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贺今朝不禁止海运,甚至是支持的态度。  

这样江南的木商们看到了发财的希望。  

他们手里握着几千几十万根木头,光是阴干的就不计其数。  

以前大家只能偷摸的造双桅大船,敢于闯荡东南二洋的多是不法之人,甚至就是亡命徒。  

现在锤匪要主动造这种船只,要把海运走上正轨。  

那有什么比攀上控制当地政权更顺遂的事情呢?  

与其贿赂锤匪吏员,被贺今朝抓住把柄,行贿的比受贿所受到的责罚还要严重。  

毕竟锤匪吏员也是内部人员,你一个外部人员想要来行贿,受到的责罚指定比内部要大。  

尽管贺今朝先前整治了许多士绅,斩杀了百人往上的读书人,又打击了两淮贩卖私盐,私自占据盐田的徽商大老。  

如此种种的“恶行”,着实是让他们害怕。  

但是这些胆子大的商人从危险当中嗅到了更大的商机。  

那便是只要守贺今朝的规矩,他就能让你相安无事。  

更何况富贵险中求!  

锤匪不可能舍弃商人,所以嗅觉灵敏的商人,更是要主动往上凑。  

现在不主动找机会进入锤匪这艘船,错失良机后,不定得多后悔呢!  

贺今朝听完吉珪的话,出声道:  

“我记得我们初战湖北的时候,左良玉逼着手底下的一帮工匠造船,结果他们把船给点了,主动接应我军到来。  

现在要造船,就把这群善于造船的船匠雇佣过来,让他们组成专家,去这些木商存木处挑选适合造海船与内陆船的材料。  

就两家供应商入围,少了。”  

“我会差人多找几家,覆盖大中小三个阶层。”吉珪回应了一句。  

“主公可选定造船之所?”  

徐以显不怎么关心这些商人发财的心思,按照主公的意思,他得到的钱财花出去才叫钱财,留在手里那就是个铁疙瘩。  

因为大明有钱人窖藏的习惯,导致市面上的银子流通较少。  

随着各地爆发民乱,短时间内某地会大规模出现许多银子,导致银价下降。  

但这都无所谓。  

徐以显听商人说日本那里有许多银矿,到时候造了海船占据日本等地,银价兴许还会往下降。  

现在主公的意思,就是花钱,把手中的钱财花出去,半更多有利于锤匪政权向前发展的事情。  

“你有什么建议?”  

“主公,就选在太仓吧。”徐以显指着地图道:  

“我们在太仓造船,船只东流六十里,到达刘河镇刘家港,船只出入方便,且有前两朝的修建,对我们很是方便。”  

刘家港兴起为港口,得力于元代大规模的海上漕运。  

元代定鼎大都后,全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京师粮食“无不仰给于江南”。  

娄江即刘江的人海口,不浚自深,潮汐两汛,可容万斛之舟。  

元至元十九年,管军总管朱清、张渲为漕运之需,“循娄江故道,导由刘家港人海”,对刘河作了疏浚。  

朱张在主持海上漕运的同时,也大力发展以刘家港为出海口的海外贸易,走日本、琉球、朝鲜。  

明廷因元之旧,仍行海运,刘家港仍是海上漕运的惟一港口。  

自洪武五年至永乐元年,每年约有六七十万石粮米运到辽东。  

这每年数十万石粮米远涉重洋,源源不断地输往辽东和北平地区,使兵粮无缺,对明朝肃清北元残余势力稳定北方局势,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使太仓作为明初的海港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政府在太仓城南码头建海运仓,当地人称为“南仓”,设有天地字号等仓廒91座,仓房919间,专门收储浙江杭、嘉、湖及直隶苏、松、常、镇等地交纳的税粮,多至数百万石,俗称“百万仓”。  

至永乐初年,仍“贮米数百万石,浙江等处起运秋粮皆赴焉。故天下之仓,此为最盛”。  

每年春夏二季,大小数百艘海船驶人港内,“万艘如云,毕集于海滨刘家港”。  

按照郑和亲自立碑的说法,七次下西洋都是从刘家港出发的,每次统率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  

郑和使团在这里集中、编队、维修船只、训练水手、补充给养、迎送各国使者、举行盛大的祭祀海神天妃的活动,以及屯积物资做出洋准备和归舶后的调整善后,对刘家港的港区条件要求很高。  

刘家港以其宽深的港湾,良好的码头设施,充足的库储以及精湛的船舶修造水平,为郑和船队的远洋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刘河自永乐年间夏原吉大修后,直到万历年间,由于不断修治,大体上保持着畅流通航的局面,发挥着宣泄太湖入江最重要水道的功能。  

但万历以后,刘家港为潮沙壅积,刘河水量渐小,河面日益收缩。  

其根源是刘河上流不畅。  

河水东下,海潮西上,清流(河水)敌不住浊流(海潮),潮水顶冲,潮泥逐年淤积,刘河沿岸豪强又竞相围田,以争尺寸之利,以至刘河衰退为涓滑细流。  

天启四年(1624年),应天巡抚周起元指出:“刘河一线,仅通吐纳,而吴淞与白茆二水则淤为平陆。”  

到了崇祯执政,刘河人海口门突涨阴沙,到现在几乎没法用,想要用,得夺了当地豪强围田,还得继续花力气疏通。  

听完徐以显的调查,贺今朝又开口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