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天才和疯子(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药物提纯?
于大章听到这四个字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是精彩。
我知道刘正阳是怎么死的了…他之前想不通的一些事,此刻全部都通透了起来。
如何在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刘正阳一次性过多服用维拉帕米?
这个问题于大章想了很多次。
答案却在刘淼的口中说了出来。
没错,就是药物提纯。
药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药品有效成分和药用辅料。
通常有效成分只有几毫克,其它部分全都是辅料,而药片的辅料多数是淀粉。
两者之间的比例差不多可以达到一比一百。
进行提纯后,重新调整这个比例,使“维拉帕米”的有效成份比例提高。
比如,将比例一比一百提高到一比二十。
这就相当于提升了五倍的药效。
如果刘琪是凶手,她一定是用的这个方法。
于大章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太对劲儿。
刘琪在剑桥读的专业是自然科学,这种综合学科是包括医学的。
像她这种学霸级别的,应该自己就能进行药物提纯。
那她为什么还要委托实验室进行药物实验?
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了…于大章对医学一窍不通,无法对此进行判断。
不过有一点可以推断出来。
一定是其中的某个步骤是刘琪自己无法完成的。
“关于那次实验的数据,电脑上没有记录吗?”于大章追问道。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记录数据通常会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
像这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肯定会有专门记录数据的线上系统,并且会设置密码保护措施,以免资料泄露。
“我问过了,也让实验室的人员查过了,线上没有相关记录。”
刘淼分析着情况:
“造成这种结果只有两个可能性。”
“一是当初负责提纯的实验员没有将实验过程进行线上记录。”
“二是有人在电脑上将记录删除了。”
“我也问过那名实验员了,他说时间太久,记不清了。”
记不清了?于大章觉得这个理由很牵强。
能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的人,智商绝对没问题,记忆力更不用说。
就像是办案一样,刑警对于亲自经手过的案件,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
即使再久远的案子,只要一提起,就可以马上回想起来。
同理,一个实验员也不会忘记自己亲自做过的实验。
“你留在那边继续调查。”于大章命令道:
“对那名实验员重点关注。”
都是老刑侦了,不用详细告知调查方向,互相之间只需一句话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重点关注什么?
对方的生活状况,有无外债,是否有不明收入…
刑警查这些可以说是轻车熟路,毫无压力。
结束通话后,于大章拿出本子,又在刘琪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问号。
线上线下的记录都没了,当初的试验品也被盗了。
刘琪找人做的?
为了将实验的痕迹抹去?
太刻意了吧。
偷偷销毁就行了,弄成盗窃事件,不是更容易让人怀疑么。
凭刘琪的智商怎么可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难道也是她故意设下的一个局?
不会。
从药物掉包那里她就已经设下圈套了。
在她的计划里,不会有警察能查到实验室这一步。换句话说,如果真有人查到了这里,再用一些小伎俩也没有用了。
可这个内部盗窃事件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她抹去了实验痕迹。
这件案子另有其人?
于大章在这一刻不免也有些迷茫了。
“你到底想干什么?”
他盯着本子上刘琪和刘思远的名字,目光来回移动着。
就在于大章思考之际,手机再次响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叶琳!
“调查结果给你传过去了。”
叶琳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她语速很快,毫不拖泥带水:
“这个女人确实有问题,她主动放弃了剑桥的学历,突然回到了国内,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洗底。”
曾丽思也是剑桥大学的?!
于大章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联想到了刘琪。
这两人居然是校友!
“能确定她洗过底吗?”于大章想再确认一下。
“当然。”叶琳回答的很自信:
“对方洗底的方法不算高明,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能确定这一点就够了。
于大章也不指望国安能帮着查出具体的洗底过程。
“谢谢了,这次算我欠你一个人情。”
叶琳没理会他的客套,“呵”了一声后,挂断电话。
来到电脑前,于大章打开通讯软件,将叶琳传过来的资料在电脑上打开。
曾丽思,2009年进入剑桥大学心理学专业。
在校期间表现突出,一年后,因催眠同学被学校以学术不端为由,进行口头警告一次。
2011年,再次因催眠同学和老师被学校书面警告一次。
2013年,年初,对多名同学及老师进行集体催眠,导致其中一名学生心理崩溃,发生自残事件。
事后,多名老师和学生出面求情,才没让她被开除学籍。
可就在同年六月初,曾丽思却自己
于大章听到这四个字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是精彩。
我知道刘正阳是怎么死的了…他之前想不通的一些事,此刻全部都通透了起来。
如何在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刘正阳一次性过多服用维拉帕米?
