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改善(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第11章改善
陈王庄四周的山脉叫乌云山,曾多年乌云盖顶,雷雨天气很频繁,一直到建国后才慢慢好转。
整个县城被乌云山围在中央,曾经的县城名字就以乌云来命名。
后来在五十年代才把乌云改成了凌云。
陈凌来到山脚下,很容易就找到那一大片的不毛之地。
石灰厂的断壁残垣倒是早已看不出来,毕竟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时间。
但废弃的砖块,石头仍然到处都是。
放眼望去,连枯草都没有几根,光秃秃的一片。
还有横七竖八的一道道深沟。
是夏季雨量充足的时候,被山上的水流冲刷出来的。
总之,满眼的废弃、荒芜。
这跟眼下的季节没有多大关系。
一块土地有没有生命力,就跟一个人是精神饱满还是精神萎靡一样,还是比较好分辨的。
尤其是这块地,足有三十亩,这么大的地方,全都不好好长东西。
是个人就知道有问题。
陈凌从洞天取出锄头,随便刨了两下。
抓了把土在手里,表层土料分散严重,没有丝毫水分在里面。
但是越往下,土壤越坚硬,一锄头刨下去跟砸在石头上似的。
刨了没几下,就震得陈凌手腕发麻。
“我靠,这也太硬了吧!”
陈凌一阵瞠目结舌,他本来打算找个犁耙,把这块地犁上两遍呢。
现在看来,是不用想了。
根本犁不动。
主要原因就是地下埋着巨量石灰,当年地震突发,好多地方出现塌陷,石灰厂内的几百口石灰池,包括已经装袋的,全部塌进了地底下。
在如此巨量的石灰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根本留存不住。
经年日久的,近十年没人管,就导致土壤表层松散,下层严重固化。
盖房建厂还好说。
要是用来种地,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废田。
“若是没有日月洞天……”
“在这样的地方,搞个养殖场,似乎也不错。”
陈凌扛着锄头环顾四周。
然后绕着田埂转了转,把里面的废弃砖块,乱石稍微收拾了一下,又找了一块平整的地方,用锄头挖出一个个小坑,抓出一把花生挨个撒了进去,把土埋好。
再从洞天打了一桶溪水出来,用瓢舀上一瓢,随便泼洒两遍。
反正两碗之后没效果,也不用担心浪费掉。
很快就见一株株花生苗破土而出。
没过几分钟,就已经长到成熟了。
陈凌拔了一棵,剥开品尝了一下味道。
比一般花生稍微好吃点。
但要是拿这个和在洞天内部种植的花生来对比的话,那差距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原因很简单:
一是洞天溪水用得少。
二是这地方的土壤太差劲。
“不过,也没有白费功夫。”
陈凌蹲下身子抓了抓土,露出满意的笑容。
“跟我预料的差不多,有溪水搭配着种植一遍作物,土壤也会改善不少。”
“我之前的想法还是可行的。”
“今天种一片,明天种一片,花点时间就能把这块地种个遍,完成土壤的初步改善。”
“而且还能收获三十亩花生。”
“到时候,在县城找人家一卖……”
“正好这两年推广大棚种植,就说是大棚里的刚刨下来的新鲜花生,嗯,以后有东西卖都能用这个借口。”
其实呢,大棚种植基本上是没有种花生的。
从反季蔬菜,到反季水果,都能挣钱,但种粮食的相当少。
但谁让现在的人们对大棚不熟悉呢?
这么一想,陈凌立马有了干劲,站起身继续刨坑种花生。
不得不说,一个不常干农活的人,突然下地干活,生疏就不说了,关键是累。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说翻地吧,别看人家在田里,一锄头一锄头的刨地翻土,看上去挺轻松,挺有意思,还很好玩的样子,要是换成自己,当真是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
除了身体累,心里也累。
不常干下地干农活,不会巧劲儿,往往把活儿干得一塌糊涂,速度慢,效率还低。
自己都越干越气闷,就别说把活儿干好了。
当然了。
这也就是现在陈凌不一样了。
曾经在另一个时空也读过大学,服过兵役,在部队养过猪种过菜,算是有点经验。
虽然庄稼活的把式不算多好,但当他熟悉起来之后,干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越干越顺手。
这个季节没人上山,也没人来这偏僻地方。
他埋头种着花生,刨坑、放种、浇水,省略了正常的犁地、翻地、盖土、垄沟等步骤。
居然只花了三小时左右,就把一亩地花生种完了。
要换成其他人种花生,一亩地起码也要忙活一天。
……
初春微凉的山风下,大片的花生郁郁葱葱随风晃动,让人心生喜意。
让陈凌的心间也充满希望。
“我好像预估错了啊,种一亩地花的时间并不太久,而且我也不算太累。”
“难道是洞天溪水改善了我的体质?”
