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开局养了九年的猫要变身了 > 89、收礼就要跟登基一样

89、收礼就要跟登基一样(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目送吊炸天但已经还了俗的澄竹和尚下山,余琰面色平静,他人站在高处,看起来就像是在缅怀昔日的友谊岁月一般。  

但实际上,余琰心中此时却有些许得意。  

纵使天生为魔又怎么样?  

纵使魔至九绝又如何?  

还不是照样化作了他的手中戏影,并且柳长空对此毫无知觉。  

这戏傀儡经,当真是此世间一大恐怖。  

不过,为了避免他日柳长空化作九绝人魔后,醒悟到这一点,余琰决定让寺内僧人下山,到处走动。  

至于理由,回乡传法,同时找一下那位丁四老爷家的小姐即可。  

余琰想到知道一下这牵丝领域的上限,又或者说是他此时能力有限,所造成的上限。是只能局限于这一座寺庙之内,还是能更远。  

拨动手中丝线。  

很快的,在拜佛居内,借来了伟力,化身至人的神晦瞬间就有了反应。  

“嗯,静极就该思动,寺内僧众好些年没有回乡了,便让他们各自回乡待上一阵子,也好四散着找一找那位离家出家的丁家小姐。山里没有,想来这位丁家小姐早就已经走远了,没准就能够找到了!想来到时候丁四老爷断然不会吝啬谢礼!”  

神晦心中有所触动,自言自语的说着,就起身,然后走出了拜佛居。  

随着神晦这话在寺内传开,寺内僧众在诧异之余,也是满心欢喜,他们确实是好多年没有回去了。当然,期间也有偷偷摸摸回去的,但总归是偷偷摸摸得回去,哪有正大光明回去来得好?  

一时间,烂杏寺内空荡荡的,都没几个人影。  

澄字辈都走光了。  

就剩下几个神字辈的。  

神晦、神觉他们几个,以及余琰和神圆。  

对于神圆要留下来不走,余琰挺意外的,但既然这是神圆的意思,那么他也不会进行干涉,强行让他下山去。  

若是以人心可引,人魂可控来作为牵丝领域的境界划分,那么余琰眼下只能做到前半部分中的一小部分。  

他可以在短时间内,悄无声息间,影响一个人的思维,但想要同时影响大多数人的思维,就难以办到。  

如果强行去做,也不是不可以,就是余琰会头疼欲裂。  

余琰在尝试过一次后,就再也不想去试第二次了。  

所以,牵丝领域中的人,本身所做的决定,余琰是不会轻易去干涉的。  

这一日,余琰将手中的树枝放下,他不想再拿树枝了,他想要一柄真正的利剑。一念及此,修炼了一阵子戏傀儡经的余琰,触类旁通下明悟到,这是他的剑法到了瓶颈期,需要外力进行打破。  

一旦打破成功,那么他就是一名真正的剑客了!  

“呀!那和尚你以后岂不是就成了剑僧?”坐在屋檐上,摆着两只小脚丫的无月,一听要去山下玩了,顿时就很开心。  

刚把自己收拾了一番的余琰:“…”  

怎么好好的一句话,从这猫萝莉口中听到,就感觉怪怪的呢?  

这是错觉吗?  

默默地翻了翻白眼,余琰就说道:“不,还是剑客!”  

“可你不是和尚?出家之人四大皆空呀!”  

余琰面无表情。  

这四大皆空和剑客有什么先后关系?  

他不是很懂这猫的思维逻辑。  

“为什么这么说?”他问道。  

然后余琰就看到一本书飞了下来,他伸手接住,看了一眼,发现没写书名,看样子多半是手抄的。于是他翻开一看,只见上书一行字——洛阳府剑客行。  

“这是…  

“和尚你不是在说什么杂说之类的话,我记得我刚好有一本,就是一时之间记不起来了,今天才找到的。”  

这憨憨猫原来是小说看多了?  

余琰余滞,不过他想了想,还是道了一声谢:“南无阿弥陀费,有劳了!”  

因为方外山的缘故,他确实找无月询问过。  

另外,这虽然只是庸朝文人编写的小说,还有可能由于东拼西凑的关系,会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但对于余琰了解洛阳府的剑客江湖,还是很有帮助的。  

余琰随后又翻了翻,刚好翻到了一页讲述剑客该怎么进行心修的,即心灵上的修行。但却并不是什么坚毅不拔,而是要让人去感应剑中的灵,然后达到念动剑出的剑仙境界。  

而对于这种心修,出家之人是无法办到的,因此不能称之为剑客,只能称之为剑僧。  

余琰不由翻了一页。  

然后他就看到——前篇心修过于荒诞,不足以对外称道,聊供喜剑之人闲谈之用。  

好吧,这憨憨猫多半是没看到这一页。  

于是余琰就合上了这一本洛阳府剑客行,然后贴身收好。  

这本杂说虽然乱了点,但初看是实事求是的,所以参考的意义很大。  

毕竟他现在也练了剑。  

随即,余琰就准备出门了,不过他很快就又回来了。  

因为给他送钱的来了。  

是水莽集镇徐家的人,徐萧公亲自带着几名家仆,将一箱子黄金送到了余琰面前。  

这箱子不大,大概就是一个化妆盒大小。  

但盒子里头,却是装满了熔铸好的金锭。虽然不是庸朝制定的金锭规格中最大的,但也有一金锭也有五两重,而这一木箱中,足足放了三十个这样的金锭。  

也就是价值一千二两银子,即一千两百贯钱!  

“徐施主,你这是…”余琰装出一副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