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开局被曝假世子,我当场就职皇帝 > 第八十八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第八十八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种心毒”来自西域,在古国迦楼罗覆灭之后建立起的伐图玛。  

这个西域最大的国家,有着造诣最精深的蛊师群体。  

自古毒蛊不分家,蛊师往往也都是用毒的高手。  

这“种心毒”介于毒和蛊之间,是天下第一的无解奇毒。  

当然这个排名其实是有争议的。  

因为同样无解的毒还有至少五种。  

既然这些毒目前都是无解的,也没什么人挨个试过到底能毒死什么级别的高手,又怎么能说,谁比谁更强呢?  

只不过从古周到目前为止,“种心毒”的战绩最佳。  

因为此毒,曾经毒死过古周的一个皇帝。  

有国运加持在身的皇帝,即使没有修为,也应该视作至少三品级别的修行者。  

所以“种心毒”被排到了目前的毒物战力榜第一。  

不过,此处的无解,指的是以正常的岐黄之术来化解此毒,而不是其他办法。  

例如,顾芳尘如果能找到一个三品以上的度母教高手,自愿为他牺牲,直接转移此毒到自己身上。  

那么别说“种心毒”了,再来十种八种,也无所谓。  

可惜的是,度母教未必肯就这样帮他解毒。  

而以岐黄之术和炼丹术闻名天下的“慈悲道”,在古周之后就失传了,只有一部分的医书和丹方遗散各处,被后人一知半解地学去。  

到了大魏,医道和丹道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基本上都已经被度母教代替了。  

反正不管身上哪里不痛快,找度母教教众转移走就行了…  

也算是某种意义上,让“慈悲道”一直处于失传状态的原因吧。  

顾芳尘身上的“种心毒”,以心脏为寄生部位,扎根其中,以此为基点,从全身经脉汲取养分,供给自身。  

当吸收到足够的养分,就会从心脏之中“破土而出”,开出一朵无比艳丽妖冶的花朵。  

——也就是顾芳尘右手上,一直连接到心脏的那个血色花纹。  

而中毒之人,则会从内部血肉开始完全被毒素腐蚀成一滩血水,再被这朵花吸干,只剩下一张皱巴巴的人皮。  

“种心毒”介于蛊毒之间,就是因为它在释放毒素的同时,也是一个活物。  

不过它并不会自己移动而已。  

而这毒,毒就毒在,它会在瞬间与人的心脏完全融合,取代心脏的功能,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若是中毒者本身修为较低,想抢在它吞噬心脏之前把它剔除都不行。  

菜无心可活,人无心,那是必死啊。  

何况当初的顾芳尘不过只是一个小孩罢了。  

更可怕的是,它不仅仅寄生在人的肉身上,若是时间稍长,更能寄生在神魂上。  

就算神魂离体,也照样能够依附在其上!  

连着神魂也一起吸干,可怕至极。  

以此来看,这毒甚至已经接近因果秘术。  

当年顾芳尘被人下了此毒之后,王府便请伽蓝寺觉慧大师,以拈花印将其封住,让“种心毒”不再生长。  

而封印“种心毒”,需要顾芳尘的一滴心头血,一缕神中魄。  

这两样东西,从那之后,便放在了伽蓝寺一尊金刚怒目佛像之下,以至刚至阳的佛光镇压。  

而这,也是顾于野让觉慧大师前来的原因。  

心头血和神中魄这么多年以来,始终都在那佛像之下,没有沾染一丝一毫其他因果,自然也不会被那小畜生的因果秘术干扰。  

以心头血可以证明这具身体究竟是不是顾芳尘原来的身体,也能够证明他到底是不是顾于野的儿子。  

以神中魄则更加能够证明,这壳子里的,到底还是不是顾芳尘本人。  

还是说…  

是另外一个夺舍的老怪物?  

顾于野深吸一口气,正欲离开,却又被殿内赶过来的肖秋叫住。  

“王爷,请留步。”  

肖秋和和气气的圆润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朝顾于野行礼道:  

“陛下请您回紫极殿一叙。”  

顾于野转过头,看着那偌大的紫极殿。  

“秋安道的事情不是已经结束了么?”  

肖秋一甩拂尘,往旁边让开半步,面色不变地道:  

“方才太子殿下与陛下汇报,说西南四道七宗暗中联合,已兼并三道,或欲起事…”  

萧省缓缓步入紫极殿内,颤颤巍巍地跪下。  

“儿臣参见陛下…”  

“起来吧,说了多少次,你年事已高,不必次次对朕行礼,咱们父子之间,何必管这么多规矩?”  

永安帝以温和的语气,说出对自己儿子的关心之语。  

然而其中代表的,却是对于萧省来说,最残酷的事实。  

太子低下头,面无表情。  

从紫极殿漆黑光滑的地面上,他看到自己苍老衰败的面孔。  

多可笑啊,天底下竟然还有轮到爹对儿子说“你年事已高”这样的事情。  

更可笑的是,他已经在太子这个位置上,坐了整整一百五十年了。  

自萧省出生,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  

中宫皇后所出,嫡长子!  

还有比他更适合当下一个皇帝的么?  

从小时候起,他就怀着这样明确的认知,朝着当一个贤君的方向去努力了。  

他励精图治,学贯古今,书院的先生都赞誉他有仁古之风,将来必定泽披天下。  

萧省三十岁的时候也这么认为。  

但永安帝毕竟身强力壮,不见疲态,治下安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