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 > 240 在央广电台播出芳华

240 在央广电台播出芳华(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自从《芳华》出版之后,夏红军就很注意有关南疆前线战事的时事新闻。  

果然,五月中旬,新华社对外发布了一则消息,参军大学生徐良英勇负伤。这份简短的新闻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但是随后《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报道“战地百灵血溅老山“。  

详细讲述了安西音乐学院四年级学生徐良投笔从戎,在前线奋勇杀敌光荣负伤的英雄事迹。再次之后国内各大媒体开始报道转载,夏红军就知道《芳华》这本书会跟着水涨船高。  

当然对于徐良的宣传高潮是在1987年春晚,他和另一位女歌手合唱那首脍炙人口的《血染的风采》,他和他那首歌瞬间传遍大江南北,全国掀起了学习英雄的热潮。  

出报告文学、拍电视剧….  

那个时候才是《芳华》这本书热卖的时候吧。  

但是让夏红军没想到的是,芳华的热卖因为另一件事来的要早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  

叶咏梅坐在办公桌边秀眉微皱,她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这是电台领导转给她的来自上级部门的红头文件,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配合当前宣传重点,播音一部反映前线战士英雄事迹小说。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文艺部“长篇连播”节目编辑组的头上。  

叶咏梅当然明白上级的意思,这段时间国内各大媒体轮番报道在前线战斗负伤的那个大学生士兵徐良,作为国家的喉舌的央广电台自然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可是。  

现在市面上公开发行此类的小说实在是太少了啊,这让她很是头疼。  

到处都是先锋文学作品,风格新奇,内容怪诞。要么就是前两年流行的伤痕文学,叙述了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各种人物悲剧性的遭遇。  

前两年比较火的《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这样优秀的军旅小说在央广电台都早就播音过,难道现在来个热剩饭?  

实在不行,就这样吧…..  

叶咏梅轻轻叹了口气。  

想到每年各种出版社都要发行出版几千部部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竟然找不到一本适合朗读的军旅小说,实在是感到悲哀。  

“梅姐,梅姐。”一个姑娘风风火火闯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我昨天去新华书店逛,发现了一本书,你看了绝对喜欢!”姑娘扬了扬手里拿着那本书籍。  

叶咏梅看到了封面上小说名字:《芳华》  

非常具有文艺色彩的名字,副标题更是充满了文艺气息:  

致我们和他们的青春。  

可是,竟然是一部军旅小说!写的是前线文工团的故事!  

扉页上,写着一首歌词: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叶咏梅当然知道这是前几年放映的电影《小花》里的主题曲的但是今天突然出现了这本叫做《芳华》书中,却突然有了另一种不同的味道。  

她慢慢读起来…  

不知不觉中,墙上的挂钟“铛铛”响了六下,该下班了。  

叶咏梅缓缓抬起头。  

这本书她只看了一小部分,但是她已经决定她要录制这本书。  

夏红军接到辅导员贾数的通知,是个早上,他刚刚上完课准备赶往教九楼去听下一堂课《外国文学》,却被匆匆赶来的贾数叫住说是《当代》杂志社魏主编和央广电台的一名女编辑来找你。  

中央广播电台?  

夏红军有点惊讶,但突然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跟着贾数匆匆赶到系办公室,夏红军就看到魏主编和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正在和系主任闲聊。  

看到夏红军进来,系主任相互做了介绍,魏主编笑呵呵对叶咏梅说:“怎么样,我说是个大学生写的,你不信,现在相信了吧?”  

来的中年女人正是叶咏梅,她先找到出版这本书的《当代》杂志社表明了央广电台准备播音这部小说的打算,魏主编自然没什么意见。  

魏主编告诉她是一个大学生写的,她不相信。  

“隔壁老夏”竟然是个大学生?  

大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但是又听到还写一本《山楂树之恋》之后,叶咏梅就不再说啥。  

现在的大学生,真不简单啊。  

当然涉及到版权问题还得征求一下作者本人是否同意,于是就有了这次师大之行。  

见到作者本人,叶咏梅心里竟然有了小小的嫉妒。  

年轻,朝气、才华、英俊…..  

这些美好的词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怎么不能引起人的嫉妒?  

当然这种小心思只是出现一瞬间,叶咏梅面带微笑说明了来意:央广电台文艺部“长篇连播”节目,想播音在你这部小说,征求你本人意见。  

这有啥好犹豫的?  

夏红军一口答应。  

在这没有网络,电视还没普及的年代,广播就是这个时代的“王者”!  

平时没课的时候,学生们都抱着一台买的或者自己组装的收音机,听着各种节目,这就好像后世人手一部手机的感觉。  

一切都很顺利,叶咏梅拿出一份播音协议,夏红军毫不犹豫在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大名。  

闲聊了几句,魏主编和叶咏梅准备告辞离开,这时候突然办公室门外来了两个中年男人。  

“我是《春蕾》出版社的编辑黄世德,他是《少年文艺》编辑刘斌”一个五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