用了两个月就把祠堂里里外外翻修了一遍。
还特地请来山知县·周镗重开大门,接着由宗族中最年长的老人一笔一划为欧藏华单开一页族谱。
结果仅仅过去两个月,他们又凑在一起,重新打开族谱,在后面加上一行字‘翰林院修撰、江西按察副使’
又又过了两个月,最年长的那位去世了,换了个老者又又要开一次族谱,在后面加上‘鸿胪寺卿’四字。
那老者写完之后,忍不住感慨一句,他都七十岁了,也就今年族谱开得勤所以今年衡山县过年,欧阳氏的那群老人家就去刘宅问候欧阳夫人,请她代表欧藏华回祠堂上香。
但欧阳夫人是刘家媳妇,自然不可能在除夕还回本家,便委托了弟弟欧阳尚去办这件事。
不提衡山县的热闹事,京城欧府这会儿正在进行除夕拜神祭祖,刘箐将家庙的匾额换成了‘渤海堂’。
又因为不知道欧藏华父母是谁,因此神位上只写了‘天地君亲师’五字。
接着,欧藏华便叫来向大年和曲非烟,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就在这时,皇宫乾清宫前的广场上放起了烟花。
那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花瓣如雨,纷纷坠落,似乎触手可及。
刘箐走到窗前,看着金光四散开来,笑着说道:“夫君,这里的烟花好漂亮啊!之前住得远看不真切,现在住近了,才发觉比衡山的好看。”
欧藏华抬头看着天空,见那光彩夺目的烟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幕布上释放出华丽的五彩流苏,便笑着说道:“那箐箐有福了,烟花会放到正月十七。”
“嗯嗯。”
正月初一到初四,就算是老朱也得给官员放假过年。
欧藏华终于睡了一个懒觉,起床的时候已经到了巳时。
这一次伺候他穿衣洗漱的人不再是曲非烟,而是李书雁。
在她的巧手之下,欧藏华换好了衣服,发髻也被打理好。
“去书房帮我磨墨。”欧藏华出门之前,开口吩咐道。
“是,老爷。”李书雁柔声答道。
欧藏华神情冷淡“嗯”了一声,便走出了卧室。
李书雁面骨匀称,长得眉目如画、鼻梁修长、唇红齿白,是一位美人。
只是欧藏华不习惯跟陌生女子接触,他更喜欢曲非烟待在身旁,热热闹闹的。
只可惜那姑娘现在大部分时间守在刘箐身边,都快处成亲姐妹了。
吃过早餐后,欧藏华来到了书房,李书雁已经磨好了墨。
他拿起笔,就开始写请帖,之前出京的时候就承诺过,回来时要再办一场酒会,邀请好友来吃喜酒。
翰林院修撰·杨慎、翰林院编修·邹守益、翰林院庶吉士·王道,这三位是欧藏华的好友,必然要邀请的。
接下来是中书舍人·余本、户科给事中·陈洸、同进士·孙懋,这三位是同年,勉强也算朋友。
孙懋还在等吏部安排官位,所以暂时留在京城。
然后就是鸿胪寺卿·夏升、鸿胪寺左右少卿·曹毓和孟昭。
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通政使·王宪、上直亲卫带刀使·张寰。
写到这里,欧藏华停顿了片刻,思索了一阵才继续写,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费宏、首辅·李东阳、威武大将军·朱寿。
人家来不来是一回事,自己请不请则是另外一回事。
虽然欧藏华也不知道为啥费宏会在内阁会议上支持他升任鸿胪寺卿,这份情他得收下。
一旁的李书雁看着欧藏华书写,心中很是吃惊。
她父亲自称‘六科给事中’,曾经也是嚣张无比,在朝堂横行一时,但父亲给奶奶祝寿时都没想过邀请首辅·李东阳。
还有这个威武大将军是谁?
