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264章:不仅造反,还称帝了

第264章:不仅造反,还称帝了(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造反和起义,是两码事。  

这年头因为饥荒,或者土地兼并,徭役,赋税等等事情,导致发生农民起义,是很正常的是事情。  

或者说在每个朝代都有发生。  

一般来说,这些起义的朝廷先是以安抚为主,不听劝的,便就是大军镇压。  

但是造反的概念那就完全不同了。  

造反,那就是明着对着大明朝来搞。  

在刘和的带领下,朱英很快就来到了华盖殿中。  

此时,除了蒋瓛,刘和外,也并没有其他的大臣在场。  

看到大孙过来,朱元璋直接递过来一封奏报。  

“看看吧。”  

朱英接过奏报,仔细翻看起来。  

看完后,难怪老爷子会有些愤怒。  

这是在陕西沔县发生的造方事件。  

之所以用造反这两个字来形容,因为对方都已经称帝了。  

其中为首者叫田九成,称汉明皇帝,年号龙凤。  

麾下高福兴称“弥勒佛”,王金刚奴、何妙顺等称“天王”,名称口号,都与元末红巾军相同。  

这是以白莲教的名义,发起的造方事件。  

而且这封奏报传到京师来的时候,田九成等人,已经是攻破略阳等地,据川陕间险要山地,拥兵十万众,声势很大。  

“爷爷,看来这是背后有人在操纵呀,这所谓的田九成,极其有可能不过是幕后之人推出来的棋子罢了。”  

“不然以他们的能力,不可能有这么快速的动作,而且在这般短的时间里,就有了足够的军备和粮食。”  

“普通的百姓,可不会想这么多,既然有饥荒,亦或是其他原因,肯定是奔着富裕的大城过去。”  

“但是他们,放着富裕的大城不打,反而绕更远的路,去打易守难攻,有重兵把守,还没什么钱财的地方。”  

“这行军的路线,目的非常的明显,几乎是很清晰的攻克各个险要地区,明显是有高人指点。”  

看到奏报之后,朱英心中微微思索一番后,就将自己所想到的直接说了出来。  

朱元璋听完后,脸上的怒色稍有缓解,大孙的聪慧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这些东西,在朱英来的路上,朱元璋早就已经想到了。  

只是大孙不过刚刚看完,就能迅速的推测出来,这让朱元璋感到十分欣慰。  

“这背后主使的,定然便就是北元那些残余的贵族了,这里本来就靠近蒙古,那些残余的贵族逃回草原后,无时无刻不在打着咱们大明的主意。”  

“这田九成,自然便是他们的操作对象,为的就是想要谋夺咱大明江山。”  

朱元璋点明说道。  

不过朱英却是皱眉道;“爷爷,依孙儿看来,他们似乎是受到了什么压力,所以才会匆忙起兵。”  

“按理说他们原本可以潜伏更长的时间,像是在沔县,暗中就已经控制了当地的官员,直接夺取了城池。”  

“但是对于陕川地区,虽然有所谋划,但显然准备不足,损失也比较惨重。按照白莲教的习惯,一般都是先声夺人为主。”  

“这次连谣言都没有散开就动手,就好像有人追着他们赶一样。”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上的怒色已经完全的转化成了笑意,而后道:“大孙猜得没错,说起来他们这般仓促,却是跟大孙有很大的干系。”  

朱英有些没听懂。  

跟自己有很大的干系?  

对于陕西那边,朱英可从来没有布局过,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那地方太穷了,而且土著又特别的多。  

即便是处于明蒙政权的边界,朱英也从来没有过于重视,一般就是手下的商队过去进行贸易,朱英则从未去过。  

所以老爷子这般说,朱英就搞不明白了。  

“蒋瓛,你给咱大孙说说,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吩咐道。  

这些情报,自然早就有锦衣卫收集。  

“臣遵旨。”  

蒋瓛恭敬的回道,然后对朱英行礼后说道:“长孙殿下,这田九成之所以现在就行你造反之事,确实是跟殿下有很大的干系。”  

“根据锦衣卫传来的情报,在此之前,虽然田九成等人和蒙古人有很密切的往来,但暂时没有造反的打算。”  

“因为那边过于偏远,朝廷这边也很难顾忌到,加上土著众多,便也一直没有整治。”  

“而这次的造反,便就是因为殿下此次对苏、松地区治安厅的安排,让田九成等人,或者说田九成背后的密谋者们感受到了危机。”  

“田九成在这些幕后之人的催促下,这才会急忙造反。”  

听到蒋瓛的解释,朱英也明白了很多。  

其实抛开规模不谈,像是农民起义这种,从洪武元年至今,大小已经有数十次之多。  

上一次大规模的起义造反,还是在洪武十六年的时候。  

江西龙泉、永新山民聚众反明,其首领自称“顺天王”。  

都指挥同知戴宗仁率兵镇压,失利。  

朱元璋即命申国公邓镇为镇南将军,临江侯陈镛、济宁侯顾敬为左、右副将军,率十万军兵进击。  

明军人多势众,很快击败起事者,俘其众无数,平息两地起事。  

像这般大的规模造反,一般部署在各地的锦衣卫,很早就盯上了,所以大明才能迅速的得到极为具体的情报。  

而田九成这里,倒算是个突发事件。  

朱英皱眉道:“没可能呀,若是蒙古那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