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复山河 > 第四百四十四章、继续画大饼

第四百四十四章、继续画大饼(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既然不受待见,李牧也没心思往跟前凑。  

身份地位到了,就不会缺人。  

大虞朝最不缺的,就是想做官的人。  

连叛军、北虏,这些臭名昭著的势力,都有读书人过去投奔,何况他这位封疆大吏。  

大虞读书人的道德底线,一贯都很灵活。  

为了自己的仕途,许多人对李牧的离经叛道,选择性看不见。  

没有办法,李牧前面的画出的大饼,再一次兑现。  

勋贵系主宰朝政之后,李牧顺势上了一道举荐奏折。  

前面任命的十府官员,全部获得了吏部的批准,其中官职最高的已经到了正四品。  

哪怕是中了进士,按照正常的仕途发展,大部分人终身也爬不到四品之位。  

有了海量的成功案例,对读书人吸引力是巨大的。  

安南都护府还有二十个府、一百多个县的文官空缺,相当于两个省的官职岗位。  

为了自己的脸面,这些人对李牧的离经叛道,强行解释为:培养基层军官。  

理由是:新式教育主要招收的是军二代,以及部分移民的后代。  

既然在培养武将,那么有别于儒家的教育,也是合情合理。  

虽然教材和兵法,扯不上一丢丢关系,但依旧被这些说成是军事教育。  

不怕有人质疑,在军事上李牧本身就是权威,对标的是古之名将。  

古代的名将可以撰写兵法,现在的名将自然也可以。  

没看到兵法的影子,那是你自己认知不足,无法读懂其中的奥妙。  

在士林内部,甚至还爆发了论战。  

支持者们,从教材中截取部分内容,强行扩大解释充当证据。  

反对者则高举圣人思想为大义,反对穷兵黩武。  

目前两广士林,已经分成了两派,支持者和反对者吵的旗鼓相当。  

至于其他各省,依旧是传统儒家阵营的天下。  

两广士林分化,主要是安南都护府的文官,多出自两广地区。  

他们是靠李牧举荐,才跨入了官员队伍中,肯定不能和自家老大对着干。  

身边有了成功案例,也影响到了一部分士子的立场。  

想要在大虞做官,内卷实在是太过残酷。  

南榜有限的进士名额,大都被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四省瓜分,两广加起来名额都不到福建的一半。  

三年一届的科举,平均下来两广每届拿不到十个名额。  

这么点儿名额,根本不够大家分的。  

安南都护府的出现,给了大家新的选择。  

李牧一次举荐,诞生的官员数量,相当于两广十届科举。  

在当地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侯爷,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都护府的开销也在急剧攀升。  

光靠关税、商业税和铸币收入,无法覆盖衙门的财政支出。  

一直靠两广财政养着,也不是长久之计。  

北边十府局势已经稳定,您看是否恢复对百姓征税?”  

王靖川委婉的劝说道。  

皇粮国税,这是几千年的传统。  

前面局势不稳,为了稳定人心,免征几年税款是正常操作。  

现在地方局势稳定下来,继续免征下去,那就太浪费了。  

虽然都护府的商业税和关税收入增长很快,但架不住衙门的开销增速更快。  

无论是对外战争,还是从国内移民,都消耗了大量的钱粮。  

“都护府今年的财政收入,大致有多少?”  

李牧关心的问道。  

距离年终结算,还有两个月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已经可以大致预估出来。  

在没有大变故的情况下,误差基本上不会超过百分之五。  

“永宁九年,关税收入预计在六十万两左右,商业税收大致有三百万两,铸币收入约二十万两,总计约三百八十万两。  

安南土地肥沃,如果向北方十府百姓征收田赋和杂税,财政收入预计可以加倍。”  

王靖川欣喜的回答道。  

封建王朝,主要的财政收入是田赋、商税和杂税,其中又以田赋最为重要。  

在税制改革前,田赋占大虞财政收入的八成以上。  

安南都护府能够把田赋占比,控制到五成以内,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一旦恢复田赋和杂税的征收,一省之地的财政收入能达到七百六十万两白银,放在大虞朝都算不错的。  

何况这才都护府的部分疆域,倘若其他二十府,也建立了完善征税体系,财政收入还会大幅度提高。  

距离完全自给自足,还需要一定时间,但财政赤字将大幅度减少。  

“财政收入增速不错,先介绍一下商业税吧!”  

李牧平静的说道。  

永宁九年无疑是一个丰收年,对比永宁八年都护府财政收入,提高了足足一百万两。  

“侯爷,商业税收类别繁多,其中以盐税、矿税和租金收入为最。  

今年盐税大致能贡献八十万两,矿税能贡献六十万两,商铺租金贡献了五十万两。  

除此之外,交易税贡献了三十万两,茶酒税贡献了二十万两,罚没收入约三十万两,其余各种税款合计三十万两。”  

王靖川当即盘点道。  

从后世的眼光看,这样的税收组成,无疑是非常不健康的。  

不过在当下,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哪怕都护府有意发展工商制造业,目前依旧处于初级阶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