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帝都沦陷(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思斡耳朵的包围,四面城墙全部重兵把守。
每一面城墙前,都有士兵骑着马围着城墙奔跑,对着城头上的守军大声喊道:“城里的人听着。”
“放下武器,立刻开城门投降,我军保证不杀一人。”
“若是负隅顽抗,待我军破城之后,鸡犬不留。”
听着左路军的威胁,城头上的士兵的确是慌乱不已,面色惶恐。
但是好在,有着将领的镇压,暂时不会出现问题。
“叛军的兵力很多,近乎十倍于我军,若是没有援军,我们恐怕坚持不了多久的。”
一名中年将领沉声说道。
他叫郭三槐,是当年西征汉军的后裔。
只不过他的祖先没有被安置到北疆,而是留在了虎思斡耳朵。
经过了三代人的奋斗,郭家也算是西辽的汉族豪强了。
目前的郭三槐,担任虎思斡耳朵的守备副将。
而虎思斡耳朵的守备,也被称为留守使,名叫大贺虎达安。
正是大贺出罗多的父亲,大贺氏的当代家主。
他身穿铠甲,胡须花白,眼睛微眯,扫视着城外的大军。
沉声说道:“十日!”
“十日之内,陛下定然能剿灭萧思摩。”
“到时候,城外的这支叛军将不足为惧。”
他的语气相当坚定。
因为他是少有的,知道耶律直鲁古计划的人。
所以在他看来,这一次萧思摩就算是不死,东都军也必然元气大伤。
而自己的任务就是死守城池,撑到皮室军主力回援。
“传令下去。”
大贺虎达安神色冷峻,扫视着身旁的传令兵,一字一顿地说道:“全军务必对城墙严防死守。”
“每一处垛口、每一段城墙,都要安排士卒把守,不得有丝毫懈怠。”
“每隔一个时辰,便轮换一次岗哨,确保士兵时刻保持警醒,若有违者,军法处置!”
“投石车也要准备就绪,将巨石装填到位,随时听令发射,给敌军以重创!”
很显然,大贺虎达安也是一名宿将,将城池的防守安排的井井有条。
同时,又想到了奸细的问题。
毕竟这些时日以来,向萧思摩献媚讨好的贵族并不在少数,城中肯定也有。
为了防止这些人趁机作乱,打开城门,放城外敌军进城。
大贺虎达安在城中安排人手,昼夜不停巡逻,一旦发现有人蓄意破坏、制造混乱,格杀勿论。
第二日,晨曦初照,左路军中号角长鸣,上万骑兵如黑色潮水般涌动,将虎思斡耳朵城围得水泄不通。
骑兵们身着黑色皮甲,在赤霞下泛着冷光,手中长枪与背上硬弓寒光闪烁。
战马嘶鸣,马蹄刨地,激起层层尘土,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骑兵与战马无边无际,将城池层层环绕,场面震撼。
李骁身披白甲,骑着黑色骏马,伫立在城外。
周围是同样身穿白甲的亲卫队拱卫左右,护卫李骁的安全。
他的目光凝望着虎思斡耳朵的城墙,淡淡的一笑:“这样的城墙,总算是有点国都的气派了!”
与叶密立城不同,虎思斡耳朵很大,城墙也很高,几乎达到了十米左右。
和中原的一些大城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西域,已经是最大,最坚固的城池了。
这一次,李骁将南城门当成了主攻方向,自己亲自坐镇督战。
九猛安合则是率军将其他三个城门包围,严防死守。
看到麾下兵马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李骁拔出骑兵刀,高声呼喝:“今日攻城,定要拿下虎思斡耳朵!”
“杀!”
伴随着李骁的命令下达,低沉的号角声再次响起。
大军开始总攻。
“进攻!”
“第一个登上城墙者,赏金百两,官升三级。”
“库里军,杀!”
李大山挥舞着骑兵刀,大声的咆哮吼道。
他正率领自己麾下的千户军,位于第一线亲自督战。
而在他前面,负责攻城的乃是三千多名库里军。
库里,在突厥语中,就是奴隶的意思。
三千多库里军正是萨克苏之战中,俘获的王廷军队。
主要是由一些游牧部落士兵,以及东喀喇汗国士兵组成。
战斗力较弱,地位也是最低。
被李骁当做了炮灰来使用。
在死亡的威胁与对金钱渴望下下,库里军们架着云梯冲向了城墙。
因为只有一个晚上准备,左路军根本无法制造投石车这种攻城利器。
只是拆了城外的房子,制造了一批云梯和几辆撞车。
库里军们扛着云梯,拿着武器,一步一步地朝着城墙靠近。
谁要是敢逃跑,畏战不前,李大山麾下骑兵立马弓箭招呼。
城墙上,守军们早已严阵以待,纷纷弯弓搭箭,密集的箭雨如蝗虫般朝着库里军射去。
库里军士兵们纷纷中箭倒地,一时之间,伤亡惨重。
作为攻城的一方,天然便是处于弱势地位。
想要攻占虎思斡耳朵这种大城,必然会付出十倍于守军的伤亡。
终于,有几架云梯成功靠上了城墙,库里军士兵们不顾危险,顺着云梯向上攀爬。
城墙上的守军立刻围了过来,用长枪、石块等武器拼命攻击攀爬的库里军。
长枪刺下,有的库里军士兵被直接刺穿身体,惨叫着从云梯
每一面城墙前,都有士兵骑着马围着城墙奔跑,对着城头上的守军大声喊道:“城里的人听着。”
“放下武器,立刻开城门投降,我军保证不杀一人。”
“若是负隅顽抗,待我军破城之后,鸡犬不留。”
听着左路军的威胁,城头上的士兵的确是慌乱不已,面色惶恐。
但是好在,有着将领的镇压,暂时不会出现问题。
“叛军的兵力很多,近乎十倍于我军,若是没有援军,我们恐怕坚持不了多久的。”
一名中年将领沉声说道。
他叫郭三槐,是当年西征汉军的后裔。
只不过他的祖先没有被安置到北疆,而是留在了虎思斡耳朵。
经过了三代人的奋斗,郭家也算是西辽的汉族豪强了。
目前的郭三槐,担任虎思斡耳朵的守备副将。
而虎思斡耳朵的守备,也被称为留守使,名叫大贺虎达安。
正是大贺出罗多的父亲,大贺氏的当代家主。
他身穿铠甲,胡须花白,眼睛微眯,扫视着城外的大军。
沉声说道:“十日!”
