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470章 未来与过去

第1470章 未来与过去(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无论是失败或者成功。  

人们对星辰大海的征途,是不会停止的!  

毕竟,在任何时代,总有着仰望星空的人,只要他们存在,星辰大海,终有一天会被人类征服。  

星辰大海有很多,对于罗明捷来说,他的星辰大海是什么?  

是微处理器!  

自从一年前,获得成长阶梯的投资之后,他就在研制着他所谓的廉价处理器。  

不是廉价,而是更便宜的处理器。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处理器的进步是惊人,先是gad突破30微米制程,设计出了超过6000个晶体管的处理器,到月前,国际电子公司推出包含10000个晶体管的旋风处理器。  

“已经突破一万了!”  

面对如此惊人的进步速度,罗明捷甚至都觉得“李氏定律”有些不够用了,因为进步太快了。  

“我们需要设计一款更好、更先进的处理器…”  

在办公室内,罗明捷直接了当的说道:  

“它至少包括三万个晶体管,它的性能至少在旋风处理器的三倍以上…”  

一个个宛如天方夜谈一般的要求,从罗明捷嘴里说了出来,在他说出这些要求的时候,空调呜呜的吹着,力气大的将墙角的吊兰都吹的晃动起来。  

所有人都没有说话,他们或是在抽着烟,或是在翻看着报告。  

柳成辉从马库斯书手里拿过报告书,却见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图表。  

直接翻到最后,柳成辉的眉头紧锁着。  

有那一瞬间,柳成辉的心里仿佛有一个声音在那里说着——不可能,不可能,我们做不到。  

但是柳成辉盯着手里厚厚的报告书。  

那些冷冰冰的数字,那些硬生生的图表,就好像一个个小人儿在告诉他们——我们可以的,我们可以的!  

但…这只是理论!  

“你应该知道,这只是理论上可以。”  

柳成辉甩了甩报告书,不得不仰头看了罗明捷一眼。  

罗明捷并不在意柳成辉的态度,他忙了这么些天,也是才拿到方案,振奋的道:  

“我对目前的技术,进行了这么长时间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我们可以设计并且制造出划时代的处理器。”  

罗明捷俯视柳成辉的大背头,说道: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这个市场上发挥占据先机,就必须要在一开始,就瞄准更高的目标,只有如此,才能脱颖而出!”  

面对罗明妻的直视,柳成辉思索着,良久,他才说道:  

“好吧,虽然风险大了一些,但是我们总是要冒一点险的!”  

好了,在这一天,在这间办公室里,他们做出了决定。  

有时候,世界就是改变于一瞬间,在世界被改变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  

其实在硅谷,在这里,数以千计的工程师们,他们所进行的研究,每天都在改变着这个世界,虽然只是微小的改变,但是谁知道呢?  

世界正是因为这一点点的变化,被一点点的改变着。  

当工程师们在努力的改变着世界的时候,还有一些人也在努力的改变着世界,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如果说工程师们是在那里用他们聪明才智去创造着未来的话,那么作为一名生物学博士的杨春秋,他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过去,或者说,让未来的人能够看到过去,看到那些在地球上生活了亿万年的动物。  

“白鲟。”  

在小船顺着拉让江逆流而上的时候,杨春秋对身旁的学生说道:  

“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包括白鲟在内的多种动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他口中的白鲟并不是这里的原生物种,而是来自长江的“外来物种”。  

“老师,这条河是不是唯一一条适合白鲟生活的河流?”  

一旁的学生问道:  

“是的,这因为长江白鲟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其生存水温范围在0至37c之间,生长适宜的水温为13至25c,最佳生长水温为20至22c,在婆罗洲拉让江是仅有的一条适合白鲟生活的河流,这条河的上游位于中央山脉,其上游平均海拔在1500米到2500米之间,年平均水温恰好适合长江白鲟的生长。”作为生物学博士的杨春秋,从十年前开始研究长江白鲟的繁育,直到现在,他的人生大多数时间,都用在这了项研究上。  

“可是,老师,我们直到现在,每年都要放出几万尾白鲟鱼苗,但是,它们却从来没回来…”  

一旁的学生有些不解的说道:  

“我们这样不断的放出鱼苗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啊,如果那些种鱼走到了尽头,我们甚至连鱼苗都没有了。”  

在过去的十几年前,他们在高原的水库里建立了研究中心,在那里,生活着数百条成年的白鲟,它们都来自于长江,正是靠着那些人工饲养的白鲟,研究中心每年才能够以十万为单位放生白鲟以及中华鲟。  

“不会的,现在我们已经繁育了几代白鲟了。”  

而最近几年得益于养殖技术的进步,如今研究所不仅能够将白鲟、中华鲟从鱼卵养大至成年,所以近几年放流的个体,通常在20厘米以上,在河里里面,几乎没有天敌能够吃它们。  

听着学生的担心,杨春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