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二百九十七章 治平盖世功

第二百九十七章 治平盖世功(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大周宫城,乾阳宫。  

后殿暖阁中,在梁成宗那份轰动朝野的捷报,到达后的第三天。  

一份关于辽东女真镇守韬略的奏章,也到达了嘉昭帝的御案上。  

这份奏章是贾琮写的,因嘉昭帝曾赐他直奏之权,所以他虽暂时隶属梁成宗麾下,却能直接给皇帝上奏。  

其实这份奏章的内容,并不是他临时起意,北上辽东之前,他曾和自己的恩师柳静庵聊过,关于治平女真的方略。  

他比这个世界的任何人都清楚,女真人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变故,给中原之民造成了几乎灭顶的灾难。  

他不知道在这个历史走向迷途的世界,女真人是否还会步入原先的历史轨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又将是一场浩劫。  

在他接触过女真三卫之中,在不久的将来,是否也会出现一个祸乱天下的枭雄,这些都无法断定。  

而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他无法对此无动于衷,他总要以自己对历史的隐约感知,和灵敏于他人的前瞻,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但如今他只是荣国府庶子,虽然有了功名和官身,但是在这个恢弘世界里,他的力量还是非常弱小。  

在面对贾琮之时,因他种种与年龄几不相符的卓异之举,似乎渐渐开始软化。  

在发现一切可能败坏未来的端倪,他需要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一切扼杀在萌芽之时。  

河山新创,路途扶摇,或许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不会是毫无理由的。  

这几个人有的是嘉昭帝的从龙心腹,有的是政务智囊,及捻熟辽东女真战事官员。  

如今他和这个世界已形同一体,这里有那些他最亲密眷恋的人,他需要一个最稳妥安定的未来。  

贾琮以自己中允的目光判断,他不得不承认,在那些黑沉阴霾下,嘉昭帝也是一个心怀天下,有所作为的治世明君。  

当初贾琮关于火器建营强兵、格物分类治学等两篇奏章,其中奇思妙想,目光宏大,已让嘉昭帝为之惊艳。  

光这一点对他来说就足够了,贾琮相信自己这份奏章,一定能得到他的认同,并从他那里得到尽可能多的助力。  

他心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对于臣子惯用的权谋平衡之术。  

他没想到此次辽东之行,贾琮不仅在兵事上光彩耀眼,于治平方略上同样有惊人灼见。  

他要做出自己想做的事,还需要借助强大的外力,而这个外力的最佳来源,就是神京城中那位君临天下的至尊。  

因为最大限度的接受包容他,似乎比怀疑和防范能得到更大的益处,至少在目前这种阶段是这样的。  

贾琮的那份奏章,已被嘉昭帝反反复复阅读过。  

虽然这位至尊疑深谋重,权术狡诈,甚至刻薄寡恩,但每一个人都是有多面性的。  

而这份辽东女真治平方略,所表现出的缜密和远虑同样让他惊叹。  

或许并不单单是自己的,也是这个世界上许多人的未来…。  

乾阳宫后殿暖阁中,内阁大学士蔡襄、忠靖侯史鼎、兵部左侍郎彭汝南都被赐座。  

那份奏章上关于女真治平方略一共有五法:  

其中那份火器建营强兵奏章,只是过去一年时间,已在贾琮的推动之下,得到完全验证,才有了这次火器呈威的鸦符关大捷。  

一是除首恶,绝豪强,亡血勇。三卫头领之族,心腹悍勇之将,野心狂暴之辈,清剿斩绝,除女真兵峰复起之患…。  

二是通关贸,削铁兵,缓饥馑。立换贸集市,除贪弊之举,任清廉之官,控铁质流通,以米粮易山珍裘货,丰民生而消凶顽…。  

三是兴文教,传佛道,易民风。儒之怀柔,道之自然,佛之来生,化边民莽荒钝戾之气,循序渐进,易其风俗,收其民心…。  

四是办工坊,拓农荒,新生计。内务皇商之威,建边镇工坊,收女真妇孺,为新生之计,拓辽北黑土,化精壮游牧为农耕之民…。  

五是消弊观,允通婚,混血种。文教驯化,佛道柔心,工坊开办,农耕大兴,黎民往来,通婚链亲,无分汉胡。  

贾琮还在奏章中写道:  

此五法者,法一为万事根本,需兴强兵,乘胜追击,削平穷寇,永绝后患。  

以十年之功,贯彻法二、三、四,强军镇边,流官治民,抚顺边莽,关外千里之地,尽入大周万里疆域,为圣上立拓土功业。  

以五十年之功,贯彻法五,彼时世人,只知大周汉地万民一统,而不知北地女真胡民何存…。  

贾琮这份女真治平方略,比他以往的所上奏章,更让嘉昭帝热血沸腾。  

因为不管是火器强军,还是格物治学,都是治国渐进之策。  

而这份奏章所写,却是每一位帝王最热衷的盖世功业。  

原先羁绊难驯的化外千里江山,以此五法,将可尽收大周疆域版图,依此拓疆之功,嘉昭帝可追当年太祖功业。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这是一种致命的诱惑,所以他才在胸怀激奋之下,将心腹肱骨臣属召入宫中商议。  

嘉昭帝说道:“朕收到贾琮从辽东上奏的女真治平方略,极有见地,召见各位爱卿议政,贾琮之法如有遗漏,可各抒己见。”  

此时郭霖将事先誊抄的四份奏章,分别送到几人手上浏览。  

紧接着暖阁中便是一阵的沉默。  

史鼎、彭汝南都是武事之官,自然兵者谋其兵,而蔡襄为内阁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