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可行性(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这种质子衰变的产物粒子,李青松将其命名为“光微子”,意思是类似光子的微小粒子。  

光微子这种粒子简直将各种负面状态拉满了,连李青松一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探测方法。  

基于质子极高的寿命,光微子在宇宙之中的密度简直比磁单极子还要低。而探测磁单极子就已经如此大费周章,难道要自己建造数十万台类似的探测器去尝试捕捉光微子?  

这工程量实在太大了,大到李青松都难以承受的地步。  

更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其余的普通电弱文明是怎么完成的关于光微子探测的?  

他们不可能是通过建造数十万台探测器的方式来达成的。  

连李青松都不具备这个工业实力,他们怎么可能有。  

这便意味着,必定存在另一种探测方式,在较小的工业资源投入之下,便能捕捉到光微子。  

可是…这是什么办法?  

李青松陷入到了漫长的思考之中。不仅李青松,蓝图科学家们也一同加入到了思考与探索的任务里面。  

时间悄然流逝着,李青松的各项理论突破仍旧在一刻不停的进行着。  

种种大理论框架下的微小科学理论分支,又或者数学层面的突破,等等,几乎每一天都有。  

它们就像是血肉一般,一点一点的附着在李青松所建立的理论框架的“骨架”之上,让这一套框架愈发完善。  

但很遗憾,有关质子衰变方面却仍旧是一片空白。  

连骨架都还未建立成功,何谈血肉。  

对此,李青松毫无办法,只能日复一日的坚持,年复一年的思考。  

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就是如此。没有丝毫捷径,只能一点一点的去磨,一步一步的去走。依靠一点一点的积累,去寻求那可能存在的突破性的理论。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某一天,一个并不起眼的突破引起了李青松的注意。  

这并不是基础理论层面的突破,应该算是分支方面的发现。  

这一项突破是有关气态巨行星内核的。在之前各项理论以及数学层面的发展之下,李青松完成了对于气态巨行星内核的最新建模工作,使用更多的参数和更高的算力,更加逼真的模拟了气态巨行星内核的运转机制,为气态巨行星的气体对流、大气层元素丰度的变化等提供了理论支撑。  

这意味着,李青松现在已经有能力对气态巨行星的天气变化做出具备较高准确度的预测了。  

这看似与质子衰变丝毫不相关,但李青松却因此而诞生了一个灵感。  

他发现,气态巨行星的内核…似乎具备某些成为科研场地的潜力。  

一颗典型的气态巨行星,譬如太阳系的木星,从外而内,依次分为外层大气、超临界流体分子氢层、液态金属氢层、核心,四个部分。  

外层大气约占一千公里的厚度,由外而内,压力与温度急剧升高,一直到压力和温度足够高,于是氢元素便进入到了超临界流体状态。  

这个地方的压力超过一万个地球大气压,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  

再进一步,在距离表层约两万多公里的地方,氢元素的状态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它们变成了液态的金属氢。  

因为压力和温度太高的缘故,氢原子的电子已经脱离了原子核,成为了自由电子,具备了类似金属的特性,由此便被称之为金属氢。  

这一部分的大气压力高达地球的数百万倍,温度高达上万摄氏度。  

再向内,到气态巨行星的最核心部位,便是一颗类似地球那样的,主要由铁和镍、硅酸盐岩石组成的固态核心。  

在行星形成的早期阶段,气态巨行星和岩质行星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无非是一个大一个小而已。  

如同地球般大小的,其质量便只能吸纳如同地球大气层那么多的气体,最终变成岩质行星。  

但当质量达到地球的两三倍的时候,它便能吸纳更多的气体,最终便演化成了类似木星的气态巨行星。  

李青松依据模拟模型所发现的,可能具备科研环境潜力的地方,便是气态巨行星的液态金属氢层。  

它之所以具备科研环境,是因为李青松经过推算,认为在那里有可能找到质子衰变的关键证据!  

这当然不是通过光微子探测来寻找证据,而是通过另一种模式。  

气态巨行星的液态金属氢层,压力极高,物质密度极大。  

而质子衰变会导致质子变为光微子从气态巨行星核心逃逸。  

其大概过程类似于一个人用尽全力的,狠狠的挤压一根弹簧。结果这根弹簧却忽然间消失了。  

很显然,这个人会猛然砸在地上,由此而引发“震动”。  

通常情况下,这种震动极为微小。因为质子衰变的概率极低极低。  

但,飞马座V432星系之中存在的多颗气态巨行星,其中最小的一颗,质量也有木星的大概1.2倍。  

那里的压力极高,便类似于那个挤压“弹簧”的人用出了很大的力气。  

这种机制,会放大那种因为质子衰变而引发的微小震动。  

它的液态金属氢层据李青松估计,总质量约为木星质量的0.9倍,质子数量约为1054颗。  

现有证据表明,质子的寿命为1037年。  

如此计算,平均每年,这颗气态巨行星的液态金属层之中,便有大约1017颗质子发生衰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