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80章 百世不衰之经国良法

第180章 百世不衰之经国良法(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丞相看完一遍之后,似乎意犹未尽一般,又伸手从几案上拿起标号为壹的那卷简牍,再一次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他着实不敢置信,天子外出巡幸诸县区区月余,竟然走了这么多的地方,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发现了这么多、这么详细、这么底层的问题,最后撰写出了这么一份周详之至、严谨之至的外察行纪。  

董允、费祎二人附在丞相身后,也跟着看了起来。  

而这一次,较刚开始看到这篇开宗明义、提纲挈领的卷首语时,两名大汉重臣心中更加感慨,赞叹,喜悦乃至振奋。  

虽然并不能完全赞同天子的诸般观点,但天子这一个月的所见所得汇聚成的数万言文章,毫无疑问地向这两名大汉重臣证明了,这是一个真正知道国本何在,务真求实,且躬勤政事的君王。  

一念至此,费祎毫不吝啬地对着天子慨然叹道:  

“臣像陛下这般年轻的时候,纵使效陛下躬赴诸县,深稽博考,恐怕也难做到陛下十一。  

“纵使臣代陛下巡狩四方,恐怕也难如陛下这般体恤民瘼下情,深察黎庶疾苦,更不要说据此撰出这等洞幽烛微、针锋相对的万字雄文。  

“由是观之,陛下已深得古圣王之真谛,真乃天下英主,社稷幸甚,万民幸甚!”  

继费祎之后,诸葛乔、霍弋等人也跟着对天子一通真心实意又天花乱坠的夸赞。  

如费祎所言,就连费祎都不一定能做得比天子更好,他们这些从来没有被外放到一郡、一县之地,体察民情下意的人,恐怕连天子的一根毛都比不上。  

霍弋打小就作为太子舍人,与天子一并生活在汉中王府与成都皇宫当中,跟天子一并长大,既是玩伴、学伴,也是天子的近臣、谏臣,深知天子以前是怎样的脾性。  

所以,面对天子北伐亲征以来的种种剧变,其人着实要比诸葛乔及费祎、董允等人更加震惊、感慨。  

以至于不时冒出一种惊世骇俗的怪异想法:天子是否被董侍中、蒋长史给调包了?  

可天子的身形样貌、言行举止,乃至下意识的小动作,以及与他在关中再见,一叙往日情谊时道出的种种只有他们君臣二人才知道的旧事,都证明这位就是天子无疑。  

霍弋一开始还把天子的剧变,归结于先帝托梦,让天子一改前非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  

后来,眼看着曾经对丞相既敬且畏的天子,在关中与丞相再遇后突然变得亲昵无间,温情脉脉,则换了种想法:  

大概是丞相专门写给陛下的那篇《出师表》,丞相的远离,使得天子突然意识到自己该长大了,于是在过去这一年奋发图强,变了性子。  

士别三日就当刮目相看,何况于一国之君?  

郭攸之与陈祗虽然已经开始着手临晋一县的农庄民屯之事,但具体如何将农庄民屯扩大到整个冯翊,是否真能够将之扩大到整个冯翊,还有太多细节值得商榷,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  

丞相、费祎、董允几人简单讨论了一番过后,还是决定过段时间亲自去临晋考察一番。  

看看临晋的民屯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如何解决,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将之推广下去。  

“这账册…又是陛下的革新?”费祎将天子的手书放在几案上,转身从最后一个箱子里拿出一卷简牍,认真观摩少顷后惊讶一问。  

他是真的被惊到了。  

“账册?”丞相朝着费祎缓缓行来,想看看到底是什么账册,能使得费祎露出如此惊讶的神色。  

费祎当即将手中账册递给丞相。  

丞相接过简牍一看,片刻后便与费祎一般无二,神色严肃。  

不多时,费祎再度看完一卷,又将之递给丞相。  

丞相目光快速地在简牍上游移,嘴角不自觉泛起笑意。  

待彻底想明白手中账册有所革新的记账之法,将会给大汉行政与财政带来多大的好处与便利后,丞相有些兴奋地抬头,对天子赞道:  

“陛下此冯翊一月之行,收获着实不可谓不丰,单单臣手中账册四柱记账之法,便足称得上百世不衰之经国良法了。”  

“四柱记账?”身为相府记室的霍弋闻听丞相此言,也是好奇地凑了过来。  

刘禅笑着从箱子里拿出一卷账册递给了霍弋。  

霍弋看罢,虽能看出所谓的“四柱记账法”确于“三柱记账法”有所创新,但创新并不大。  

所谓三柱记账,则是自周朝沿袭至今,最简单,也是最实用,最通用的会计恒等式:  

收入开支结余。  

而天子拿出的账册中,则多了一项“旧管”,即期初余额。  

旧管新收开支见在。  

霍弋一时看不出,仅仅多出了一项“旧管”,何以费侍中与丞相反应会如此之大?  

刘禅笑道:“相父,这四柱记账之法,也是我从造纸的重泉韦氏那里得来的。”  

丞相讶然,他手中的账册记录的不是纸张的出纳,而是粮食,所以看不出是韦氏家中账册。  

费祎捧册而叹:“想不到重泉韦氏名不见经传,却兼通造纸之术与理财之法,陛下此番冯翊巡行,真可谓掘得遗珠于草泽矣!”  

董允这时候也已经拿起了一卷韦氏的账册看了起来,亦是连连颔首。  

霍弋、诸葛乔二人见此情状,越发觉得摸不着头脑了。  

诸葛乔实在按捺不住好奇,看着丞相问道:“父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