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三百四十二章 筹谋镇南北

第三百四十二章 筹谋镇南北(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清晨,神京西城,显德门。  

贾琮和艾丽骑着马,跟在两辆马车后面。  

头前的马车上,坐了两个跟随艾丽学习训禽技巧的女孩。  

经过艾丽的悉心传授,这两个女孩都已具备独自驯养禽鸟的能力。  

而第二辆马车上,放了不少鸟笼,里面有十多只训养过的信鸽,还有一只艾丽从辽东带回的海东青。  

这次贾琮要把她们送到金陵,曲泓秀事先收到他的书信,已在金陵等地做好了安排。  

等艾丽的两个徒弟,带着这些经过驯养的鸟禽,到达金陵之后,就能快速建立信站。  

随着鑫春号在江南的迅速发展和扩张。  

贾琮通过曲泓秀和秦可卿,将联势经营、互通有无、随市增减、一体联动等后世经营理念,持续灌输给各地分号。  

根据辽东鑫春号传来的消息。  

稻米、丝绸、瓷器等江南之物,被反运回辽东经营销售。  

而后世这些行商理念的达成,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信息的迅速和畅通,这也是贾琮急于在各地建立禽鸟信站的原因。  

在贾琮提出的辽东治平五策,得到嘉昭帝的认可并下诏,并在关外之地被全面推广。  

随着鑫春号在江南各地,不断开设分号,各地商路不断扩展,相关的信站也会随之布设。  

在不久的将来,只要鑫春号商路到达之处,都会形成相互链接、传递迅速的庞大信息网。  

而贾琮在离开辽东之前,便有先见之明,让艾丽提前帮周广成建立禽鸟信站,使贾琮能定期收到辽东鑫春号的信息。  

并亲自制定经营规制,发往各地分号,作为操作规程,让他们在日常行商过程中磨合执行。  

假以时日,鑫春号在辽东与关外的规模和获利,或许会仅次于江南六州一府。  

辽东关外,经过诛灭女真一战,大患消除,大周数万精兵完成各地建寨,戍守各处关防。  

除了传递常规的营商信息,与之有关的国计民生的信息,一样可以随之快速传递流通…。  

辽东关外的皮裘、药材、山珍等特产,被源源不断运到大江南北售卖。  

根据周广成的来信,因辽东与关外,商路空旷,不像江南行商竞争激烈。  

而贾琮重视金陵等地建立信站,除了满足鑫春号在江南发展所需要信息支持。  

在这种大环境下,辽东分号招募大批生计困顿的汉民和女真妇孺为工,利用辽东本地资源,加工营造物资。  

这些江南精细之物被番夷各国商人所热衷,并通过关外这个窗口,被远销高丽、哦啰斯、以及遥远的西北欧。  

在遥远的辽东,周广城带着招募的人手,已在各地逐步建立鑫春号分号和工坊。  

毕竟在这个时代,这是唯一能快于奔马传信的途径。  

派驻的数千官吏,逐步稳固各地官衙和民政,三千里关外之地,必将成为大周常镇永驻之疆!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自五月以来,嘉昭帝发布了一些列新政,在朝野内外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自嘉昭五年以后,嘉昭帝扫平叛逆异己,革除旧政弊端,将帝位稳固如山之后。  

便开始推行一系列新政,比如在三地设立市舶司,广开东海各州海贸之业,繁盛江南之地民生富庶,便是其中一项。  

在推行海政的过程中,也受到维护祖制老臣旧党的反对。  

但是海政给沿海数州带来巨额财富和实惠,却是真实可见的。  

民以食为天,在江南六州一府推行海政,也让当地官民都深受其利。  

因此海政实施受到江南官民的拥护,而国库的日渐充盈,也让一众反对的旧党闭上了嘴巴。  

但最近三年,随着辽东和吐蕃战事爆发,国库军费耗靡甚巨。  

而近年以来,大周气候反常,春涝、夏旱、冬酷寒,年年不容乐观。  

造成两河之地田地歉收,黎民逃荒,数不胜数,不然贾琮也不可能在神京城外,能如此容易收拢到这么多孤儿。  

虽然有江南海政赋税和两淮盐税的补充,但国库用于各地赈灾的钱粮,还是常常捉襟见肘。  

如果赈灾不够及时,便极容易酿成民变,甚至会引动谋逆造反,生出动摇社稷之危。  

身为一国之君的嘉昭帝,他看到的国之危机,承受的社稷压力,比普通的臣民要重得多。  

四季勤政不息,彻夜批阅奏章,熬白了两鬓乌发,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快新政推行的力度。  

所以,嘉昭帝筹谋数年,让朝廷新旧两党争吵许久几项新政,冲突重重阻力,在五月之处,颁布大周数州之地试行。  

一项是缩减官绅免税田亩为原先三成。二项是改人丁税为摊丁按田赋税。  

这两项新政一经推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朝野内外群议汹汹,几存难以遏制之势。  

周君兴的推事院,在嘉昭帝的授意之下,也高负荷运转起来。  

短短几日之内,朝廷五位四品以上高官,先后被查出贪赃枉法之事。  

在一夜之间,经推事院侦缉举证,由锦衣卫抄家下狱,一时轰动整个神京。  

而这五位官员都是一个共同点,不是他们为官都存在污点,而是他们都是反对新政推行的急先锋。  

在面对推行新政的大道上,嘉昭帝再次露出他冷酷狠辣的一面。  

对待反对新政的顽固旧党,在将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