陈凌握了握拳头,只觉得身上好似有使不完的力气。
虽然是冒了汗,但身上浑身发热,充满了干劲。
仿佛一台刚烧开的机器,正要准备发力呢。
“这家伙,以后套上犁耙能当牛使唤了。”
陈凌晃了晃拳头,自我调侃了一句。
然后舞动着锄头,把已经长至成熟的花生刨下来。
种花生容易,收花生就难了点。
到了中午,才把这一亩地花生收入洞天。
“啊,还是这种生活好啊,简单、充实又快乐。”
陈凌擦了擦额头的汗,伸着懒腰笑道。
换做以前
陈王庄四周的山脉叫乌云山,曾多年乌云盖顶,雷雨天气很频繁,一直到建国后才慢慢好转。
整个县城被乌云山围在中央,曾经的县城名字就以乌云来命名。
后来在五十年代才把乌云改成了凌云。
陈凌来到山脚下,很容易就找到那一大片的不毛之地。
石灰厂的断壁残垣倒是早已看不出来,毕竟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时间。
但废弃的砖块,石头仍然到处都是。
放眼望去,连枯草都没有几根,光秃秃的一片。
还有横七竖八的一道道深沟。
是夏季雨量充足的时候,被山上的水流冲刷出来的。
总之,满眼的废弃、荒芜。
这跟眼下的季节没有多大关系。
一块土地有没有生命力,就跟一个人是精神饱满还是精神萎靡一样,还是比较好分辨的。
尤其是这块地,足有三十亩,这么大的地方,全都不好好长东西。
是个人就知道有问题。
陈凌从洞天取出锄头,随便刨了两下。
抓了把土在手里,表层土料分散严重,没有丝毫水分在里面。
但是越往下,土壤越坚硬,一锄头刨下去跟砸在石头上似的。
刨了没几下,就震得陈凌手腕发麻。
“我靠,这也太硬了吧!”
陈凌一阵瞠目结舌,他本来打算找个犁耙,把这块地犁上两遍呢。
现在看来,是不用想了。
根本犁不动。
主要原因就是地下埋着巨量石灰,当年地震突发,好多地方出现塌陷,石灰厂内的几百口石灰池,包括已经装袋的,全部塌进了地底下。
在如此巨量的石灰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根本留存不住。
经年日久的,近十年没人管,就导致土壤表层松散,下层严重固化。
盖房建厂还好说。
要是用来种地,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废田。
“若是没有日月洞天……”
“在这样的地方,搞个养殖场,似乎也不错。”
陈凌扛着锄头环顾四周。
然后绕着田埂转了转,把里面的废弃砖块,乱石稍微收拾了一下,又找了一块平整的地方,用锄头挖出一个个小坑,抓出一把花生挨个撒了进去,把土埋好。
再从洞天打了一桶溪水出来,用瓢舀上一瓢,随便泼洒两遍。
反正两碗之后没效果,也不用担心浪费掉。
很快就见一株株花生苗破土而出。
没过几分钟,就已经长到成熟了。
陈凌拔了一棵,剥开品尝了一下味道。
比一般花生稍微好吃点。
但要是拿这个和在洞天内部种植的花生来对比的话,那差距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原因很简单:
一是洞天溪水用得少。
二是这地方的土壤太差劲。
“不过,也没有白费功夫。”
陈凌蹲下身子抓了抓土,露出满意的笑容。
“跟我预料的差不多,有溪水搭配着种植一遍作物,土壤也会改善不少。”
“我之前的想法还是可行的。”
“今天种一片,明天种一片,花点时间就能把这块地种个遍,完成土壤的初步改善。”
“而且还能收获三十亩花生。”
“到时候,在县城找人家一卖……”
“正好这两年推广大棚种植,就说是大棚里的刚刨下来的新鲜花生,嗯,以后有东西卖都能用这个借口。”
其实呢,大棚种植基本上是没有种花生的。
从反季蔬菜,到反季水果,都能挣钱,但种粮食的相当少。
但谁让现在的人们对大棚不熟悉呢?
这么一想,陈凌立马有了干劲,站起身继续刨坑种花生。
不得不说,一个不常干农活的人,突然下地干活,生疏就不说了,关键是累。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说翻地吧,别看人家在田里,一锄头一锄头的刨地翻土,看上去挺轻松,挺有意思,还很好玩的样子,要是换成自己,当真是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
除了身体累,心里也累。
不常干下地干农活,不会巧劲儿,往往把活儿干得一塌糊涂,速度慢,效率还低。
自己都越干越气闷,就别说把活儿干好了。
当然了。
这也就是现在陈凌不一样了。
曾经在另一个时空也读过大学,服过兵役,在部队养过猪种过菜,算是有点经验。
虽然庄稼活的把式不算多好,但当他熟悉起来之后,干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越干越顺手。
这个季节没人上山,也没人来这偏僻地方。
他埋头种着花生,刨坑、放种、浇水,省略了正常的犁地、翻地、盖土、垄沟等步骤。
居然只花了三小时左右,就把一亩地花生种完了。
要换成其他人种花生,一亩地起码也要忙活一天。
……
初春微凉的山风下,大片的花生郁郁葱葱随风晃动,让人心生喜意。
让陈凌的心间也充满希望。
“我好像预估错了啊,种一亩地花的时间并不太久,而且我也不算太累。”
“难道是洞天溪水改善了我的体质?”
陈凌握了握拳头,只觉得身上好似有使不完的力气。
虽然是冒了汗,但身上浑身发热,充满了干劲。
仿佛一台刚烧开的机器,正要准备发力呢。
“这家伙,以后套上犁耙能当牛使唤了。”
陈凌晃了晃拳头,自我调侃了一句。
然后舞动着锄头,把已经长至成熟的花生刨下来。
种花生容易,收花生就难了点。
到了中午,才把这一亩地花生收入洞天。
“啊,还是这种生活好啊,简单、充实又快乐。”
陈凌擦了擦额头的汗,伸着懒腰笑道。
换做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