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324章: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第324章:即将到来的暴风雨(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洪武二十一年,解缙中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廷试与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授庶吉士,读中秘书,同年,官至翰林学士。  

期间呈万言书,主张应当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  

此后不久,再次呈上《太平十策》进言。  

不过解缙为人年轻气盛,无官场之圆滑,肆无忌惮,早同僚诬陷,很快就惹得朱元璋不喜。  

被贬为江西道监察御史。  

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朱元璋处死,解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他又代御史夏长文革疏《论袁泰奸黠状》。  

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处罚,对此怀恨在心。  

朱元璋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直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虽然解缙离开了,但他在京师的名声也算是打开了。  

吕氏之所以提到解缙,也是因为解缙的学问非常深厚,在诸多方面都有涉及,尤其是在律法这块,曾经得到过陛下的奖赏。  

现如今看到自己儿子在律法修订上遇到了难题,所以就提到了此人。  

朱允炆也是听说过解缙的名声,闻言道:“只是娘亲,我与此人不熟,贸然去请的话,是不是过于唐突了。”  

吕氏笑着笑道:“炆儿却是钻了牛角尖,无论如何,你都是当今皇孙,往后亲王,一介书生,且无官职在身,还没到亲自去请的地步。”  

“这文人跟文人之间,多数都是相熟的,你且让黄子澄修书一封过去,自然就知晓了结果。”  

“只是这解缙年少轻狂,在朝堂上有不少对手,若是真请来,极为容易被上奏针对,这些你可要想好了。”  

“在这一点上,你定然要跟太孙殿下讲述清楚,否则到时候你作为举荐者,也容易被牵扯上,遭陛下训斥。”  

“陛下去年责罚解缙回乡,你找太孙殿下举荐的时候,也当说明此事,莫到时候出了岔子,让太孙殿下误会,坏了兄弟间的关系。”  

女子的心思,向来要比男子细腻许多,更何况如吕氏这般精明。  

一句句条理清楚,不仅把握个中关键,还使得朱允炆与此避开干系,更为重要的是,吕氏抓住了太孙殿下求贤若渴的想法。  

解缙在很多官员的眼中,可不是什么好人,仗着自己的才学,肆意批判,不留余地,弄得本来就人人自危的朝堂,更加惊险。  

这当然是要抱团干他。  

吕氏眼中光彩流转,提出这个法子,也不知究竟如何作想。  

朱允炆听完后,恍然大悟,而后随口赞许道:“娘亲对这朝堂上的事情,真是清楚。”  

“还好有娘亲,不然孩儿都不知道如何下手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吕氏微笑的面容,顿时有些僵硬起来。  

后宫不得干政。  

这是朱元璋定下的铁律,不过马皇后是個例外。  

而在吕氏成为太子妃的时候,自然就把自己当成未来的马皇后。  

所以对于朝野内外的事情,颇多关注,偶尔与父亲的见面,对于政事也有不少了解。  

吕氏看了看朱允炆天真模样,心下思索一番后,笑着说道:“娘亲哪里了解朝堂上的事情呢,不过这解缙过于出名,在京师的声望可不小。”  

“娘亲也是去年正旦,在对联的时候,听说了解缙小时候的故事,这才尤为印象深刻。”  

朱允炆闻言,想了一下道:“娘亲说的是那竹子和书的对联吧,我也听说了,这解缙的确才思敏捷。”  

这个故事在洪武二十一年,解缙中进士的时候广为流传。  

解缙小时候家境贫寒,七岁那年正旦,解缙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外千竿竹,屋内万卷书。  

这副春联对仗工整,文笔端庄,吸引了不少读书人。  

隔壁家的富绅见穷人比他还神气,憋了一肚子气,竟派人把竹子都砍掉了,想给解缙来个难堪。  

解缙当然明白富绅的用心,随即取来笔砚,在春联下各添了一字,变成:门外千竿竹短,屋内万卷书长。  

富绅更加恼火,干脆叫人把竹子连根挖掉了,心想,这回看你这个毛孩子还有什么能耐。  

聪明的解缙连想都没有多想,在春联下挥笔又添了两字。  

这两个字一添,富绅直接傻眼,再也想不出别的鬼点子了,只好自认倒霉。  

解缙添的两个字是“无”和“存”,这幅对联就成为:门外千竿竹短无,屋内万卷书长存。  

也是因此,七岁神通解缙之名,开始广为流传。  

直到中了进士后,这件事便成为京师个茶酒楼争相谈论的焦点。  

吕氏深知自家孩子的脾性,若是跟他将什么大道理,或者叮嘱不要外传什么的,反而容易引起相反的效果。  

于是就借助这件事,将朱允炆的注意力转开。  

这般一来,即便是朱允炆被问起,也不会被关注到自己的身上。  

“行,这几天孩儿找个时间,去问问大哥看看可行与否。”  

“弹劾大孙麾下商会的奏章还有多少,全拿过来。”  

华盖殿中,朱元璋冷冷的说道。  

今日在早朝的时候,他就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气氛,虽然很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