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341章 束手束脚

第341章 束手束脚(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第341章束手束脚天色将亮,许都各处参与混战的吏士陆续回营。  

高顺也奉命出兵,控制城内各处街道,清理尸骸。  

吕布乘马巡城,燃烧大半夜的火焰已经扑灭,余烬尚存,烟尘缭绕。  

街道两侧是堆积的军民尸体,有烧伤、践踏而死的,也有兵刃击斩受伤而死的。  

经历过雒阳、长安大场面的吕布,此刻习以为常。  

还仔细观察死者特征,对赶来身边的杨俊说:“昨夜各军酣战,却没有斩首的,说明他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杨俊不语,只是点着头。  

此刻他也是被混战半夜的杀戮所惊骇,至于他主动第一个放火示警这种事情,反倒不好拿出来邀功了。  

不多时,巡查到荀彧府邸附近,这里已烧成白地。  

府邸附近有更多战死的吏士,府邸内有抱着水盆、提着水桶灭火时被烟火烧死、熏死的的尸骸。  

几个军吏正在清理废墟,指挥军士将尸骸搬运到空地。  

吕布询问这里管事的军吏:“荀长史何在?”  

“这…”  

军吏稍稍迟疑,说:“昨夜乱军袭杀长史府邸,府内死伤惨烈…长史公或许被贼军枭首。”  

“枭首?”  

吕布挑眉,怒容浮现:“引我去看。”  

“喏。”  

军吏应下,转身在前引路,引着吕布来到一处废墟,看废墟规模大小应该是前院主房大厅。  

墙壁尚存,栋梁木椽烧毁,屋瓦坠落。  

残壁之间,是没能烧干净的碳化原木,以及囚禁屋内被烧死的几十具尸体。  

军吏在其中摄手摄脚小心翼翼行走,指着一具众人围绕的无头死尸:“大将军,这是荀长史佩剑。”  

吕布怒容更甚,似乎也是为荀彧之死而感到愤怒:“仔细拷问各军,查清凶犯!”  

“喏!”  

军吏奋声应下,拿到这个授权,他努力拷打之下,肯定能有所收获。  

杨俊站在吕布身后,他以袖遮住口鼻,思索着形势变化。  

昨晚那么乱,最少有三股势力作乱,也有可能是五股。  

至于天亮,自然是各归本营,绝大多数士兵不可能主动脱离编制。  

就今年这样的情况,脱离编制队伍简单,想要再进来可就难了。  

因此即便彻查、整肃,也跟绝大多数基层士兵关系,这些人也不知内情。  

要处理彻查的,是各军的军吏。  

不过荀彧之死,的确可以做个文章。  

杨俊思索着,跟随吕布又前去拜谒天子。  

此刻许多公卿、官吏齐聚宫门之外,对于这种程度的骚乱,其实大多数人都已经适应了。  

杨琦站在队伍前排,至于中书令伏完以及赴宴的官吏,因为狂饮烂醉的原因,一个都没能到场。  

杨琦也观察官吏队伍,见很多人面容熏黑,衣衫有被飞烬燃烧的孔眼。  

这么多人,各自情绪也是不同。  

抱病的司空周忠今日乘辇而来,有气无力坐在辇榻之上,以袖捂住口鼻,时不时一点咳嗽就引发剧烈咳嗽。  

“大将军到!”  

卫士高唱,吕布乘马抵达,身后跟着大大小小几十个部督、中郎将、校尉、都尉。  

至于军司马一级,没资格来这里,但军司马及以下的军吏,都要过一遍审问。  

这么难得的机会,吕布又岂会轻易错过?  

此刻的他,也有些理解当时的赵基。  

看着周围的公卿、百官,特别是那些身上烟火烧熏迹象明显的人,吕布恨不得尽数砍了,彻底肃清这些胆大妄为的人。  

可真杀了,军队还会生变。  

除非将对方的军中乡党斩尽杀绝,杀一两万人,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杀几个人,他又不解恨。  

一场哗变引起的骚乱,一夜间死伤军民不下两万。  

死多少人真不重要,重要的是打破了迁入许都以来的中兴气象!  

此前这种气象在,四方士人如百川汇聚入海一样,持续滋养、壮大朝廷;朝廷的影响力也能通过这些人反应到郡县。  

如果吕布也大开杀戒,那这种气象会更加衰败,朝野之士与他更加的离心离德。  

可杀几个人真解决不了问题,更难以宣泄他一腔愤懑。  

难道学赵基,敲断几个关键人物的股拐,再随机找一个可死可活的砍了,以儆效尤?  

这样虽然能将影响降到最低,可是不解恨。  

吕布目光审视着公卿、百官,看的这些人毛骨悚然,很不自在。  

从这些人中穿过,吕布来到前排,他下马后,杨琦拱手:“大将军。”  

“子奇公。”  

吕布也还礼,扭头观望:“怎不见中书令、孔少府等人?”  

“昨夜中书令宅中欢庆寿宴,孔文举等人赴宴,多宿醉未醒。”  

杨琦回答,见吕布还在审视那些身上烟火气息浓厚的官吏,转而就问:“大将军,昨夜骚乱可抓到祸首?”  

“暂不得而知,还需详细审问。”  

吕布语气缓慢,这出乎杨琦的预料,还以为吕布会怒不可遏。  

吕布也确实生气,因为他已经收缴到一些合法的幕府调兵文书,可能是之前一段时间书写的,现在拿来使用。  

调兵的军书要么是宽大又长的木牍,要么是帛书…哪怕是木牍,上面也是贴一层帛书,这样字迹清晰,印文也能完整。  

终究是做过主簿的人,吕布很清楚这些调兵军书在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