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故人

第三百四十一章 故人(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乾清宫,西暖阁。  

看着底下跪着之人,康熙面上也多了欣喜,亲自扶了人起来。  

是江宁织造曹寅到了。  

他穿着孔雀补服,年过不惑,看着只有三十来许年纪,带了斯文儒雅。  

曹寅身上除了五品江宁织造,还挂着正三品的通政使,对江南官场有监察之责,还有密折之权,才穿的是三品文官补服。  

“嬷嬷身子可还好?”  

康熙问道。  

这问的是曹寅嫡母孙氏,是康熙幼年的保母。  

康熙出生后,宫中天花肆虐。  

为了避痘,他养在宫外,由四位乳母、四位保姆照顾。  

一直到八岁,出痘后,他才回到宫中。  

曹寅这个保母家的小弟弟,算是康熙看着长大的,也是打小的交情。  

曹寅因这个缘故,早年也常出入内廷,孩童时为伴读,十六成丁补了侍卫。  

一直到康熙二十九年,曹寅外放苏州织造,主仆两人才分开,后曹寅又任江宁织造至今。  

曹寅道:“母亲康泰,耳不聋、眼不花,最爱吃山核桃,时常念叨主子,要不是奴才这次回来是冬天,都要跟着一起回来给主子请安!”  

康熙点头道:“如此便好,自嬷嬷随你出京,小十年了。”  

说了两句闲话,康熙就问起江南之事。  

十月初,两江总督范承勋丁母忧,回旗守制,刑部尚书张鹏翮任江南江西总督。  

两江总督府就在江宁,不过康熙问的不是新总督之事。  

因为算着时间,张鹏翮没到江宁,曹寅就启程北上。  

康熙最关心的是米价,这两年江南水患,不少地方绝收,今年上半年米价是前些年的两倍。  

朝廷放了不少官粮下去,都于事无补。  

康熙最为忧心的就是此事。  

曹寅躬身回道:“夏粮收前,米价最贵,大米一石七百三十文,折银九钱;夏粮下来,降到一石六百四十文;秋粮下来后,依旧不丰,只降到五百六十文…”  

相关粮价,早在密折中见过一回,可是再听一遍,康熙依旧是忧心。  

要知道,在康熙三十年,江宁的米价每石四百四十文。  

现下的粮价,依旧是比当年高三成。  

为了粮食问题,朝廷已经再次下了“禁酒令”,禁止酒庄酿烧酒。  

不过对于缺粮,也是杯水车薪。  

“两江官仓存米,还有几成?”  

康熙问道。  

曹寅仔细想了想,道:“按照之前调拨赈济出来的粮食计算,账面上还有六成…”  

康熙脸色凛若冰霜。  

“仓里几成?”  

曹寅道:“不足两成…”  

三十五年江南大灾,报到京城,是水患,水高四尺,实际上是持续几年的潮灾,最严重的时候水高一丈二尺。  

从康熙三十二年到三十五年,数次大潮。  

多发生在七月下旬,狂风暴雨,平地水深三尺,棉花、豆子都绝收,水稻减产,成了大荒之年。  

直接死于潮灾的百姓,超过十万人。  

这个都是朝廷邸报上不曾报过,就是怕引起动荡。  

如今潮灾过去两年,影响力还存在。  

当年沿海浸泡过的土地,养了两年,还不能正常收成。  

到了康熙三十四年,又是先涝后旱。  

前后四年奇荒,百年未有之局。  

到了三十六年,就闹出不少民乱来。  

康熙定下南巡,更多的是为了安民。  

粮仓里只有两成实粮,让人心里不安。  

康熙也没有了闲话的兴致,跟曹寅道:“九阿哥署理内务府,稍后你去见见…”  

对于这个消息,曹寅并不意外。  

毕竟九阿哥是九月署理,消息到江宁时他还没有出发。  

这次进京,他还专门给这位新上司预备了“年礼”。  

“当年奴才离京时,九爷才拉弓,竟是过去这些年了…”  

曹寅唏嘘道。  

康熙想起往事,道:“当年他与老十两个射箭,你还教过两天…”  

曹寅也记下这个,那是康熙二十六年,他出了父孝,重新入宫当差。  

次年,九阿哥与十阿哥入上书房,赶上武师傅家中有事告假,曹寅就代了两天。  

两位小阿哥长得白白嫩嫩的,行事也娇气。  

九阿哥因为姿势不正确,手指头被弓弦弹到,当时就哇哇大哭。  

十阿哥明明是弟弟,却跟小大人似的,哄着哥哥不哭。  

同上面文武双全的皇子阿哥们相比,这两位小阿哥似乎差了一大截。  

可是那玉雪可爱的模样,却让人记忆尤甚。  

曹寅当时妻子正怀着身孕,看着十分眼热。  

一转眼,九阿哥已经成丁娶亲,十阿哥也行了初定礼。  

康熙说完自己的儿子,想起曹寅长子:“曹颙几岁了?”  

曹寅道:“奴才长子是二十八年生人,十岁了…”  

曹寅子嗣不丰,妻妾数人,膝下只有一子两女。  

儿子就是嫡长子曹颙,还有个二十七年生的嫡长女,三十二年生的庶女。  

当初得这个儿子时,他已经年过而立。  

独苗难养。  

这个儿子也是三灾八难的,大名还是康熙给圈的。  

想想自己孙子都十来个,曹寅还膝下依旧守着一个儿子,康熙也不好再说儿女经,只道:“伱去看九阿哥吧,稍后过来陪朕用膳…”  

曹寅躬身应了,退了出去。  

梁九功正要进来,两人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