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娘子天下第一 > 第一百三十八章国战二十一

第一百三十八章国战二十一(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李白羽话音一落,殿中陷入了短暂的寂静无声。  

满朝文武相视一眼,纷纷低声议论起来,李白羽见状并未说些什么,静静地坐在龙椅之上观看着龙台下的百官。  

柳明志仅仅是平定西域,为大龙开疆扩土之功早就足以封王。  

然而却因为小妾青莲挟持蜀王一事将到手的王爵降到了定国公的爵位之上,这在京城的官员团体之中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就算在京师之中说是人尽皆知也不为过。  

当初有意依附柳大少的官员为此还替其惋惜良久。  

不过那已经是先帝朝的事情了,事情过去了这么久,很多人都已经选择性的将此事遗忘掉了。  

如今新帝再提封王事,文武百官心思不一。  

有的替柳大少高兴,有的则是惶恐不安。  

高兴的自然是兵部,户部,大理寺这些在柳明志名下督办的衙门,顶头上司越是得势,自己将来能够得到的好处自然也就越多。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当官造福一方,替天子善牧黎民百姓不假,可是既然有名留青史的机会,每个人都不会拒绝。  

惶恐不安的人自然是那些方才非议柳明志的官员,柳明志一旦封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后台面对出征归来的柳明志都会压力山大,是否有心思顾忌自己这些枪杆子就不得而知了。  

一刹间,不少青年官员心里叫苦不迭,后悔不已,怎么就鬼迷心窍上了贼船呢!  

然而悔之晚矣,朝堂这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地方,根本没有秘密可言。  

不少刚刚非议柳明志的官员心中戚戚然,思索着要不要提前告老还乡保全自我,可是想到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好不容易得来的成就,就这样‘落荒而逃’又不太甘心。  

倒是有些心思灵泛的官员思索了一下,知道新帝登基,马上就要外放官员治理民生,思索着要不要主动请缨离开朝堂这块是非之地。  

待到定国公还朝之后,以他的身份想来应该不会跟自己这些刚入朝堂的小喽喽计较。  

自己等人都已经选择避其锋芒了,他堂堂一品大员,应该不会对自己这些小咯罗紧抓不放吧!  

这些人的心思不可谓不灵泛。  

只是他们刚刚入朝一两年的光景,加上柳大人从北地还朝之后又待在家里不入庙堂。不少人还不太了解柳大少的为人。  

不要脸的定国公在京城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  

狗咬本少爷一口,本少爷虽然不能反咬回去,但是本少爷可以宰了狗吃肉。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有人欢喜有人愁。  

户部老姜,兵部宋煜,鸿胪寺老王三个人跟柳大少的交情最深,也是朝堂之中厮混较久的老狐狸了。  

听到李白羽有意要给柳明志封王,心里是既替柳明志高兴,又替其担忧。  

大龙不是没有过异姓王,可是百年来三朝却没有一个能功得封王之人。  

能封王,也就意味着到达了权贵的最顶峰,成了除了皇帝之外最尊贵的存在之一,柳大少若是真的封王,几人自然是打心底了为柳大少高兴。  

然而几人担忧的问题也是如此。  

异姓王自古没有几个是好下场的,韩信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纵观古往今来,得以善终的异姓王更是屈指可数。  

王爷看色尊贵,可是将要面临的危机也是层出不穷。  

封王之后更是要谨言慎行,几人很担心以柳大少吊儿郎当的性子是不是能够坐好王位。  

议论了良久之后,朝堂之上逐渐的安静了下来。  

吏部尚书杜成浩举着朝笏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白羽好奇的望着杜成浩:“准奏!”  

杜成浩同样乐意见得柳大少封王,毕竟自己的儿子跟在柳大少身边混饭吃,柳大少的地位越是尊贵,自己的儿子将来的地位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说不定此次国战结束,一统天下之后自己杜家一门也能从杜宇这里横出一侯爷。  

王侯将相,自古便是尊贵代名词。  

杜成浩心里明白,以儿子杜宇的资历想要位居国公不大可能,捞个侯爷还有几分把握。  

柳明志虽然也是年纪轻轻就高居国公之位,可是柳大少的功绩那是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出来的,不服不行。  

然而杜成浩虽然乐意见到柳明志封王,不过该走规矩还是要走的,自己端的就是吏部尚书的这碗饭。  

“陛下,定国公之战功确实足以封王,然而定国公尚未班师还朝,大局未定,此刻封王不符合礼制,还请陛下三思。”  

“待到定国公班师回朝,根据随军录事记录录入兵部,吏部功绩簿之后才可论功行赏。”  

“陛下可先行拟好王号,老臣录入在册,待到定国公还朝之后直接赏赐。”  

杜成浩刚刚说完,站在远处的夏公明继续行了一礼:“启禀陛下,老臣附议。”  

李白羽沉吟了片刻,缓缓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  

“两位爱卿,先帝在位之时,曾在御书房与朕和定国公有言在先,只要朕继承大宝,定国公再有滔天功劳之时,朕可自行封王。”  

“如今定国公斩获俘虏突厥敌军十一万人,攻陷金国四座城池,不可谓不功劳巨大。”  

“先帝在位之时常言,思则变,变则通。”  

“此刻封王,不但可以使得定国公拿出十二分的精力为国效力,亦可激励士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