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夺情谋恩典(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爷身边的晴雯过来传话,说三爷刚得了宫中上皇口谕。
让三爷明天一同护送太妃灵柩入陵,到时三爷要和老太太、太太一同出门。”
贾政听了脸有喜色,说道:“老太太,这次护送老太妃灵柩安寝,需要四品以上官员资格,琮哥儿如今才是五品正官,就能有此殊荣。
他这次虽因父丧而被夺情赐婚,但是太上皇对他的看重,却是半分不减,琮哥儿能这般得父子君王看重,实在是皇恩厚重。
原本明年春闱琮哥儿只要下场,必定就能得进士出身,但他因父丧,只怕要被夺情科举,颇为可惜。
不然的话,明年荣国贾家就有正经举业出身的弟子,琮哥儿的仕途也不会再局限于五品。”
贾母听了这话心情复杂,每次老太太听到贾琮出彩的事,从情理上说也是高兴的,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
只是在出风头这事上,贾琮未免有些太过了,总让老太太心中生出莫名的压力。
归根到底,是贾母愈发意识到自己这几个孙子,彼此差距实在太远。
贾琏宝玉等嫡子还是一事无成,但贾琮一介庶子却封爵做官、名动天下。
在大宅门中也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子弟之间如此天差地别,难免会有乾坤失衡、肘腋生变的隐患。
当初贾琮在辽东立下战功,宗人府不知发哪门子神经,派人到贾府提改立世子之议,便是这样的预兆明证。
贾母皱眉对贾政说道:“当初你老爷临终遗本,让上皇恩典赐了你官职,从此你也就落下心病,半辈子对举业二字,念念不忘。
你的珠儿是个读书的材料,倒也罢了,可是我的宝玉,也是被你天天逼着念书,搞得见了你这老子,胆子先破一半,就像是避猫鼠似的。
如今你又把举业的事情,都寄望在琮哥儿身上。
我们这样的家门,儿孙子弟守住祖宗传下的勋位和家业,才是一等一重要,其余何必如此强求。
那小子十四岁就已封爵,又挣下这么一份家业,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又何必多此一举,去搞什么春闱。
你也不要尽唆摆他什么正经举业出身,把眼下的爵位和官职受牢靠才是正经。
非要让这小子封侯拜相,位极人臣,你才甘心吗,真要弄的这么张扬,树大招风,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王夫人在一旁笑道:“老太太经过的事情多,说的才是正理,不过老爷也是希望家中子弟出色,这番心意也是好的。”
王熙凤见堂中气氛有些生硬,连忙上去插科打诨一番。
这是王熙凤最擅长的本领,顿时让堂众气氛又重新顺滑,让贾政如同掉进棉花堆,再也找不到半点发力的地方。
贾政心中微微叹息,不过贾母这番见识说辞,他也不是第一次听了,虽心中不自在,不过好像早就教训习惯了。
贾政只觉得家中暮气日重,但他又没有好的法子破解,实在如之奈何,
他又耐着性子,陪着贾母说了几句闲话,见贾母重新松了神色,便找了由头回梦坡斋书屋。
今日单聘仁、詹光等人都在,贾政觉得还是和清客谈论诗文更自在,省得一个人自寻烦恼。
翌日,护送甄老太妃的灵柩的队伍,从大周宫城慈安门出发。
所有参与护送太妃灵柩的高官和贵勋诰命,早早就侯在慈安门两侧,等到送灵队伍出了宫门,便各自汇聚到队伍之中。
很快,一支首尾相顾数里的队伍,旌旗招展,气势俨然,恢弘浩大,向城南郊外洪宣帝陵寝行进。
嘉昭帝不仅让当朝皇后亲自送灵,还派出自己两个成年皇子,赵王和宁王同行护灵,皇室之中送灵的亲王、公主、驸马更是不在少数。
更不用说数百四品以上高官,还有神京城内所有贵勋诰命。
甄老太妃的送灵队伍,规格之高,哀荣之盛,十分罕见。
贾琮看到如此荣盛的送灵队伍,想到嘉昭帝一向的心术手段,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慎然警惕的心情。
他想起在原来的轨迹之中,甄老太妃薨逝之后,金陵甄家没过多久,便被皇帝除官抄家。
贾赦和甄世文涉及火枪私运私造的消息,此刻已通过金陵锦衣卫诋报送入宫中,嘉昭帝必定会对此进行彻查。
甄贾两家受此时牵连论罪,只是时间的问题。
如果不是自己及时献出后膛枪的图纸,如果不是贾赦死得如此及时,锦衣卫只怕早从贾赦口中挖出重要信息,大祸早就已经来临。
但整件事不会随着甄世文和贾赦的死亡,就此完全抹去所有痕迹,这世上的事情,紧追不舍,查根究底,总会找出蛛丝马迹。
嘉昭帝将甄老太妃的送灵葬礼,赋予如此高规格的礼遇,远迈同例,非同凡响,皇恩浩荡,震铄朝野。
但是,他日如甄家事发,皇帝严峻刑律,除爵抄家,同样也是国法森严,恩罪同论,不偏不倚,旁人难以指谛!
