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皇太极飙血赶路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皇太极飙血赶路(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桂嘴上对他尊重有加,一旦战事不利,你看吴三桂还会不会拉着洪承畴一起逃跑?  

然后派出小股部队轮番接战,既是练兵也是提升士气,结果清军士气下降的极快,这都是需要时间。  

洪承畴也在等待时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就要看皇太极能撑到什么时候?  

至于陈新甲所说朝廷没有钱粮,但是东凑凑西拼拼,当真一点都拿不出来吗?  

但是朝廷不去想啊,根本就没把大明最后这点「精锐本钱」放在心上。  

陈新甲派来的人给皇帝写密信,我大明士卒从上到下都非常能打,打的清军都不敢交战了,然后就是时间拖得太久,朝廷没钱供养了,需要速战速决,这才有利于朝廷。  

无论是陈新甲还是崇祯都把前线总指挥的意见给扔到一边,开始盲目自信,催促出战,不知道是不是大明的老传统手艺了!阑洪承畴的战术极为成功,拖得时间越长对明军越有利,因为清军没机会包围洪承畴带来的主力,围困锦州这个点极为成功。  

但是清军这次打援根本就不行,反倒前线总指挥济尔哈朗被洪承畴打的都想要遁走。  

真是遭老罪喽。  

清军跟明军就没打过这么憋屈的仗!  

毕竟入塞抢掠,他们打顺风仗都打习惯了。  

祖大寿身处困境当中,虽然也难受,但更难受的是围城的清军。  

他们抢不到东西,几万人天天吃义州屯驻的粮食,朝鲜送来的粮食,沉阳送来的粮食。阑围城时间太久了,清军士卒都厌战,不断的轮换回家。  

那军中心气就更差了凭什么他能回家我就不能回家?  

这也是皇太极得知前线如此窘迫,立即下令全国动员,然后不顾流鼻血一路狂奔,生怕来晚了,功亏一篑。  

作为双方统帅都非常明白眼前的形式,偏偏京师里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和崇祯不明白眼前的形势,主要是皇太极想要什么样利于己方的形势,崇祯就非常配合的,做出有利于清军的形势。  

不得不说一句,崇祯若是没有「中兴大明」的心愿,反倒跟着「万历一样摆烂」,大明也不至于倒如此之快。  

崇祯才是带着大明这辆车,下山狂踩油门,一路狂飙导致翻车下山的主要罪魁祸首。阑皇太极先是下令后续援军「横截大路」而军,以切断明军退路和阻击明军后援部队。  

然后他便亲自带人去观察洪承畴的军事布置。  

此时明军的部署是从乳峰冈至松山间,以步兵配置7个营阵,以骑兵环列于松山城东、西、北三面,并掘长壕护卫,洪承畴则坐镇城中指挥。  

皇太极到达松山后,结阵于松山西七、八里,杏山东边山坡上。  

他登山岗观看明兵营寨,只见明兵布阵严整,不禁感叹:  

「人人都说洪承畴善用兵,果然名不虚传,难怪我诸将惧怕他!」  

多尔衮等人也在观摩洪承畴的布置,他们这些屡次与明军交手的将领,皆是未曾看到过明军如此严密的军阵。阑纵然是阿济格等人与锤匪贺今朝交手吃了亏,他们也觉得贺今朝的布阵不如洪承畴。  

尽管大家都是半路出家,在「学历上」吊打众人,花心思苦读兵书,在加上亲身操作实践,根本就不是拿三国演义当兵书这群人能比得过的。  

甚至让贺今朝他摆弄十万大军往上,他都不一定能摆弄的开。  

对于洪承畴这个对手,皇太极等人皆是给予了重视。  

当然听皇太极说这话,济尔哈朗的脸色也稍微显得好看一些了。  

皇太极看着洪承畴部下的军阵从早上观望道太阳落山,看到明兵大部分集中在前锋,后队颇弱,勐然省悟:  

「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阑他根据明军高度集中,首尾不相顾的致命弱点。  

当机立断,实行断粮道、掘壕筑垣的围困明军的作战方针。  

于是,将清军部署在松山与杏山之间,从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向阴屯、灰窑山至南海口等处下营,切断松山与杏山之间的通路。  

皇太极针对明军的部署,令清军大规模挖掘壕沟,准备困死明军。  

「洪承畴既然想要当松山的马谡,那朕就当张郃,哈哈哈!」  

第二天清军就对松山激战,双方胜负未分。  

但是皇太极却命阿济格、博洛、图尔格等率部进攻塔山,夺取了明军在笔架山储备的粮食十二堆。阑皇太极得了一个惊天消息,洪承畴竟然只敢带三天的粮草守卫松山,他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当真是天助我也!  

当天,他指挥清军掘壕,仅一天功夫,从锦州西面往南,穿越松杏之间的大道,一直到海口,连掘三道大壕,各深八尺,宽丈余,人马不得过。  

东面为清疆域,南为海,无须掘壕,只横断松杏之间的通道,就把明援军置于包围之中,从而切断了明援军与后方的一切联系和粮饷供应。  

洪承畴早就派出哨骑四处打探,当他听闻皇太极边流鼻血边赶路的时候,也忍不住唏嘘,这种人定然能够成就一番大业。  

但这次他怕是要落空了!  

「督师,我军放出只带了三天口粮的风声,皇太极趁着亲临前线,士气大振,必定会前来邀战,我军可以逸待劳。」阑面对唐通的建议,洪承畴先是点头,随即摇头:  

「如此作战,虽然有利于我军,但是会让皇太极迟疑,那先前的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