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二百零二章抽调兵力

第二百零二章抽调兵力(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山西巡抚宋殷统愣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山西糜烂,贼寇横行,要成为第二个陕西了。  

这不行。  

他才刚到任,好日子还没享受几天,绝不能背这个锅。  

必须得把锅给甩出去。  

如何应对反贼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把锅给甩出去。  

这才是大明高官应有的政治觉悟。  

出错的全都是别人,就自己是一朵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如此才能再朝廷里厮混的更久,陛下才会觉得你是个可靠之人。  

现在山西如此糜烂,宋殷统仔细盘了盘造成这种局面的逻辑。  

问题根源就出现在三边总督杨鹤那里了!  

要不是杨鹤他买通贺今朝出秦入晋,不在陕西继续胡闹,自己就不会刚上任碰到这么一堆烂摊子。  

平阳府、太原府、潞安府、汾州、沁州等地怕是都会被贼寇给趁势取了。  

追根朔源,都怪杨鹤!  

想到这里,宋殷统不在迟疑。  

他当即开始写折子,得跟陛下参杨鹤一本,让杨鹤好好把这口锅背上。  

山西造成如此局面,全赖三边总督杨鹤一人。  

谁让他吹牛逼,结果枉费陛下信任,把陕西民乱搞得越平叛,贼寇势力越大。  

这能叫平叛吗?  

大明文官都有一个优秀的技能叫做:不粘锅。  

山西左布政使王象坤见宋巡抚突然坐下开始写东西。  

他心想莫不是宋巡抚面对困局,整理思路,想出什么好的计策来了?  

厅内众人见状都没有说话,毕竟他以前在宣大也算是行使过“总督”的权利。  

对待这种灭寇之事,想必是驾轻就熟。  

等待宋巡抚把折子写完准备晾干之后。  

王象坤才开口询问:“宋巡抚可是想出灭贼办法了?”  

“暂时没有思路。”  

宋殷统摇摇头,对于王象坤他是尊敬的很。  

王氏子弟在朝廷各处任职,尽管王象乾已经故去,但门生故吏仍旧不少。  

更何况王象坤在山西做的不错,颇有贤名,此番保卫太原县,还得多需要他出面奔走征召呢。  

“那你在做什么?”  

宋殷统把折子收起来:“此事理应向陛下说明,山西糜烂,请求朝廷派兵支援。”  

王象坤为官多年,他自是晓得方才宋殷统给陛下写折子,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说你刚来山西,贼寇就起来了吗?  

他是想要把锅甩在老夫头上,王象坤脸色不变,澹澹的道:  

“如今女真鞑子仍旧盘踞在京城附近,哪有时间理你山西的求援?  

些许流贼,难不成比关外鞑子更加凶悍吗?”  

宋殷统对于王象坤的话也不闹,只是辩解道:  

“王大人,天下勤王兵去了几十万,分出两三万足可以应对山西的乱局了。”  

对于宋巡抚的说辞,王象坤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给陛下上折子是他的权利,自己倒是不好阻拦。  

“远水解不了近渴。”太原知府任维弼面色焦急的道:  

“那锤匪不日就会率领十万大军来围攻太原城。  

纵然太原城城高,没有守军也是座空城。”  

“叫大同守军来援。”山西巡抚宋殷统想都不想直接脱口而出。  

“绝对不行,还需防备蒙古人。”  

王象坤直接就拒绝:“若是后金鞑子赖在京城,大同一旦有失,那他们就能永久赖着不走了。”  

“哪里还有兵?”宋殷统有些激动的道:  

“事急从权,难不成要眼瞅着太原失陷?”  

王象坤摸着胡须想了想:“河曲重镇,偏头关所、老营堡所、八角所、宁武所、宁化所,可以抽调防备蒙古人的卫所兵前来。”  

“对对对。”太原府知府急忙应和。  

这些卫所下辖许多军堡,都是为了防备蒙古人,因为这一段长城并不属于大同府防备。  

宋殷统才不管抽调这些人来守卫太原,会不会有蒙古人破坏长城入侵,去边镇附近的老乡家里找铁锅。  

相比于太原失守的重要性,还是在苦一苦百姓吧!  

在大明,顺民是没有什么统战价值的。  

士绅官吏剥削的就是你这种顺民,你也是随时可以被抛弃的。  

调令发出去,厅内的众人都松了口气。  

一旁的李卑开口道:“诸位大人,末将认为这锤匪贺今朝并没有传言当中的十万人。”  

巡抚宋殷统瞥了他一眼,见此人也是个会找说话时机的,便摸着胡须道:“本官也晓得。”  

“那锤匪贺今朝在陕西的时候,可是号称过十万人?”  

李卑则是摇摇头:“此人倒是颇为谦虚,麾下真有一万人,对外也号称一万人。  

他从秦地入晋,所偕老幼万余出头,岂能在晋地不久,便能拉起十万人的规模?  

定是坊间谣传,以讹传讹!”  

听完李卑的话,王象坤陷入了沉思,据他所知,陕西起义军有哪个不夸大自己的实力?  

殊不知这种莫要就跟鼓气的蛤蟆一样,只不过是虚张声势。  

但是听贺今朝这种行为,着实是有些特立独行。  

“这贺今朝可是会打仗?”  

李卑心想人家能不会打仗吗?  

洪承畴在陕西的大名,自从第一战开始后,战无不胜,几乎所有起义军听到他的名号,都会抖三抖。  

结果遇到贺今朝这个硬茬子,几次三番的折在他的手上,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