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出兵河东

第一百六十三章 出兵河东(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山涛作为提亲使者前来长安。  

这也是刘禅递上降表之后,晋、汉之间的第一次非正式的交往,也是司马炎变相的承认新汉地位的一种尝试。  

在后世,有体育运动作为媒介,进行乒乓外交,在魏晋三国时代,亲事也是一种媒介,不管成与不成,至少双方接触了。  

所以,山涛此次到长安的目的,并不仅仅提亲一事,他更希望以此为契机,在晋、汉两国之间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  

山涛在长安转了一圈,先找了苏愉、诸葛绪两个旧日同僚,叙了叙旧之后即说明来意,这两人对山涛还算客气,毕竟之前在邺城时关系还不错。  

在苏愉、诸葛绪的引见下,山涛没有直接求见赵广,而是绕了个弯,先去见了刚刚病愈的赵统。  

长兄为父,赵广的父母均已不在,按山涛的想法,赵统起码能当了半个家,尤其是在赵广的婚姻大事方面。  

赵统对山涛这位名士的到来很是异,他不过是能力平平的一介俗人,才华和文章均不出众,哪里能和山涛平起平坐。  

山涛和赵统倒不是初次见面,当初到成都为使时见过一面,当然,赵统属于路人甲的那一类,山涛这种久在文艺圈子里混的人,在如何搭讪方面很有经验,一副自来熟的样子,文人的脸皮要厚起来,一般人真抵挡不住。  

在与赵统稍作寒暄之后,山涛即切入正题,把联姻之事合盘托出。  

“弘农赵氏的女儿?”赵统是个传统的人,一听到女子同姓赵,脸色遂有些不好看起来。  

春秋先秦时期,有同姓不婚的规定,主要是了防止同姓婚配,可能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两汉时期这一习俗已经不分,但在一些名门大族中依然有这个族约,司马炎提议将赵家的女儿嫁过来,是不是也有祸害赵家子孙的心思。  

山涛见赵统脸色阴沉下来,心中暗道不好,连忙解释道:“咳,临来之前,吾已查过赵虞家传族谱,赵氏女是弘农人氏,与常山赵氏并不同祖,赵兄不必担心,若亲事谈成,我大晋将册封赵氏女为公主,以示对赵大将军的敬重。”  

“巨源公,贵国是想要羞辱我赵家,也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吧!要是真有结亲的意思,不如送个真公主过来。”赵统冷冷一笑,冲着山涛不客气的说道。  

山涛这一番解释是想打消赵统的顾虑,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赵统虽然不太管新汉与晋国之间的争斗,但赵广杀了晋将数员,双方结怨无数,司马炎现在却想联姻,怎么看都不靠谱。  

山涛无奈苦笑摇头,他倒是想送个真公主过来,可是司马炎的女儿年纪都还小,与赵广差距太大,赵粲已经是杨艳选了又选之后的结果了。  

赵统这边坚决不同意,山涛也只能无奈作罢,不过,此行他还是有不小的收获,起码与新汉的重臣们建立起了正式的沟通渠道。  

赵广从赵统那里听到山涛提亲的消息,惊讶的差一点跳起来,司马炎真是脑洞大开,莫非御女太多肾虚得厉害,赵粲这女人再好,也是弘农杨氏的亲眷,他要是娶了,那还不是在身边留了一个定时炸弹。  

况且,女人他赵广又不是没有。  

且不说张星彩那里,两情甚悦得紧,其他不熟悉的女人,赵广还真不感兴趣,这万一要是找来一个妒忌心强的,比如郭槐、贾南风这种,那赵广的幸福生活就毁了。  

“这他妈的,司马炎是不是又想找抽了,自己是个色中恶魔,还以为人人都和他一样饥不择食?”赵广心中怒骂。  

也幸好赵统想的是同姓不婚,没有同意山涛的提亲,要不然的话,赵广还得照顾赵统的面子,要是兄长再气的生病,那他就罪过大了。  

提亲的小插曲就这么过去了,不仅是赵广长出了一口气,被惊到的还有张星彩和诸葛婉。  

一贯霸气的张皇后这段时间难得的温柔体贴,让赵广喜不自禁,这女人果然善变的紧,不管是霸道女总裁还是温柔小女人,演绎起来都可以评为最佳女主角。  

诸葛婉从父亲那里听到山涛提亲之事,气的小嘴巴鼓鼓的,躲进闺房将山涛骂了个狗血喷头,稍出了口气之后,诸葛婉开始在诸葛绪、诸葛诠那里,有意无意的提起自己的终身大事来,这倒让一直摸不透女儿心思的诸葛绪动心起来。  

“大将军确实是上佳人选,除了年龄上大一些之外,不过,此事万万不可急,最后是让婉儿多多接近大将军。”诸葛绪将诸葛诠叫到一旁,小声叮嘱道。  

早有卖妹心思的诸葛诠连连点头,一脸的兴奋,他要是成了大将军赵广的妻兄,那在长安的文人圈子里还不是横着走,以后看谁还敢笑话他诸葛诠写的文章狗屁不通。  

关中的新年,就在平静又安宁的气氛中过去。  

新汉治下的百姓,也在希翼中迎来了新的一年,而在一水之隔的河东,周曷朱举起自立大旗之后,开始在蒲阪、闻喜、猗氏、安邑一带扩张势力,羯族武装非常的残暴,他们没有根基又不擅农事生产,只能洗掠一个又一个坞堡。  

河东陷入血腥屠杀的动荡之中,不仅仅是普通的百姓,就是诸多传承数百年的大族也无法幸免。这其中就有闻喜裴氏。  

裴氏在中国历史上名气极大,可以用声势显赫四个字来形容。  

“天下无二裴”。在先秦时期,裴家在朝效力的子弟就有约三百余人,到了两汉时期,姓裴的官员先后有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