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六十七章 雄心立生

第六十七章 雄心立生(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能不能敌辽骑,这个问题赵孝骞也没有答案。  

赵孝骞一直固执地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不是武器。  

再快的子弹,也打不到火云邪神的狗头,但只要实力够强,踩脚趾都能让火云邪神惨叫。  

辽国,一直是历任大宋官家的心病,也是高悬在大宋头顶上的一柄利剑,没人知道它何时会落下。  

但没落下的这百余年,却时刻压得大宋君臣喘不过气来。  

赵煦不是昏君,亲政以后,他确实有进取之心,他想做出一番超越前人的功绩,但他也需要信心,需要与辽国对抗的筹码。  

今日,他好像找到了这个筹码。  

一个奇怪的东西,用火药激发后,竟能击五十步之远。  

据赵孝骞说,如果枪管内壁刻划膛线,换上一种尖锥型的子弹,甚至能打更远,两百步三百步也不是没可能。  

赵煦不懂什么是“膛线”,也不懂什么是尖锥型的子弹。  

但他懂距离,懂射程。  

如果这种火枪真能打到三百步外,从此以后,大宋何惧辽骑?  

前日与赵孝骞奏对的画面,在赵煦的脑海里浮现。  

大宋的军队,确实到了改变的时候了,如果宋军士气军心高涨,人人皆愿为国而舍生,再配上这种可击三百步的火枪,辽国并非不可敌。  

每年那一笔屈辱的岁币,也不必再交了。  

“朕没看错人,子安果然有大才!”赵煦激动地望向赵孝骞。  

“官家谬赞了,臣愧不敢当。”  

赵煦盯着手里的燧发枪,道:“子安可知,其实我大宋有军器监,与火药有关的兵器,多达十余种,元丰六年,大宋与西夏一战中,便已用上了火蒺藜,毒烟球等火器…”  

赵孝骞点头:“臣知道。”  

“明明有火器,在战场上却仍不如人意,子安可知为何?”  

赵孝骞想了想,道:“火药的问题?”  

赵煦叹道:“没错,是火药的问题,军器监所用之火药,用俗话来说,便是两个字,‘没劲’。”  

这话够俗,但一听就懂。  

其实火药军事化的运用,大宋开国便有了,只是造出来的火器由于火药配比原因,显得不够霸道。  

所以大宋的各种火器在战场上的用法,是以“燃烧”为主,而非“爆炸”,或者说,就算能爆炸,威力也达不到有效杀敌的效果。  

如果宋军的火器真那么厉害,大宋早特么统一华夏了,犯得着每年憋屈地给辽国送岁币?  

赵孝骞造的也是火器,但赵煦刚才一言便道中了关键。  

真正有创意的不是燧发枪,而是击发铁丸的火药。  

赵煦激动的也是这个,赵孝骞找到了威力最霸道的火药配比。  

火药有了最佳的配比,那么用在战场上,跟以往可就大不一样了。  

赵孝骞是聪明人,他知道赵煦不会无缘无故跟他聊火药。  

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只写了三行字,是他在玉清宫配火药时事先写下的。  

“官家,此为火药最佳配比之方,臣愿献予官家。”赵孝骞双手奉上。  

赵煦接过配方,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折起郑重地放入怀中,满意地笑了。  

“子安,有大功于社稷!”赵煦用力地拍着他的肩。  

不夸张的说,怀里的这张配方,足以改变一个时代。  

“官家,臣改良后的火药配比…十分霸道,若欲大量配制,还请官家挑选可信之人,否则配方若流传于外,臣恐埋下祸患。”赵孝骞低声道。  

赵煦严肃地道:“今日见燧发枪之威,朕已知其厉害,若流传出去,或会反噬于己,子安放心,朕不会大意的。”  

走到赵孝骞面前,赵煦认真地道:“子安,好好做事,好好做人。让那些不满的朝臣们看看,朕任用宗亲的决定是没错的,朕的兄弟,比朝臣们更有才华,更能报效社稷。”  

“让那些老朽快入土的老家伙们看看,咱们年轻人能做出怎样的丰功伟业!”  

利器在手,立生雄心。  

诚如赵颢所预料的那样,因为赵孝骞的火药,赵煦突然对大宋的未来有了信心。  

皇宫里,君臣雄心万丈。  

而皇宫之外,却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  

赵孝骞深夜被刺一案,不会轻易揭过去,必须要严查,这是赵煦亲自向开封府和大理寺,皇城司下的旨。  

此事实在太过恶劣,对标榜君子政治的大宋君臣来说,无异于朝脸上猛扇了一记耳光,绝不能忍。  

开封府和大理寺急了,赵孝骞在玉清宫埋头造枪和火药时,汴京城却差役尽出,从城内集市到民居,从王侯府邸到朝臣官衙,差役们到处走访,寻找凶手线索。  

皇城司也是精锐尽出,魏节亲自带队。  

相比开封府和大理寺的走访,皇城司办案可就没那么斯文了。  

案发的第二天,皇城司便传讯了十几名旧党官员,没有证据,没有线索,只因这十几名官员曾经看赵孝骞不顺眼,参劾他的奏本递得最多,便成了皇城司的怀疑对象。  

最无辜的却是一位熟人,苏辙。  

没错,皇城司第一个拿问的就是苏辙。  

至于原因,赵孝骞遇刺之前,便是与苏辙在青楼饮酒,皇城司还打听到当时赵孝骞与苏辙有过争执。  

而苏辙,又是众所周知的铁杆旧党。  

这个…不怀疑你怀疑谁?第一号嫌疑犯没跑了。  

无辜的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