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朝的棋局 >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东市刺杀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东市刺杀(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下午时分,天子杨坚从内宫发出圣旨,将户部交给晋王杨广,代行天子审批,汉王杨谅不再管理户部,同时将晋王府每月定额开支提高到两万贯,超过了东宫的一万五千贯。  

这个消息如夏日里的一声闷雷,震惊了朝野,要知道七年前,晋王杨广几乎要取代太子之时,就是掌控了户部和刑部,同时还率军出征突厥。  

现在走了一个圆,又重新回到了原点,率军征讨吐谷浑,又再次掌控户部和刑部,尤其开支额度超过了东宫,这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朝野都在议论,晋王很可能又要重新取代太子,已经有点这种迹象了。  

相国高颎忧心忡忡,天子身体已经不行了,这个时候应该是以稳为主,让大隋政权平稳过渡,怎么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把晋王支棱起来了?这不是明摆着要政权不稳吗?  

一个晚上高颎都辗转难眠,担心大隋会再度陷入战乱。  

次日中午,在平康坊的清风大酒楼内,高颎和驸马柳述相对而坐,一起饮酒解愁,高颎虽然是太子岳父,但他的立场多少还是比较居中,忠心天子,不偏向任何人,他只是担心大隋社稷失去平衡而陷入混乱。  

但柳述不一样,柳述从东宫亲卫起家,娶了天子的小女儿杨阿五而飞黄腾达,现在四十岁不到,便出任黄门侍郎兼兵部尚书、参政事,他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心腹。  

柳述举起酒杯叹息一声道:“说起来太子确实平庸了一点,大机会不抓住,却总是着实于鸡毛蒜皮,偏要和晋王的小儿子斗,最后撞得头破血流,户部也丢掉了,上次我就给他说过,洛阳弥勒教兴起,必然是汉王在背后支持,如果他早点对弥勒教动手,那么现在功劳就不是晋王了,那么户部也能重新拿回来,哎!他不听劝啊!”  

高颎缓缓道:“平庸不是问题,他是嫡长子,就是天生的太子,只要他不犯错,天子之位就是他的,谁也抢不走,我现在就担心他再犯错,一旦犯下那种不可弥补的大错,他的太子之位就完了。”  

柳述点点头,“相国说得对,说难听一点,他现在就在悬崖边上,就差最后一步便跌下万丈深渊,我们得想办法让他稳住,让他学会等待和忍耐,而不是有作为,有作为的另一面就是很容易犯错。”  

就在这时,一名手下急匆匆跑来向高颎禀报道:“相国,出大事了,万年县令赵初在街头被人刺杀!”  

高颎腾地站起身,“在哪里被刺杀?”  

“就在都会市大门口!”  

万年县令被当街刺杀,这无论如何也是大事,高颎坐不住了,给柳述打个招呼,他便起身赶往都会市。  

此时,都会市大门处已是人山人海,都是赶来看热闹的百姓。  

高颎赶到现场,只见一块白布把县令盖住了,他心中一沉,说明赵初已经死了。  

武侯卫士兵正将现场围成一圈,不准任何人靠近。  

萧夏也已经赶到了,正在询问情况。  

这时,有士兵喊道:“将军,高相国来了!”  

萧夏一回头,只见高颎正从人群中挤进来。萧夏连忙上前见礼。  

高颎问道:“赵县令还有救吗?”  

萧夏摇摇头,“人已经死了。”  

“凶手抓住了吗?”高颎又问道。  

萧夏还是摇摇头,“赵县令被一支淬毒短弩箭射穿心脏,当场身亡,毒性都还没有发作就死了。”  

“短弩箭?”  

高颎立刻反应过来,急问道:”那凶手是不是在很近的地方发射?”  

“回禀相国,赵县令从都会市出来,正要上马车,马车旁边还停着另一名马车,凶手就躲在马车车厢背后射击,据赵县令的车夫说,是一个身材矮小灵巧的男子,射杀赵县令后,人就向都会市内跑了,速度非常快,现在卑职的五百名手下正在市场内搜查。”  

高颎叹了口气,“让百姓都散去,人太多了,凶手很可能会混在人群中逃走。”萧夏当即命令士兵疏散民众,听说凶手就在人群中,手中有毒箭,吓得百姓们纷纷离去,很快都会市大门前就空了下来。  

这时,大理寺少卿萧瑀带着大批缇骑赶来,接手了案件,尸体也被抬上了一辆马车。  

高颎见抓住凶手的可能性不大了,便转身回了太极宫。  

很快,晋王杨广也赶来了,万年县县令是五品官,当街被刺杀可是大事。  

杨广问萧夏道:“你估计凶手是谁?”  

萧夏沉吟片刻道:“我估计和太子有点关系!”  

“你的意思是说,因为赵初暗中投靠汉王那件事?”  

萧夏点点头。“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别的什么理由了?”  

杨广沉思片刻道:“会不会是汉王栽赃给太子?”  

萧夏摇摇头,“可能性不大,除非当场抓住凶手,审问出和太子有关,否则谁会知道赵初背叛太子这件事?看样子不像栽赃,我觉得还是太子下手除掉背叛者。”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杨广叹口气,“但是没有任何证据啊!”  

“确实没有证据。”  

这时,杨广又道:“你想想办法替我把王秋干掉,这种背叛我的人,我无法再容忍他。”  

萧夏点了点头,“此事易如反掌,我记得是不是他在家乡名声不太好?”  

“没错!他父兄仗着他是大理寺卿,在家乡欺男霸女,强占土地,民愤极大,魏郡刺史李行蹇两次写信向我反映,还是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