“十日之内,陛下定然能剿灭萧思摩。”
“到时候,城外的这支叛军将不足为惧。”
他的语气相当坚定。
因为他是少有的,知道耶律直鲁古计划的人。
所以在他看来,这一次萧思摩就算是不死,东都军也必然元气大伤。
而自己的任务就是死守城池,撑到皮室军主力回援。
“传令下去。”
大贺虎达安神色冷峻,扫视着身旁的传令兵,一字一顿地说道:“全军务必对城墙严防死守。”
“每一处垛口、每一段城墙,都要安排士卒把守,不得有丝毫懈怠。”
“每隔一个时辰,便轮换一次岗哨,确保士兵时刻保持警醒,若有违者,军法处置!”
“投石车也要准备就绪,将巨石装填到位,随时听令发射,给敌军以重创!”
很显然,大贺虎达安也是一名宿将,将城池的防守安排的井井有条。
同时,又想到了奸细的问题。
毕竟这些时日以来,向萧思摩献媚讨好的贵族并不在少数,城中肯定也有。
为了防止这些人趁机作乱,打开城门,放城外敌军进城。
大贺虎达安在城中安排人手,昼夜不停巡逻,一旦发现有人蓄意破坏、制造混乱,格杀勿论。
第二日,晨曦初照,左路军中号角长鸣,上万骑兵如黑色潮水般涌动,将虎思斡耳朵城围得水泄不通。
骑兵们身着黑色皮甲,在赤霞下泛着冷光,手中长枪与背上硬弓寒光闪烁。
战马嘶鸣,马蹄刨地,激起层层尘土,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骑兵与战马无边无际,将城池层层环绕,场面震撼。
李骁身披白甲,骑着黑色骏马,伫立在城外。
周围是同样身穿白甲的亲卫队拱卫左右,护卫李骁的安全。
他的目光凝望着虎思斡耳朵的城墙,淡淡的一笑:“这样的城墙,总算是有点国都的气派了!”
与叶密立城不同,虎思斡耳朵很大,城墙也很高,几乎达到了十米左右。
和中原的一些大城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西域,已经是最大,最坚固的城池了。
这一次,李骁将南城门当成了主攻方向,自己亲自坐镇督战。
九猛安合则是率军将其他三个城门包围,严防死守。
看到麾下兵马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李骁拔出骑兵刀,高声呼喝:“今日攻城,定要拿下虎思斡耳朵!”
“杀!”
伴随着李骁的命令下达,低沉的号角声再次响起。
大军开始总攻。
“进攻!”
“第一个登上城墙者,赏金百两,官升三级。”
“库里军,杀!”
李大山挥舞着骑兵刀,大声的咆哮吼道。
他正率领自己麾下的千户军,位于第一线亲自督战。
而在他前面,负责攻城的乃是三千多名库里军。
库里,在突厥语中,就是奴隶的意思。
三千多库里军正是萨克苏之战中,俘获的王廷军队。
主要是由一些游牧部落士兵,以及东喀喇汗国士兵组成。
战斗力较弱,地位也是最低。
被李骁当做了炮灰来使用。
在死亡的威胁与对金钱渴望下下,库里军们架着云梯冲向了城墙。
因为只有一个晚上准备,左路军根本无法制造投石车这种攻城利器。
只是拆了城外的房子,制造了一批云梯和几辆撞车。
库里军们扛着云梯,拿着武器,一步一步地朝着城墙靠近。
谁要是敢逃跑,畏战不前,李大山麾下骑兵立马弓箭招呼。
城墙上,守军们早已严阵以待,纷纷弯弓搭箭,密集的箭雨如蝗虫般朝着库里军射去。
库里军士兵们纷纷中箭倒地,一时之间,伤亡惨重。
作为攻城的一方,天然便是处于弱势地位。
想要攻占虎思斡耳朵这种大城,必然会付出十倍于守军的伤亡。
终于,有几架云梯成功靠上了城墙,库里军士兵们不顾危险,顺着云梯向上攀爬。
城墙上的守军立刻围了过来,用长枪、石块等武器拼命攻击攀爬的库里军。
长枪刺下,有的库里军士兵被直接刺穿身体,惨叫着从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