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109章 功过各论

第109章 功过各论(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安邑城中尚有积蓄,午间时北门开启,向城外运输五铢钱。  

虎贲、羽林各百人,就开始发钱。  

闻喜义兵过于仓促,甚至没有什么什伍长、队官、百人将。  

胡班、裴征在前监督,每有一人领钱,就在手心画一笔。  

这次领钱不做录名,发钱效率快。  

大约临近申时,闻喜义兵就陆续遣返,踏过涑水木桥,返回县邑、各处乡邑、里社去了。  

至于他们还肯不肯响应征募,已经不是胡班近期能控制的了。  

朝廷发生大变,先把上面理顺了,才能轮到闻喜一县的政务。  

闻喜人满载而归,胡班也只能领着县兵先返回。  

安邑人也怕闻喜人作乱,城门紧闭,只放毌丘毅所领部曲入城。  

甚至赵坚、赵垣兄弟也无法入城,只能带着今日凝聚在身边的数百人先行撤离。  

郡守府改成的行宫内,五名侍中快速决议,处理各项问题。  

赵基主动放开口子,处理白波四将的历史定性问题后,又重编了河东各军。  

第一刀就砍在郡守王邑身上,原有郡兵尽数整编,择壮士七百人编为行宫卫士,由卫士令节制。  

剩下的青壮编入虎贲仆从军,虎贲仆从军改名虎步军。  

老弱之类,另编为屯军。  

宗贼部曲也是一分为二,择壮者编入虎步军,余下编入屯军。  

各类工匠集合起来,统一由将作监节制。  

虎步军能膨胀到什么地步,还要看接下来各县豪强的态度。  

但目前,就有羽林百骑,虎贲八百骑,行宫卫士七百;徐晃的河东骑士营也会补满,以七百骑为准。  

这是榨干河东豪强底蕴的征发方式,若是遭遇东涧之战那样的惨败,河东人两代无法恢复元气。  

大批量死普通百姓,与死良家子、寒门豪强子弟是两码事。  

再加上去卑的五百匈奴义从,野战时最多能投入两千骑;大破汾北匈奴之前,野战骑兵数量不会超过三千。  

目前不适合重建北军五校,但也不能让虎步军专美、独大。  

又在羽林骑士这里设立从属的鹰扬军,可羽林骑士难以满编,又哪里有资源扩充鹰扬军?  

夕阳在侧,五名侍中已经换了个场地,在郡守府小厅内齐聚。  

吃过午餐后,他们就集合在一起商议。  

处理棘手的军权、编制后…每个编制,基本上都对应着军饷拨发。  

卫氏金库的五铢钱,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发军饷。  

至于粮食问题,则由各县豪强来解决。  

要么按着赵基的要求,缴纳十年田税;要么攻破坞堡,由朝廷审计后自行分配。  

就目前安邑、卫氏、范氏的储粮,足够支撑到六月。  

六月若是遭遇蝗灾,粮食大范围严重减产,冬天、明年青黄不接之际,就要大范围饿死人。  

小厅内,五个人围坐,自有配属的郎官捉笔记录。  

敏感的军权问题议定后,就连白波四将也做了定性,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如何追究旧日公卿,以及封赏东迁功臣。  

阵亡的追封,活着的封侯、升官,主要讨论活着的百官。  

阵亡的死人终究好糊弄一些,活人不安置妥当,会跟你闹腾,弄的灰头土脸,有损门下省的威仪。  

这些旧日公卿最多就是无能,又普遍流血、阵亡,威望高隆。  

要叙东迁之功,实在无法绕过旧日公卿。  

赵基一口一个旧日公卿,可再旧日陈腐,那也是公卿、大儒、名士,是一方民意的体现,是代表人物。他们在朝任职,才说明当地的民心是在朝廷的。  

赵基还没疯癫到杀戮公卿的地步,李傕郭汜都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的话,虎贲、河东人立刻就炸了。  

台崇、丁冲、刘艾也要顾及赵彦、赵基的立场,同为侍中,压制旧日公卿,他们最少的也节省了十年时间。  

就算他们当上三公录尚书事,也不见得有什么权力。  

稍稍一场日食、地震、蝗灾,就能让三公辞官、引咎下野。  

所以三公录尚书事的方式根本不稳定,三省制度就非常稳定。  

未来遭遇天灾或其他舆论问题,祭献三公即可,不会影响执政的路线延续问题。  

见赵彦为难,台崇就说:“追述东迁英烈功勋一事过于繁复,今天色已晚,不妨明日再议。”  

丁冲也点着头,赵彦也想同意,就去看赵基。  

赵基始终在衡量,目前真的不具备杀戮公卿的条件。  

想要杀戮公卿,起码也要驱逐匈奴,打通太原,再拿下三辅后,让公卿复辟夺权,然后再夺权。可这样的话,最终还得自己来处理烂摊子。  

公卿们就爽快的多,杀又不能杀,这帮人复辟夺权时自然不会有什么顾忌、底线,自然勇于突破底线,手段尽出。  

这其中有个微妙的时间点,那就是公卿复辟夺权爆发的最初时,直接血腥镇压,打掉冒头的就行了,不会伤到公卿集体。  

可公卿最不怕死,比起身体消亡,他们更畏惧背负骂名的政治死亡、舆论死亡。  

一旦自己执政形势稳定,有好转迹象,这些公卿必然火烧屁股。  

再体谅大局的公卿,也会跳起来反抗。  

曹操要面临的问题,自己似乎会提前遭遇。  

自己的底蕴,琅琊赵氏的底蕴,远不及曹操、荀彧组合。  

而天子十五岁,五年后基本形势好转,天子又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