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 第99章 地摊,也是刀头舔血

第99章 地摊,也是刀头舔血(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左手拿着一份配货单,走到办公桌前放下,顺手把烟头灭在烟灰缸里,出声话道:“大佬,街市勇的人想多配五千双货。”  

尹照棠依着沙发,一身高档西装,双手抱胸,咬着雪茄,气派十足的问道:“月产量还能提高吗?”  

“得多招人手,扩大规模。”  

“上个月工厂出货在四万八千双,已经是极限,另外,下个月的物料还在海上,临时增产怕来不及。”左手出声答道。  

“记得打个电话同勇哥说声抱歉。”  

尹照棠摘下雪茄,吹着烟,一句话将事情定下。  

三个月时间里,工厂已经打通整条产业链。在油尖旺,中环,上环,观塘多个中心街道,设立地摊销货点,依靠摆地摊的方式,面向最大范围客群。  

A货波鞋的市场确实大,把价格打下来,不用怕贴牌货卖不出去。但也不是随便找一个档口,开一间店铺,就能卖出整间工厂的货。  

尹照棠吸取后世的地摊经济学,以工厂为总经销,社团堂口为分区经销商,底下派出去摆摊的马仔,自动沦为终端销售。  

扎根江湖的社团,天然的经销网络。  

目前一双正版的尼刻价格在一百五十多块至两百出头,阿迪达斯均价在一百四十左右,但是A货波鞋只要五十块。  

生产成本当下在二十,但陆续有些控本措施会上,后续最低可以打到十六块钱。  

且以每双鞋三十的利润去算,当中堂口赚十块,工厂赚二十块,粗算每月流水二百万出头,工厂账面收入九十五,各堂口瓜分四十五的利润。  

扣除人工,货物的净利润在六十左右,不到一年时间,买工厂的五百万便可回本。  

明面看,搵水的速度还比不上91杂志,投入成本又大,干实业果然不讨好。但实则,开拓了一个亿级市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前景远大。  

左手拿起桌上的座机,打了电话给街市勇,而后苦笑着放下:“大佬,你也听见了,勇哥简直是翻脸不认人啊。”  

“吊他老母,配货的时候一口一个左手哥,不给货,仗着是红棍问候我家人。”  

尹照棠调侃道:“红棍算乜嘢,将来求你配货的时候,一样一口一个左手哥,到时再把场子找回来就得。”  

左手现在工厂副总的身份,确实在社团里有点地位了。  

照以前,社团大底们都不会跟他搭话,叔父们都不认得他。但现在,公司大底们要么喊左手哥,要么叫一声“潘少”来的,叔父们一提到波鞋厂,嘴里也少不了夸一声左手辛苦。  

干一份事业,主手展现的是能力,费的是心力,副手熬的却是体力,费的是血汗。大小事都要盯着,十分磨炼人。三个月短短时日下来,左手已是位长出黑眼圈,有眼袋,烟不离手的高管了。  

在公司入股的场子里做高管,没有扎职胜过扎职。  

市值过亿,威过双花红棍啊!  

“算了,我赚死工资的,比不过勇哥做铜锣湾拆家。”  

“波鞋厂辛辛苦苦几个月,赚的还没91杂志一个月多,订一批物料账面上又没利润。干工厂上上下下都是赚血汗钱,难搞。”左手蹙着眉头,抱怨声很大。  

但他作为副总,虽然没有波鞋厂的股份,却有百分之十的期权分红。  

整日住在厂里,工作也算拼命。  

身边兄弟管哪一项业务,拿一份分红,已经是堂口规矩。  

尹照棠宽慰道:“看咸湿杂志是男人的刚需来着,穿波鞋可是不是刚需,布鞋照样可以穿啦。但杂志可能没人看,波鞋却永远有人穿。”  

“快钱嘛,来的快,去的快,搞实业要有耐心,搞它一座金山银山出来!”  

“花园街店铺谈好了?”  

左手想到花园街几个店主难缠的嘴脸,就恨的牙痒,爆粗口道:“干他娘的,一呎两千块,比中环房价还贵。”  

“合同已经订好,三间铺面,总共一千七百呎,三百四十万港币。”  

尹照棠语气沉吟,思索着道:“店东主可不是傻仔,花园街左临旺角道,右临亚皆老街,毗邻通菜街,洗衣街都是师奶们下班最爱逛的地段。通菜街已经是服装批发地,很多客人会顺便来花园街逛逛,明眼人都花园街客流大,适合搭配鞋帽生意,店铺握可以传三代啊!”  

“在通菜街租铺子简单,买铺子难喔。”“跟鞋厂签个合同,以高过市价五成的租金,先把三间店铺租给鞋厂。”  

左手瞪起眼睛,恍然大悟:“大佬,难怪你用杂志社的钱买铺子,原来是想包租公啊!”  

“虽然我是鞋厂的大股东,但公司的股份也不少,得留一手嘛。”如果甘心做一个小厂子的话,股权交易的问题可以不考虑。  

但如果要把工厂做成品牌集团,那么,就得为未来的股权斗争做好准备。社团掌握的股份可不少,为了保证公司叔父们的头脑清醒,手上必须留几张牌。  

个人掏钱买商铺既是地产投资,亦是多一重保险。  

“知道了,交给我来办。”左手本就把公司当成大佬和他的,做起暗箱操作毫无心理负担,下意识琢磨一下大佬的做法,有感觉学到一招。  

只是大佬没让他多招工人,积极增产。  

却让他在报纸上发布招聘信息,开出高薪求招服装设计毕业的大学生,还有布料行业有经验的人才。  

最高薪水已经开到每月两万,待遇可谓优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