这个问题于大章想了很多次。
答案却在刘淼的口中说了出来。
没错,就是药物提纯。
药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药品有效成分和药用辅料。
通常有效成分只有几毫克,其它部分全都是辅料,而药片的辅料多数是淀粉。
两者之间的比例差不多可以达到一比一百。
进行提纯后,重新调整这个比例,使“维拉帕米”的有效成份比例提高。
比如,将比例一比一百提高到一比二十。
这就相当于提升了五倍的药效。
如果刘琪是凶手,她一定是用的这个方法。
于大章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太对劲儿。
刘琪在剑桥读的专业是自然科学,这种综合学科是包括医学的。
像她这种学霸级别的,应该自己就能进行药物提纯。
那她为什么还要委托实验室进行药物实验?
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了…于大章对医学一窍不通,无法对此进行判断。
不过有一点可以推断出来。
一定是其中的某个步骤是刘琪自己无法完成的。
“关于那次实验的数据,电脑上没有记录吗?”于大章追问道。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记录数据通常会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
像这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肯定会有专门记录数据的线上系统,并且会设置密码保护措施,以免资料泄露。
“我问过了,也让实验室的人员查过了,线上没有相关记录。”
刘淼分析着情况:
“造成这种结果只有两个可能性。”
“一是当初负责提纯的实验员没有将实验过程进行线上记录。”
“二是有人在电脑上将记录删除了。”
“我也问过那名实验员了,他说时间太久,记不清了。”
记不清了?于大章觉得这个理由很牵强。
能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的人,智商绝对没问题,记忆力更不用说。
就像是办案一样,刑警对于亲自经手过的案件,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
即使再久远的案子,只要一提起,就可以马上回想起来。
同理,一个实验员也不会忘记自己亲自做过的实验。
“你留在那边继续调查。”于大章命令道:
“对那名实验员重点关注。”
都是老刑侦了,不用详细告知调查方向,互相之间只需一句话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重点关注什么?
对方的生活状况,有无外债,是否有不明收入…
刑警查这些可以说是轻车熟路,毫无压力。
结束通话后,于大章拿出本子,又在刘琪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问号。
线上线下的记录都没了,当初的试验品也被盗了。
刘琪找人做的?
为了将实验的痕迹抹去?
太刻意了吧。
偷偷销毁就行了,弄成盗窃事件,不是更容易让人怀疑么。
凭刘琪的智商怎么可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难道也是她故意设下的一个局?
不会。
从药物掉包那里她就已经设下圈套了。
在她的计划里,不会有警察能查到实验室这一步。换句话说,如果真有人查到了这里,再用一些小伎俩也没有用了。
可这个内部盗窃事件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她抹去了实验痕迹。
这件案子另有其人?
于大章在这一刻不免也有些迷茫了。
“你到底想干什么?”
他盯着本子上刘琪和刘思远的名字,目光来回移动着。
就在于大章思考之际,手机再次响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叶琳!
“调查结果给你传过去了。”
叶琳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她语速很快,毫不拖泥带水:
“这个女人确实有问题,她主动放弃了剑桥的学历,突然回到了国内,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洗底。”
曾丽思也是剑桥大学的?!
于大章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联想到了刘琪。
这两人居然是校友!
“能确定她洗过底吗?”于大章想再确认一下。
“当然。”叶琳回答的很自信:
“对方洗底的方法不算高明,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能确定这一点就够了。
于大章也不指望国安能帮着查出具体的洗底过程。
“谢谢了,这次算我欠你一个人情。”
叶琳没理会他的客套,“呵”了一声后,挂断电话。
来到电脑前,于大章打开通讯软件,将叶琳传过来的资料在电脑上打开。
曾丽思,2009年进入剑桥大学心理学专业。
在校期间表现突出,一年后,因催眠同学被学校以学术不端为由,进行口头警告一次。
2011年,再次因催眠同学和老师被学校书面警告一次。
2013年,年初,对多名同学及老师进行集体催眠,导致其中一名学生心理崩溃,发生自残事件。
事后,多名老师和学生出面求情,才没让她被开除学籍。
可就在同年六月初,曾丽思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