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沙苑(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他现在只需要一场军事胜利,向天下人证明,天命在吴。  

关中。  

华阴。  

渭洛之交。  

雒阳没被曹魏改雒为洛前,洛水本是独一无二,单指此处的,但现在此处却被唤作北洛水了。  

左冯翊郭攸之,临晋令陈祗在几十名虎骑的护卫下,准备往魏昌戍守的边防重镇临晋赴任。  

天子刘禅此时正在渭洛桥边,便稍移两步,往垂下的枝条一捉,折下两根柳树枝条,先后递给郭攸之与陈祗二人。  

“郭侍中,陈侍郎,朕轻身前来,也没个东西可以送你们,便按旧时长安习俗,折柳送予二卿,聊行祖道之礼了。”  

郭攸之、陈祗恭敬接过。  

陈祗看着手中柳枝道:  

“臣随陛下北伐以来,既无苦劳,更无功劳,实不敢当陛下祖道之礼。”  

刘禅看着渭滨柳林,道:  

“十里长堤,一步一柳。  

“折柳相送,素有一步一留,不忍相别之意。  

“但朕今日折柳赠予二卿,却并无此等心意。”  

左冯翊与临晋令俱是一滞。  

却见天子轻笑:  

“只愿二卿如这离枝柳条,不论到了何处,去了何方,都能迅速扎根发芽,荫蔽一方,为大汉做好保境安民之职事。”  

柳枝向来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再生能力,随便插在土里,都能生根发芽,这是稍有常识之人都晓得的事。  

但郭攸之、陈祗二人却是没想到陛下折柳相送竟有此深意,一时心中感怀。  

“臣必不辱使命!”侍中郭攸之俯首一叹。  

世人皆谓他这侍中随波逐流,尸位素餐,不足与经大事。  

却不知他只是骤入宫省,对陛下其人,及陛下与丞相的关系,暗中小人之心进行过揣度,畏惧陛下与丞相会重演霍光宣帝故事,不愿沾染其中因果而已。  

但自天子亲征以来,他有幸日日随侍天子左右,早已为天子一片赤诚丹心所感,又被天子与丞相君臣相得之情所动,哪里还须惧什么宣帝霍光故事?  

天子既敢将临晋重镇托付,他便敢竭股肱之力,为天子御魏寇于大河之外,抚黎民于河洛之间。  

关中的河洛,便是指黄河与北洛水之间的临晋重镇了。  

不多时,左冯翊与临晋令持柳枝策马远去,身形在刘禅眼中变得越来越小,一个转弯过后,隐没在一座沙丘的背后。  

刘禅遂将目光从渭北那一大片盐碱沙地收回,看向身侧的虎贲中郎将关兴,忽然道:“安国,此地距河东解县只有一百余里了。”  

关兴听着天子这没头没脑的话,一时也不知要答什么,只能点头:  

“是的陛下。”  

片刻后,刘禅开口:  

“朕近日一直心心念念一件事…不知当提与否。”  

关兴有些诧异:“陛下但有所言,臣无敢不听。”  

刘禅颔首:  

“先帝曾与朕言,关公乃是光和三年离开解县,对吧?”  

关兴猝不及防间听到天子提及父亲旧事,一时滞住,随即难能自已,浮现缅怀哀伤之情:  

“是的陛下,算一算,先父离乡迄今已有四十八载了。”  

刘禅闻之,不由感叹:  

“是啊…四十八载。  

“关公自与先帝在涿县一遇,便随了先帝一辈子。  

“最后又与先帝一般,这辈子都没能再回到乡梓。”  

天子言罢,环天子而立的赵统、赵广、关兴、麋威等小将,尽皆面露缅怀感伤之色。  

今人皆重故土乡梓。  

生则求衣锦还乡。  

死则求魂归故里。  

他们的父辈追随先帝半生,漂零半生,一离故土便是大半辈子,再没能重返生养之地。  

却见天子道:  

“安国,朕近日在想,是不是当请关公英颅回乡。  

“可又怕…又怕关公英颅安睡邙山十载,突然动土,会惊扰了关公英灵。”  

关兴一怔:“陛下是想以曹真、张郃等魏逆首级,去换先父…”  

刘禅颔首。  

“曹真、张郃的脑袋,我们留着亦毫无用处,朕也不想依礼将他们葬于关中。  

“关公英颅被曹操以诸侯之礼葬在了邙山,如果安国愿意的话,朕觉得或可请关公英颅回解县归葬。”  

关兴毫不犹豫道:“陛下,曹贼篡逆,窃我家国,先父虽被曹贼以诸侯之礼下葬邙山,九泉之下不能以此为荣,反以此为耻耳!  

“今陛下敕归河东祖茔,先父九泉有知,定泣血叩谢天恩!”  

刘禅闻言颔首:“好,那便将此事定下了。”  

翻身上马,驻马片刻,朝郭攸之等人消失的渭北望去。  

就在此时,一阵大风自北吹来。  

漫天黄沙随风而南,霎时间迷得刘禅几乎睁不开眼。  

刘禅看着这一大片沙地,道:  

“关中古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不意此处竟有这种大漠黄沙之景。”  

关兴在马背上道:  

“陛下有所不知。  

“由于这条洛水自北方黄土原南来,流水带来大量泥砂。  

“又洛水时常改道,有时向南入渭水,有时向东入黄河。  

“黄河泛滥时会倒灌洛水,将泥砂带到此处。  

“长年累月,此地遂形成了一片东西长六七十里,南北阔二三十里的巨大沙地。  

“又因沙地广袤、水草稀疏,刚好适合牧马,前汉时,便被孝武皇帝辟为马场。  

“故当地人将临晋以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