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七百九十五章 对调回京

第七百九十五章 对调回京(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回到阔别多年的汴京,甄庆的心情很激动。  

作为大宋潜伏在辽国上京的一枚暗子,甄庆早在十年前便离开了汴京,以及家中的妻儿老小。  

十年来,甄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大宋故土,和家中的亲人,可职责在身,他不能回去。  

世人蝇营狗苟,钻营名利,但不能否认的是,确实有一些人活得很纯粹。  

比如甄庆,这些年潜伏上京,说他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现实,作为大宋皇城司的三大勾当公事之一,甄庆原本有更好更舒适的选择。  

可甄庆还是决定为大宋留在了上京。  

因为那一年,大宋仍然积弱,军事上仍然挡不住辽军的进攻和袭扰,繁华的中原犹如空中楼阁,危若累卵。  

十年后,甄庆风尘仆仆地赶回了汴京,他终于回来了。  

来到皇城司官署,甄庆恍如隔世,盯着庄穆的门楣牌匾,甄庆久久不语。  

没过多久,赵孝骞骑马赶到,他也是刚从永泰陵回到汴京。  

甄庆上前行礼,赵孝骞下马将他搀了起来。  

“老甄啊,你我不过数月没见,为何黑了许多?回来若没有腰牌告身,汴京的人牙子都要把你当昆仑奴卖了。”赵孝骞含笑道。  

如今的大宋也是有昆仑奴的,不过没有唐朝那般风靡而已,主要是朝廷并不提倡买卖昆仑奴的行为,而且宋人如今的审美和务实之风也比唐朝强了许多。  

宋人的整体喜好是“素雅”,家里养几个黑不溜秋的玩意儿,不见得是多么光彩的事。  

甄庆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在他黝黑的肤色衬映下,显得犹为反差,半夜出门不能笑,不然旁人只见两排白牙在空中飘,吓死人。  

“下官奉殿下之命,上月去了一趟女真部,代表咱们大宋朝廷给女真部又提供了一批粮草和军械,黑山白水钻来钻去,下官难免被晒黑了。”  

赵孝骞眉梢一挑:“女真部如今发展得如何了?”  

“女真部起兵叛辽后,发展颇为壮大,东北诸族大约是苦辽久矣,纷纷起兵响应女真部,如今的女真部占领了黄龙府以东,辽军几次围剿,都被女真部打败。”  

“后来辽国不得不默许女真部的存在,耶律延禧还给完颜颇剌淑封了官儿,以示安抚。”  

甄庆顿了顿,又道:“不过上月女真部发生了大事,首领完颜颇剌淑突然病故,在他病故的当天夜里,他的侄子完颜阿骨打继承了首领之位,如今女真部已是完颜阿骨打做主了。”  

赵孝骞怔忪半晌,喃喃道:“果真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啊,这人终究还是出头了…”  

甄庆好奇道:“殿下,有何不对吗?”  

赵孝骞摇头,沉声道:“从即日起,停止对女真部提供粮草军械,但仍保持盟友关系,你跟完颜阿骨打解释说,我大宋官家驾崩,朝堂生变,一时无法顾及女真部,待我大宋处理了内部事后再说。”  

甄庆点头应了。  

赵孝骞却仍皱着眉。  

女真部壮大的速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也许是自己的出现改变了历史,这几年在他的指挥下,宋军杀了不少辽军精锐,以至于女真部反叛后,辽军竟镇压不住,所以女真部发展的速度才这么快。  

还是要尽快把汴京的事情办妥,早点结束内乱。  

当皇帝从来不是赵孝骞的理想,他只是不想在他北伐西征之时,被朝廷掣肘束缚。  

解决了汴京的事后,赵孝骞还是要亲征辽国,就在这几年里,把辽国,西夏,女真全平了。  

一个国家四五个政府,这难道不是对秦始皇的背叛吗?  

都统一一哈!  

拍了拍甄庆的肩,赵孝骞笑道:“走,进去说话,你是皇城司三大勾当公事之一,今日算是回娘家了。”  

二人走进官署,皇城司内许多部属对甄庆竟有些陌生,赵孝骞不厌其烦地对每个人介绍甄庆的官职。  

官员下属们听闻这位竟是多年潜伏在辽国,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甄庆,顿时肃然起敬,纷纷朝甄庆行礼。  

一圈走下来,皇城司里的人基本已认识了甄庆,而甄庆也基本对官署的官员属下熟悉起来。  

带着甄庆走到正堂落座,甄庆好奇地四顾,道:“殿下,为何不见魏节?”  

赵孝骞淡淡地道:“魏节,与你的职权调换了,如今他已被派往辽国上京,接替你的职务。你回汴京后接替魏节的职务,用心辅佐我。”  

甄庆感激地道:“多谢殿下栽培之恩,下官定为殿下赴汤蹈火。”  

赵孝骞道:“你不好奇为何要将你和魏节对调?”  

甄庆道:“殿下自有考虑,总之只要是殿下的安排,下官一定遵令,至于原因,殿下想让下官知道时,下官自然会知道的。”  

赵孝骞笑了:“老甄,你是个人才,比魏节强。”  

甄庆陪笑,但心中却并不如表面这般平静。  

他与魏节的突然对调,显然汴京发生了什么事,准确的说,是皇城司内部发生了什么事,多半便是殿下与魏节之间可能产生了某种不合,于是殿下才将他发配遥远的辽国上京。  

甄庆不敢问具体的情况,但心中隐隐有些猜测。  

殿下用人,能力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忠心,想来魏节在“忠心”这方面可能出了问题。  

不得不说,甄庆确实很聪明。  

赵孝骞一句话都没解释,但他却仅靠猜测,便将事情的真相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