后来成为摸头村村民,更加羡慕摸头村那些土著,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家徽。
直到在石鼓鼓书院求学的时候,他才搞明白为什么没有家徽。
因为我们有更好的东西——堂号!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
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
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也区分着族属、支派的标记。
发展到了后期,堂号也不限于仅是用在祠堂,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常被使用到。
比如刘箐所在的刘氏,就有三大堂号,分别是沛丰堂、彭城堂和天禄堂。
老刘家的宗祠上写的是沛丰堂,也就是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一脉子孙。
欧藏华是老刘救回来的孤儿,老刘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把欧藏华的堂号放在妻子欧阳氏那边,即渤海堂。
三欧一体在宋朝就出现了,欧阳、欧、区本为一家,倒也没啥问题。
就是一不小心,把式微的欧阳氏生生抬到了府城望族的高度。
别人那是要伸手接住泼天的富贵,欧阳氏这叫富贵送上门,你不要还不行原本对重修祠堂没啥动力的族人们在知晓家族中出了一位探花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仅用了两个月就把祠堂里里外外翻修了一遍。
还特地请来山知县·周镗重开大门,接着由宗族中最年长的老人一笔一划为欧藏华单开一页族谱。
结果仅仅过去两个月,他们又凑在一起,重新打开族谱,在后面加上一行字‘翰林院修撰、江西按察副使’
又又过了两个月,最年长的那位去世了,换了个老者又又要开一次族谱,在后面加上‘鸿胪寺卿’四字。
那老者写完之后,忍不住感慨一句,他都七十岁了,也就今年族谱开得勤所以今年衡山县过年,欧阳氏的那群老人家就去刘宅问候欧阳夫人,请她代表欧藏华回祠堂上香。
但欧阳夫人是刘家媳妇,自然不可能在除夕还回本家,便委托了弟弟欧阳尚去办这件事。
不提衡山县的热闹事,京城欧府这会儿正在进行除夕拜神祭祖,刘箐将家庙的匾额换成了‘渤海堂’。
又因为不知道欧藏华父母是谁,因此神位上只写了‘天地君亲师’五字。
接着,欧藏华便叫来向大年和曲非烟,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就在这时,皇宫乾清宫前的广场上放起了烟花。
那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花瓣如雨,纷纷坠落,似乎触手可及。
刘箐走到窗前,看着金光四散开来,笑着说道:“夫君,这里的烟花好漂亮啊!之前住得远看不真切,现在住近了,才发觉比衡山的好看。”
欧藏华抬头看着天空,见那光彩夺目的烟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幕布上释放出华丽的五彩流苏,便笑着说道:“那箐箐有福了,烟花会放到正月十七。”
“嗯嗯。”
正月初一到初四,就算是老朱也得给官员放假过年。
欧藏华终于睡了一个懒觉,起床的时候已经到了巳时。
这一次伺候他穿衣洗漱的人不再是曲非烟,而是李书雁。
在她的巧手之下,欧藏华换好了衣服,发髻也被打理好。
“去书房帮我磨墨。”欧藏华出门之前,开口吩咐道。
“是,老爷。”李书雁柔声答道。
欧藏华神情冷淡“嗯”了一声,便走出了卧室。
李书雁面骨匀称,长得眉目如画、鼻梁修长、唇红齿白,是一位美人。
只是欧藏华不习惯跟陌生女子接触,他更喜欢曲非烟待在身旁,热热闹闹的。
只可惜那姑娘现在大部分时间守在刘箐身边,都快处成亲姐妹了。
吃过早餐后,欧藏华来到了书房,李书雁已经磨好了墨。
他拿起笔,就开始写请帖,之前出京的时候就承诺过,回来时要再办一场酒会,邀请好友来吃喜酒。
翰林院修撰·杨慎、翰林院编修·邹守益、翰林院庶吉士·王道,这三位是欧藏华的好友,必然要邀请的。
接下来是中书舍人·余本、户科给事中·陈洸、同进士·孙懋,这三位是同年,勉强也算朋友。
孙懋还在等吏部安排官位,所以暂时留在京城。
然后就是鸿胪寺卿·夏升、鸿胪寺左右少卿·曹毓和孟昭。
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通政使·王宪、上直亲卫带刀使·张寰。
写到这里,欧藏华停顿了片刻,思索了一阵才继续写,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费宏、首辅·李东阳、威武大将军·朱寿。
人家来不来是一回事,自己请不请则是另外一回事。
虽然欧藏华也不知道为啥费宏会在内阁会议上支持他升任鸿胪寺卿,这份情他得收下。
一旁的李书雁看着欧藏华书写,心中很是吃惊。
她父亲自称‘六科给事中’,曾经也是嚣张无比,在朝堂横行一时,但父亲给奶奶祝寿时都没想过邀请首辅·李东阳。
还有这个威武大将军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