整整三日的入葬安椁典仪,进行得十分隆豪奢,等到一切落成,参加送灵的宗室、官员、诰命都纷纷回城。
贾琮也跟着贾母等人的车马,准备一起返回宁荣街。
一行车马离开皇陵,走了两盏茶的功夫,贾琮突然看到路边停着一辆宽大马车,车旁除了几名护卫,还有一个妇人和一个小丫鬟。
贾琮认出那妇人是金彩甄家内院管事,曾受到甄芳青之命,到荣国府拜祭贾赦。
让三爷明天一同护送太妃灵柩入陵,到时三爷要和老太太、太太一同出门。”
贾政听了脸有喜色,说道:“老太太,这次护送老太妃灵柩安寝,需要四品以上官员资格,琮哥儿如今才是五品正官,就能有此殊荣。
他这次虽因父丧而被夺情赐婚,但是太上皇对他的看重,却是半分不减,琮哥儿能这般得父子君王看重,实在是皇恩厚重。
原本明年春闱琮哥儿只要下场,必定就能得进士出身,但他因父丧,只怕要被夺情科举,颇为可惜。
不然的话,明年荣国贾家就有正经举业出身的弟子,琮哥儿的仕途也不会再局限于五品。”
贾母听了这话心情复杂,每次老太太听到贾琮出彩的事,从情理上说也是高兴的,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
只是在出风头这事上,贾琮未免有些太过了,总让老太太心中生出莫名的压力。
归根到底,是贾母愈发意识到自己这几个孙子,彼此差距实在太远。
贾琏宝玉等嫡子还是一事无成,但贾琮一介庶子却封爵做官、名动天下。
在大宅门中也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子弟之间如此天差地别,难免会有乾坤失衡、肘腋生变的隐患。
当初贾琮在辽东立下战功,宗人府不知发哪门子神经,派人到贾府提改立世子之议,便是这样的预兆明证。
贾母皱眉对贾政说道:“当初你老爷临终遗本,让上皇恩典赐了你官职,从此你也就落下心病,半辈子对举业二字,念念不忘。
你的珠儿是个读书的材料,倒也罢了,可是我的宝玉,也是被你天天逼着念书,搞得见了你这老子,胆子先破一半,就像是避猫鼠似的。
如今你又把举业的事情,都寄望在琮哥儿身上。
我们这样的家门,儿孙子弟守住祖宗传下的勋位和家业,才是一等一重要,其余何必如此强求。
那小子十四岁就已封爵,又挣下这么一份家业,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又何必多此一举,去搞什么春闱。
你也不要尽唆摆他什么正经举业出身,把眼下的爵位和官职受牢靠才是正经。
非要让这小子封侯拜相,位极人臣,你才甘心吗,真要弄的这么张扬,树大招风,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王夫人在一旁笑道:“老太太经过的事情多,说的才是正理,不过老爷也是希望家中子弟出色,这番心意也是好的。”
王熙凤见堂中气氛有些生硬,连忙上去插科打诨一番。
这是王熙凤最擅长的本领,顿时让堂众气氛又重新顺滑,让贾政如同掉进棉花堆,再也找不到半点发力的地方。
贾政心中微微叹息,不过贾母这番见识说辞,他也不是第一次听了,虽心中不自在,不过好像早就教训习惯了。
贾政只觉得家中暮气日重,但他又没有好的法子破解,实在如之奈何,
他又耐着性子,陪着贾母说了几句闲话,见贾母重新松了神色,便找了由头回梦坡斋书屋。
今日单聘仁、詹光等人都在,贾政觉得还是和清客谈论诗文更自在,省得一个人自寻烦恼。
翌日,护送甄老太妃的灵柩的队伍,从大周宫城慈安门出发。
所有参与护送太妃灵柩的高官和贵勋诰命,早早就侯在慈安门两侧,等到送灵队伍出了宫门,便各自汇聚到队伍之中。
很快,一支首尾相顾数里的队伍,旌旗招展,气势俨然,恢弘浩大,向城南郊外洪宣帝陵寝行进。
嘉昭帝不仅让当朝皇后亲自送灵,还派出自己两个成年皇子,赵王和宁王同行护灵,皇室之中送灵的亲王、公主、驸马更是不在少数。
更不用说数百四品以上高官,还有神京城内所有贵勋诰命。
甄老太妃的送灵队伍,规格之高,哀荣之盛,十分罕见。
贾琮看到如此荣盛的送灵队伍,想到嘉昭帝一向的心术手段,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慎然警惕的心情。
他想起在原来的轨迹之中,甄老太妃薨逝之后,金陵甄家没过多久,便被皇帝除官抄家。
贾赦和甄世文涉及火枪私运私造的消息,此刻已通过金陵锦衣卫诋报送入宫中,嘉昭帝必定会对此进行彻查。
甄贾两家受此时牵连论罪,只是时间的问题。
如果不是自己及时献出后膛枪的图纸,如果不是贾赦死得如此及时,锦衣卫只怕早从贾赦口中挖出重要信息,大祸早就已经来临。
但整件事不会随着甄世文和贾赦的死亡,就此完全抹去所有痕迹,这世上的事情,紧追不舍,查根究底,总会找出蛛丝马迹。
嘉昭帝将甄老太妃的送灵葬礼,赋予如此高规格的礼遇,远迈同例,非同凡响,皇恩浩荡,震铄朝野。
但是,他日如甄家事发,皇帝严峻刑律,除爵抄家,同样也是国法森严,恩罪同论,不偏不倚,旁人难以指谛!
整整三日的入葬安椁典仪,进行得十分隆豪奢,等到一切落成,参加送灵的宗室、官员、诰命都纷纷回城。
贾琮也跟着贾母等人的车马,准备一起返回宁荣街。
一行车马离开皇陵,走了两盏茶的功夫,贾琮突然看到路边停着一辆宽大马车,车旁除了几名护卫,还有一个妇人和一个小丫鬟。
贾琮认出那妇人是金彩甄家内院管事,曾受到甄芳青之命,到荣国府拜祭贾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