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不是袁术 > 二百五十五 破城之后三日不封刀

二百五十五 破城之后三日不封刀(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抵达濮阳城之后,段颎和袁树等将领一起绕着濮阳城视察了一圈,发现叛军已全面收缩防线。  

城外到处都是拒马、陷坑,水井被大规模填塞、污染,道路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且周边的森林也被砍伐一空。  

很多自耕农的村落都被夷为平地,人口损失惨重,另有少数农庄得以幸存,向汉军报告了之前叛军的一系列狂暴举措。  

通过这些幸存农庄的报告,段颎判断濮阳城内的叛军大概是铁了心要坚守了,为此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措施,而不是考虑投降或者转进其他地方。  

他对此有些担忧。  

“叛军的确都是乌合之众,若在原野之上,他就算有十万人,我都不担心,我敢亲自率兵冲阵破之!可问题在于他们据守城池,兵力充足,粮草物资也充足。  

短时间内,咱们或许真的拿不下这座城,这时间一长,我很担心朝廷那边会有一些变数,又或者天下间还有哪些不臣之辈会受到影响,到时候情况会更加复杂呀!”  

段颎的这些担心,袁树的心里也不是没有。  

想要攻克一座有充分兵力防守的城池,从来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兵法里才会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从不建议强攻坚城。  

按照古代兵家的一些测算,想要攻克一座城池,攻城方的兵力至少应该比守城方的兵力多六倍,如此才有攻克的把握。  

而如今城内叛军的数量比汉军还要多,这个条件根本就达不到。  

而且时值隆冬,汉军出征所耗费的一系列物资都比温暖时期要多得多,为了保证士兵有充足的战斗力,在粮草和防寒物资的支出上也给雒阳朝廷带去了比较大的负担。  

段颎十分担心袁逢那边会扛不住巨大的支出压力,从而要求他们尽快结束战斗或者暂时撤退,这样一来,前面的那一系列胜利就等于没有什么意义了。  

段颎的担忧并不过分,甚至袁树也有类似的担忧。  

他也很担心,如果长期围城围下去的话,雒阳朝廷那边可能会扛不住支出的压力,雒阳朝廷的财政状况袁树也是比较清楚的,之前就是他和袁逢一起查账的,然后把宦官身上的肉都给分吃掉了。  

但是更多的侵吞税收的存在则是他们暂时无法去动的。  

宦官身上的肉倒是吃得开心,不过留给朝廷使用的依然是少数,万一财政上真的撑不住,又该如何是好呢?  

对此,段颎召开军事会议,大家进行头脑风暴。  

期间,袁树提出两个要点。  

第一,攻城不能停,必须要持续给叛军带去攻城方面的压力。  

第二,劝降不能停,他们必须要想方设法的让城内的所有人知道,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要杀死刘郃为首的这群叛逆,至于底下的大头兵,还有普通老百姓,汉军可以放过。  

如此分化城内防御势力,让刘郃等叛军首领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以此激化他们的内部矛盾,争取从内部攻破濮阳县城。  

关于袁树提出来的意见,段颎提出了反对意见。  

段颎认为寒冬腊月出兵征讨本来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今年节将近,想要在年节之前结束战争可能性不大,士兵必然心怀怨念,如果没有足够的赏赐,那么军队的士气就会非常低落。  

所以段颎认为劝降什么的大可不必,濮阳城主动投降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他不抱任何希望,比起这个,还不如许诺汉军士兵破城之后三日不封刀。  

任由他们在三天之内肆意妄为,烧杀抢掠什么都可以,三日之后再整理濮阳城。  

段颎的这个提议,大部分将领都表示赞同,他们也觉得这样安排最好。  

年节都不能让人回家,总得让人有点开心的事情,不然士兵们闹腾起来,影响了士气,问题可就大发了。  

袁树一开始有些恍惚,但他很快意识到这件事情对于当前这个时期来说,实在太正常了。  

之前,他一直都带着本部作战,而且是打野战,攻克的城池还是主动投降的,自然不存在什么屠城之类的事情。  

另外,他所统领的一心会武装从建设开始就有着非常严格的纪律要求,整个一心会也是如此,并且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有学识的人,把良知贯彻到底,在道德水平方面也远远超过一般人。  

基本上袁树一声令下,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袁树说不允许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坚决不做,至于屠城这种事情,就算袁树不说,他们也不会去做。  

但这也仅仅局限于一心会内部。  

袁树所统领的一心会武装力量在这支军队当中只有六千人,并不占大多数,占据大部分数量的是雒阳朝廷的常备军以及三河地区的良家子雇佣军。  

这些古典军队还是奉行着那一套古老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们并不认为打了胜仗之后屠城有什么不好的。  

且按照东汉时期以郡为国的社会态势,两个郡的郡民彼此都会认为对方是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外国人,大部分人不具备所谓的“全国视野”。  

所以让这些出身三河地区的士兵去屠戮东郡、济阴郡等地方的“叛军”,他们一点道德包袱都不会有,只会觉得理所当然。  

在这群人当中,除了极少部分有名誉或者身份上的需求、或者个人道德水平比较高的人,会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可能不会加入进去。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