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迷惑,飘零(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木婉清发觉自己迷路了。  

从进入大雪山内这块美丽如净土的地方后,便一直处在迷路状态当中。  

这里景色优美,气候温暖如春,天上太阳闪着圣洁光辉,照耀下面一片妙宝庄严国度。  

草甸似翠绿柔毯,湖泊似湛蓝深邃眼眸,繁花肆意铺展,微风携来阵阵醉人甜香。  

无数殿宇金碧辉煌,不时有悠悠钟声传来,遥远的寺庙金顶熠熠生辉,宛如佛经里所说的天堂一般,祥和气氛叫人心中舒适惬意。  

但木婉清知道这不对,她可是在大雪山中,雪山寒冷旷凉,怎么可能有这种极乐净土一般的所在?  

莫非真的是传说之中的香巴拉国吗?  

但不管是无量光佛的香巴拉国,还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她都不想在这里呆着,看着眼前似梦似幻的景象,她心中有些着慌与害怕。  

初时踏入此处,打量了这片地方,她不自觉地走出了几步后,就想转身回去。  

但当她回头的那一刹那,却看见来时的路已经不见了,那进入这里的雪山通道,竟然变成了林荫洒满星星点点光辉的小路,她跑过去,跑到尽头,却依然是这方神秘国度。  

她再跑回来,一切都没有变化,宛如圣境,她从那时就已经迷路,此刻已经不知过去许久。  

木婉清最初以为是幻觉,家那边的山户说过,越高的地方越冷,越叫人上不来气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幻觉,但她知道并不是。  

她有内功在身,而且也试探了自己的种种反应,并不是因为高冷而使得眼前产生幻境。  

难道真的误入香巴拉极乐净土?她颇有些不知所措,此处气息安宁温馨,不自觉地心中生出这里居住之人必然心怀善意,互助互爱,没有纷争苦难,可她还是要出去,她要回家,她要去东京。  

木婉清在这片世界之中走了不知道多少天,却没有见到一个人,河里没有一条鱼、天上没有一只鸟、草中没有一条小虫。  

没有人,没有生灵,那钟声是风吹荡钟槌自动撞上去的,但那风明明不大,为何竟能够吹动木槌?  

这些天她渴了就喝那湛蓝湖中的水,饿了就吃草地上的花瓣,还有树上结的果实,那果实酸酸甜甜,十分可口,吃完之后身上升起一丝暖意,似乎内力都有所精进。  

她早远离了最初来时的山谷通道,变成林荫的那个地点,却依旧找不到出口。  

她进了很多殿堂,很多样式奇怪的房子,很多看似人们居住的屋舍,很多寺庙,里面都是空空荡荡,没有人存在。  

木婉清坐在蓝色的湖边,看着宝石一样湖面,微风轻漾着,四周没有闲杂声音,钟声还有一些法器都宛如仙乐,叫人感觉心安。  

但她却无比惆怅,虽然此处风光如画,安详美好,可她一刻都不想在这里呆着,哪怕真是香巴拉的理想之国,极乐净土,她也要离开。  

她站起身,葱白的手指掐了一朵似乎传闻中的波罗花,继续往前方走。  

这次不知道又走了多久,金碧辉煌的建筑越来越多,有庞大的王宫,王宫仿佛都是纯金打造,奢侈华丽,珠宝镶嵌,传来阵阵异香。  

那些圆顶的佛寺也更加密集起来,她随便走入其中几座观看,风吹钟鸣,法器奏响,没有一个人存在。  

终于,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天,木婉清穿过了这里,看到前面一片绿地,绿地的那侧尽头是无边无际,连在一起的巨大佛国。  

她走过绿草地,来到这片佛国之前,看着轻烟袅袅,檀香气息悠悠传来,不由神清目明。  

但却不知为何,哪怕还没走进佛国之中,心内却升起了此处还是没人存在的念头。  

可若没人,那檀香又是谁点?莫非微风不但能鼓动钟鸣法器,还能点燃香火吗…  

参合庄内,公冶黑虎从房间走出。  

他此时神情难看至极,手中拎着一个打好了的蓝底白花小包袱,似要离去。  

慕容复在门外见状不由愣了愣,急忙道:“前辈要往哪里?”  

公冶黑虎脚步一滞,脸色转换有些庄严,瞅着慕容复:“本座要回宫中去了,你继续留在此处吗?”  

慕容复闻言心思飞快转动,想自身眼下武功低微,朝廷缉捕捉拿,不知奔去何方,这位前辈武功高超,张嘴便是什么宫门,又是什么法旨,必然背后势力强大,不妨投靠韬光养晦,再谋复国之策。  

他恭谨道:“前辈,前辈不是说要晚辈伺候四周吗?怎好一个人走,还是带着晚辈一起吧。”  

公冶黑虎看着他微微沉吟:“虽然你与我一个姓氏,天下少有,几百年前必然一家,但我的宫门可是不容外人的。”  

慕容复立刻道:“前辈,既然我们是一家,又怎么能叫外人?公冶这个姓氏少有,晚辈说不定与前辈份属同枝呢。”  

公冶黑虎看向他,幽幽地道:“便算真是如此,可也得有个排辈论行,回去宫内也好述说,使人相信,不然…并不得成。”  

慕容复闻言怔了怔,猛地扑倒在地:“前辈,既然我与前辈都是公冶一家,前辈若不嫌弃,公冶乾愿拜前辈为父,还望前辈答应。”  

“认本座为父吗?”公冶黑虎眼中不由闪现光芒:“你真这般想的?可是由心而发?”  

慕容复低头道:“晚辈飘零一生,向来无所依靠,既与前辈同家,前辈如不嫌憎愿认前辈为父亲,伺候左右,孝思不匮,菽水承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