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2014:我,刑侦之王 > 第五百四十四章 到了基因层面,只有同类才是最安全的

第五百四十四章 到了基因层面,只有同类才是最安全的(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两斤砒霜?  

是不是有点多。  

先不说死不死的问题。  

两斤砒霜恐怕都消化不了吧。  

浪费了啊。  

0.2克砒霜就足以让一个成年人中毒身亡。  

到她这儿,直接论斤了。  

扯蛋也得有个限度啊,吃下两斤砒霜还得自愈,就算是超人来了,也得躺地上吐沫子。  

于大章知道她这是在比喻。  

但这个比喻有点过于离谱了。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能明显感觉到副作用确实非常大。  

从世界范围看,也确实存在这种毒性强烈的物质。  

“那还有什么可研究的啊。”  

于大章不自觉间,音量都提高了几分:  

“这种副作用根本就不是靠中和就能消除的,除非…”  

他说到这儿,忽然停了下来。  

之前他也曾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此时脑中竟然自动冒出了一个念头。  

他脸上露出惊恐的神情,紧紧盯着应雪莲的双眼,似乎想从她的眼中得到答案。  

应雪莲轻轻点了下头:  

“临床实验。”  

当从她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于大章也终于明白她之前为什么要说这个项目“反人类”了。  

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制作抗毒血清。  

“所以,实验卡在了最后这一步上?”  

于大章问出这句话时,感觉心脏都停跳了半拍。  

他是生怕应雪莲说出不一样的答案来。  

还好,应雪莲很快答道:  

“没错,最后这一步既是难关,也是底线,所以团队一直在另辟蹊径,想要找到其他方法来攻克这道难关。”  

这才对嘛…于大章暗自松了口气。  

为什么不用动物做实验?  

这个问题他只是想了一下,就被他自己否决掉了。  

他毕竟也算是应雪莲的关门弟子,这种蠢问题不可能从他嘴里问出来。  

有些病菌对人有害,却对动物没伤害,原因就是基因差异。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  

很多时候一家人互相传染,全都感冒了,却传染不到宠物狗身上。  

这就是基因差异。  

同样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是针对人的,研究的也是人类基因。  

这时候非得把动物掺和进来,那不就硬生生弄成人与兽了么。  

不是所有实验都能利用到动物的。  

如果动物真是万能的,血库就不会缺血了,器官移植也不用排队匹配了。  

到了基因层面,只有同类才是最安全的,其他的都是瞎搞。  

“难怪后来军方重视了。”  

于大章忍不住自语了一句。  

应雪莲自然也知道他这句话指的是什么。  

国家这边的科研团队讲原则、有底线,可不代表其他人也能这样。  

这项科研成果一旦落入无法无天之辈手里,必定会有很多无辜的人被拉去做实验。  

伤天害理啊。  

于大章都不敢去细想。  

两斤砒霜灌下肚,那滋味想想就酸爽。  

这回算是聊痛快了,可于大章也有点后悔了,这种事还是不知道的为好。  

万一哪天泄密了,再赖到自己身上可就太冤了。  

“干嘛非得聊这个。”  

于大章忍不住抱怨道:  

“其实我也不是很想知道,”  

他感觉自己被应雪莲套路了。  

从机场到酒店的这段路程,明明只有他们两个人,可应雪莲却对这件事情只字不提。  

偏偏在曲脱脱出去打电话的间隙里,突然提起了这个话题。  

也正是这个间隙,成功让于大章放松了警惕。  

给他造成了一种机会难得的错觉。  

很多时候,聊八卦在意的不是内容,而是气氛。  

偷偷摸摸地聊一些悄悄话,这种感觉往往会让人更加兴奋和好奇。  

刚才那个氛围,要是不聊点私密话题,总觉得缺点什么。  

“这下我们的关系就更进一步了。”  

应雪莲笑着说道:  

“现在咱们两个都知道科研项目的核心秘密了,我泄密了,而你也知道了不该知道的内容。”  

“这回你再看我,是不是有了一种是自己人的感觉?”  

你别说,还真是…于大章看着眼前的应雪莲,忽然觉得没有陌生感了。  

都说聊八卦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果真如此啊。  

“刚才的谈话就当没有说过。”  

于大章提醒道:  

“只要出了这个屋,我可就不承认了,无论是谁问起,我都没有和你聊过类似的话题。”  

这话必须得和应雪莲说清楚。  

一是让她放心。  

二是给自己上个保险。  

应雪莲听到后,点点头:  

“如果今天的谈话被别人知道了,那一定是你说的。”  

门外。  

曲脱脱放下电话,长出了一口气。  

终于谈妥了。  

刚才那个电话她是打给曲万年的。  

将应雪莲的情况说了一遍后,又着重强调了这人对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人敢说出“跨学科技术整合”这种话,就足以看出这人的能力。  

在国内,也只有最顶级的科研人员才有这样的自信。  

父女俩很快达成共识。  

这个人才必须留住!  

之所以打了这么久的电话,是在商议具体待遇问题,并提出了几个方案。  

当两人敲定最后的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