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03章 殉节死命?

第203章 殉节死命?(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百余枚火矢射中楼船。  

三重楼船瞬间被点燃。  

火舌蹿起数丈之高,直接燎到了三重楼船第一层甲板之上。  

高温与火舌,将船舷边上射箭的吴军将卒逼得连连后退。  

侥幸逃回楼船的黄柄浑身湿透裹着油污,头发贴在额前,整个人看起来狼狈不堪。  

他扶着船弦不断奔走,不断往下望去。  

却见这艘楼船几乎被火包围,水面燃着火,船壁燃着火,被汉军投掷黑油处火势尤盛。  

“——笃笃笃!”  

就在其人惊魂未定之时,又有近百枚火矢自江面上逆飞而上,插在了甲板之上。  

“——嗙啷!”  

陶罐破碎的声音传来。  

楼船甲板上瞬间燃起大火。  

船上的吴军愈发惊恐,一时间胡乱奔走者有之,欲提水覆沙灭火者有之,吴军手忙脚乱。  

步骘在楼船最高层“雀室”上反复大呼,莫要以水灭火,结果还是有吴军乱卒听不到指挥,提着一大桶水浇了上去。  

“——呼!”原本只齐腰高的火舌被水一浇直接蹿至一丈多高,发出嗞啦嗞啦的油爆之声。  

那桶水没能浇灭油火,反而使火势愈发炽盛。  

提桶的吴军小卒被瞬间产生的高温烤得哇哇痛叫,浑身上下不论毛发还是衣物尽被油火点燃,其人在船上狂奔了几步,便受不了痛苦倒在甲板上打起了滚。  

无人敢靠近。  

无人敢灭火。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  

甲板上的船火越烧越旺。  

这艘能承载两千余甲士楼船,原本能够凭借着船身高大的优势,在汉水上居高临下,纵横无敌,今日却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接近这艘楼船的汉军战舰上,除几十人不幸中箭负伤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像样的伤害。  

而此刻,这艘楼船首舰周身上下愈燃愈烈的火势,已经宣告了它的结局,除了焚毁沉没于此,再无第二条路可言。  

更下游,因为收不得锚而被夹在中间进退不得的吴军战船,此刻纵横交错,胡乱挤成一团,大火在船只间迅速蔓延。  

船上吴军将士见逃脱不得,纷纷弃了甲胄,跳水逃生。  

唯有最下游,以及靠近南岸的二三十艘战船,因为远离火源之故,得以断缆收锚。  

或是在惊恐无措中顺流而下,逃离这片火域。  

或是见步骘楼船起火,奋力摇橹前来救援。  

燃火的楼船,行速缓慢。  

傅佥留十余艘舰船监视楼船,其后便亲率艋艟、斗舰、突冒、戈船二十余艘,向南岸驶去,阻止吴军战船接应楼船上的吴军。  

不多时,楼船上便开始有吴军将卒跳水逃生。  

汉军没有打捞吴军的意思,远的举弓弩射杀,近的则擒住砍杀,但跳水的吴人实在太多,而负责监视的汉军又实在太少,不少吴军跳水后径直往北岸游去。  

岸上。  

五六千吴军步卒,早已被汉水上的滔天之火惊得大乱无措,此刻又彻底失了水师舟船的箭矢掩护。  

万余汉军步卒再无任何顾虑,以无匹之势杀向岸边吴军。  

所谓的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这一刻完全就是谬论,吴军没有因陷于死地而生出胆气,反而是越发绝望。  

赵云、高翔亲擂战鼓激烈士气。  

爨熊、李球、阳群、阎芝诸将披上了盆领重铠,身先士卒,冲入吴军战阵。  

汉水上的吴军欲上岸逃生。  

汉水畔的吴军被挤进水里。  

被唤作“雀室”的楼船最高层。  

步骘、黄柄、孙诸将,怔怔看着楼船上怎么也扑不灭的大火,又看向岸上,只见汉人赶杀吴军之状,宛若虎入羊群,纵横莫当。  

诸将无不绝望。  

岸上。  

赵云与高翔两员老将并肩而立。  

眼前那艘楼船共有三层,每一层四周都建有三尺多高的女墙,以防御箭矢攻击。  

每层楼的四壁,还蒙上了皮革。  

本意就是加强守御的同时防火。  

然而这艘楼船遇上了有史以来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猛火油,一点作用都没能发挥出来。  

“可惜石漆存量不多,不足以在江水上对付吴军水师。”高翔略有些遗憾地叹了一气。  

这些猛火油的原料便唤作石漆,出自上郡高奴,生于水际沙石之间,与当地泉水相杂。  

当地豪强富户以瓮盛之,掘池贮之。  

或是用来煮盐,或是作为灯油,或以其烟煤为墨售予士人,又或是直接将石漆售给医者,作为一味药材使用。  

在三月初,杨条刚归义时,其人便从安定带来了百余罐“石漆”,以助大汉施行火攻之策。  

天子对此物极为重视。  

但点火试验过后,又觉得石漆所燃火势不够迅猛,说什么石漆成分过于复杂、燃点过高之类的话。  

之后,便命匠人在五丈原上作蒸馏设备以炼之。  

长安未定之时,天子、丞相便已确立了一旦长安克复,便要趁势夺下东三郡的战略。  

为了弥补汉中战船不坚,水师不精的劣势,天子直接命杨条遣人去安定、上郡诸县求购、征收石漆,共得千余罐。  

长安克复后,天子东巡冯翊,抽一日去了一趟北边的高奴。  

其后便直接从临晋调了一千甲士前往高奴县,霸占了几处出油点,设立猛火油作,直接就地将石漆炼成猛火油,再运往长安。  

唯一可惜的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