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三十万秀才(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道水师传令,让占城原本逐渐稳定的情况,顿时就变得复杂起来。  

消息在市面上传播,哪怕是漕帮帮主隆冬强,也将自己得到传令的事情散播开来。  

这只有一天的时间,他必须要做点什么。  

面对过大明威慑的隆冬强更加清楚这里头的厉害,如果水师要对占城目前的帮派形式进行干预,那么选择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牵扯到宫廷宦官,谁也不知道这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仅仅凭借他漕帮,根本无法对抗水师。  

他需要帮手。  

朱英想不到自己简单的一句话,就让占城风云悸动。  

这是位置太高了。  

作为大明太孙,如今整个大明王朝的实际掌控者,随便跺跺脚,不仅是整个大明都要抖三抖,带来的余震也是周边国家难以承受。  

不过很显然,目前的朱英并没有这些想法,或者说历朝历代,掌控着天下大权的皇帝们,也基本上不会有这样的认知。  

这里头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信息传播反馈的问题。  

当然,其实不管占城那边闹出再大的动静,站在朱英的角度上来看,不过是湖面的一丝涟漪,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小家伙最近怎么样了,还在一直坚持吗。”  

书房里,悠闲看着各司统计数据的朱英,笑着对旁边的叶月清问道。  

他现在很少去插手官员们的权力,等于是彻底的放开。  

但对于整个大明的变化,还是要时刻把握住的,总体的事务减少了很多。  

叶月清闻道闻言有些心疼;“不知道你给文承灌了什么迷魂汤,每日苦苦坚持,看得我心里头难受及了。”  

“我让太医院的太医时刻陪着,总是担心他会出什么岔子,你就不能想点别的法子吗。”  

朱英微微摇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是未来的大明储君,好的体魄对他来说非常重要,我不希望往后的大明皇帝,一个个身体糟糕。”  

“不仅是文承,以后文承的孩子,孙子,都要像他一样。”  

或许原先朱英只是随便忽悠一下,后来就反应过来,这对于养尊处优的皇子皇孙们来说,其实是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古往今来,短命皇帝产生的继任问题,通常会引发整个国家的动荡,最主要是权臣的激增。  

叶月清也知道自己无法干预朱英的决定,只能是叹息一声。  

“这么多了?”  

这时,朱英正巧是翻到统计册,不由开口说道。  

叶月清好奇的看了一眼。  

只见上方写着:记洪武三十一年各府州县试名单,秀才总计三十二万七千六百五十四人。  

这是个非常夸张的数字。  

在先前,秀才可不是什么穷酸秀才,而是真正有特权的。  

见官不跪,免徭役,免赋税等等。  

而明朝的科举,是按照名额录取,一期的总人数,全国上下也就四五百人,按照排名来择优而录。  

自洪武二十五年,朱英被册封为太孙开始,他就一直在逐步的减少秀才,举人这些功名的特权。  

同时大力开办学堂。  

最开始是由群英商会出钱,筹办京师的学堂,而后开展五年义务教育制度,直接全国范围内的铺设。  

自洪武二十七年,基本上全国府州已经铺设完毕,大多数的上县,中县也纳入了进来,只有一些特别贫困的下县,目前还未完善过去。  

于洪武二十九年,秀才功名的特权,已经是彻底被取消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天下读书人自然有着很大的抱怨,可惜他们的意见朱英完全不在乎。  

民间都是议论纷纷过一段时间,但朝廷上没有半点风声,甚至连上奏的奏章里,都从未讲述过这个事情。  

对于大家族来说,秀才那点资源也不叫多大的事,犯不着为此去冲撞了太孙。  

而像是地主,豪神这些,也联合不起来对抗朝廷。  

越是穿鞋的,顾忌越多。  

而一些老秀才,那就更不用说了,顶多是嘴上抱怨几句。  

于此同时,朱英还在洪武三十年年底,颁布了一条新的规定,那就是秀才的录取名额,将不会再作限制。  

这个消息其实早有风声传开,朱英也曾经在朝会上点过这个事情,不过是拖了半年到年底才进行实施。  

简单来说,就是每个行省都会出一套试卷,然后考生作答。  

只要你达到了甲等的分数,那就给你秀才的功名。  

不过现在这个功名,比之前显然是有些水分的,而且试卷的难度,并不算高。  

一下子冒出来三十万余秀才,看似有些惊奇,实则也是正常情况。  

不过这样的事情,在历朝历代,古往今来,还是头一遭。  

因为收集数据的统计,延迟,去年的事情,到今年才算是彻底统计完成。  

“这么多秀才,要如何安置呢,总不能就放着吧。”叶月清有些疑惑的问道。  

朱英笑道:“所以啊,现在是该对大明的官员体系,进行一番大的改革了。”  

在对于官员体系改革上,其实朱英一直就有想法。  

如今大明有多少人?  

随着大明经济的发展,在上一次的人口统计中,就已经超越了八千万了。  

这几年太平稳定,朝廷鼓励多生,人口更是不断上涨。  

婴儿的出生数目,恐怕已经来到了非常之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