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永镇有奇谋

第二百七十三章 永镇有奇谋(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洛苍山,柳宅。  

过些日子贾琮就要押送火器北上登州,比九省统制顾延魁要早上几日,开始北上巡边之行。  

此去时间长则半年,临行特意来和恩师柳静庵辞行。  

对贾琮来说,柳静庵对他实有大恩。  

现在他回想起来,几乎在他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有柳静庵的影子。  

当年他只是荣国府中被人鄙视的庶子,与柳静庵在楠溪文会也只一面之缘,便得到这位老人的器重赏识。  

并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举荐自己入大周闻名遐迩的青山书院读书。  

自己就是靠着柳静庵的名望,和青山书院在士林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才让他被人刮目相看,从此在贾家站稳了脚跟。  

之后他被点雍州院试案首,意外被人诬告,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将绝途科举,从此难以翻身的境况下。  

自己的师母崔氏妙解音律,便是当世的七弦琴大家,但却从没听过她还善琵琶,所以那弹琴的必定不是崔氏。  

而他给自己取名玉章,却只希望自己做个安乐平淡的读书人,并不希望自己在官场上拼斗…。  

贾琮可以断定,那弹琴吟唱的必定就是那位清娘子,只是她怎么会出现在柳宅。  

而且这清越的琵琶声,还有那清冷曼妙的歌声,对贾琮来说并不陌生。  

又是柳静庵挺身而出,在自己危难之际,收自己入门墙,用他在士林中超然的名望翼护自己。  

自从做了火器司监正,又在兵部做观政,后来又遇上大批火器营造事务,每日都是忙忙碌碌,他也有段时间没见柳静庵。  

即便只听了那么一次,依旧让他久久难以忘怀。  

在柳家的书房里,贾琮见到自己的恩师柳静庵。  

这几年随着多经世事风波,贾琮思虑渐深,旁人或许没有意识到,而他自己却能深刻体会。  

自己入门墙之后,老人又倾囊相授,教导自己科举制艺之术,让自己在科举之路上事半功倍,  

不然光靠自己来自后世那些见识和小聪明,是无论如何无法于科举之路上再有斩获。  

他刚进柳宅,便听到后宅传出清越的琵琶声,合着青鸾凤雏般的清丽嗓音,悠然响起,清新空灵,沁人心扉。  

还动用动用他在青山学院的人脉,和在礼部的影响力,为帮自己脱罪而不遗余力。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当初在金陵濯江楼他曾听过一次,那位号称玉尊琵琶天籁音的清娘子。  

因为不管是这琵琶琴声,还是那洞彻心扉的歌声,实在太过惊艳。  

自己有如今的局面,其中很大的成分,都是这位恩师在背后潜移默化缔造而成。  

如此恩义,形同再造,让贾琮对这位恩师的格外尊崇。  

虽然,他连那位清娘子的真容都没见过。  

贾琮听了心中一惊,那空灵曼妙的女声,唱的竟然是自己那首满江红。  

好在老人虽年事渐高,但是精神依然矍铄,只是两鬓的星白更浓重了些。  

柳静庵望着自己这位年轻的弟子,目光中多有嘉许满意的神色。  

他在家坐馆十几年,柳家弟子得到教诲,考中进士的都不知凡几,但论才智天份,却无一人能比的上贾琮。  

两进科场就博得连中二元的彩头,这已经不是学问精深能解释的,这身气运也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为师倒是没想到,你是从何处学来这些火器之识,居然对此道如此精通,据说火器兵在辽东显威,实乃军国之利器。”  

其实这点不单是柳静庵觉得奇怪,任何一个思虑缜密的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  

当初思虑周密的嘉昭帝,也曾提过相同的问题。  

毕竟这样的事有些不合常理,世人皆不知,唯独你可以了如指掌,没有一个合理解释,已几近妖异诡道之流。  

这世上的邪教妖异之术,可是官府和民间人人喊打的,如果被人往那个方向曲解,说不得会给自己招来祸事。  

所以自从贾琮展示火器专长,心中便早有了一套可以解释的说辞。  

虽然面对自己尊敬的师长,不过这也不算欺骗,谁让自己有这么奇怪的来历。  

“老师有所不知,我小时家中父母不喜,我在家也呆得闷气,从族学放课后经常一个人去南市玩。  

意外认得几个西洋教士,听他们说起西洋火器奇异威力,这才有了些认识。  

后来南下金陵途中,我在宝应认识了一位西洋名士德尔罗,此人极精通西洋格物之学,我与之深谈之后。  

与此道更是深有感触,后来在金陵为宁王行在属官,查抄了一批火枪,弟子接触一番后,常有思虑琢磨。  

所以对火器就有了不少奇论怪想,其实也当不得什么。”  

柳静庵听了心中不免有些讶异,自己这弟子原来对火器早有认知,不过听他的话,他接触到的并不算精深。  

却被他触类旁通,生生琢磨成专攻之学,坐上了火器监正的位置,这等资质未免太过人些虽然心中有些怪异,但也不在这上面深究,也只能以贾琮天赋异禀来解释了。  

“此次你跟随去北地巡边,也可开阔眼界,知晓北地风物人情。  

女真虽然骁勇,但是难成合势,如今朝廷大肆征调粮草物资,必定要对女真用重兵,平定女真之乱,不过时间问题罢了。  

只是女真之祸,一向反复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