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族谱太厚怎么办 > 第二十五章 别怪老祖宗心狠手辣

第二十五章 别怪老祖宗心狠手辣(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咳咳!”  

正当卫邦笑嘻嘻的邀请王多宝下次再来切磋时,身后传来一声咳嗽声。  

卫邦瞬间浑身打了个激灵,苦笑着回头拱手道:  

“父皇,您怎么出来了?”  

“哼!”  

卫期白了卫邦一眼,摆手道:  

“就知道训你再多次也没用,滚回去反省吧!”  

“得嘞父皇!您忙着!”  

逃过一劫的卫邦笑嘻嘻的告退,飞快的就离开此地。  

等卫邦走后,卫期才来到王多宝的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点伤势无伤大雅,不过让我欣慰的是,你的实力和战斗上的天赋又有了增长,竟能逼出邦儿的四极剑来,属实不错!”  

“要知道,我大卫文治武功,样样齐全!你是我大卫的皇子,可不能学那些朝中的文官,一心扑在政事和学问上荒废修行和武道。”  

“当然更不能学你十八哥一样,没有个规矩没有个皇子的体面,像是个江湖上的小疯子一样!”  

“如果要学的话,就学…”  

说到这儿,卫期突然一阵语塞,犹豫一阵后继续说道:  

“如果要学的话,就要以你八哥卫仁当榜样。不仅在政事学问上造诣颇高能为我分忧,更是一身通天修为,很快就破入脱胎境后期。”  

“须知修为越高,寿命便越长,寿命越长便有越多的时间专研学问、政事等等,其中的主次需要分的清楚。”  

“不过你也不能尽数学你八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其不能向邦儿一样,尽学了他在外面找来路不明的姑娘添麻烦的本事,你知道了吗?”  

王多宝万万没想到自己不过是实在推脱不过和卫邦切磋一番,居然还又收获了卫期的一份信任和期许,还真是意外之喜!  

如此一来,卫珏的身份就更加的好用了!  

“是父皇,儿臣记住了!”  

王多宝学着卫珏规规矩矩的躬身行礼,心中暗自窃喜。  

卫邦给他留下的伤势,在皇宫内医官的精心调养和珍贵药材的治愈下,不出几日就完全恢复,连一条细微的疤痕都不曾留下。  

伤好后,卫邦继续要来找王多宝切磋。  

这些邀约王多宝是能推的就推,实在推不过的再装模作样的切磋一二。  

这下卫邦算是学乖了,没有再捅出上次一样的篓子,切磋也没再见血。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  

这一个多月来,王多宝不是修炼、被迫同卫邦切磋,就是去京师城中的据点再收割一些香火气,然后再往吏部各位官员的府上跑,举荐那些青州一行中被他收服的贪官。  

一个多月下来,王多宝的计划小有成效。  

那些被他举荐的贪官都获得了提拔,基本上都升了一品。  

城官变道官,道官变府官,府官变州官,州官入京师。  

都十分顺利。  

只是最近也不知是这些官员提拔的速度太快还是怎么的,引起了上边一些掌权的大员的主意,竟将这些提名又给压了下来。  

卫期又很信任那些大员,竟让顶着卫珏身份的王多宝屡次引荐都提拔不动。  

这天,大卫皇宫的红墙之内,身为中书省左丞相的陶杨换下了他的大红朝服,换上了一身朴素的棕色粗麻长袍,身边跟着一个背着书箱,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的小书童。  

二人正往恭王的府上走去,一路上碰到的宫女内监都要恭恭敬敬的贴着一旁的墙壁让路躬身,称呼上一声陶大人。  

书童颠了颠肩膀,让书箱背着更舒服一点,一脸不解的朝一旁的陶杨问道:  

“叔父,您几次三番扣下恭王殿下举荐的人选,这般得罪于他,今天还要到他的府上讲学,岂不是往刀口上撞嘛!”  

陶杨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反问道:  

“我问你,你说像你叔父这样当官的,是为谁效力呢?”  

“当然是为陛下,为卫家天下效力啊!”  

书童天真的不假思索的回答。  

陶杨摇了摇头,笑着屈指在书童的额头弹了一下。  

“你错了!我们这些当官的,不是为陛下效力,也不是为卫家天下效力,而是在为苍生百姓效力啊!”  

“不只是我们,就连陛下,也都和我们一样,是在为苍生百姓效力,为万民谋福祉啊!”  

“所以并不存在我得罪不得罪恭王一说,只不过是对错罢了。是人都难免犯错,就算是恭王也难免识人不清啊!”  

“所以你叔父我,这次去恭王府上讲学,课题就只有一个,就是提点恭王殿下如何识人善用,哈哈哈!”  

陶杨捋着下巴上灰白的短须仰头大笑。  

卫珏身为大卫皇子,还是卫期着重培养的皇子,平日里不少有名师教导。  

朝堂之内的三公、翰林院大学士、内阁首辅大臣、中书省左右丞相,都会轮流来给卫珏讲学。  

今日便是轮到他陶杨了。  

然而王多宝却不在状态。  

先前一直顺风顺水的计划今日突然受阻,让他不得不绞尽脑汁的思考怎么继续推动下一步的计划。  

哪怕在府内的书房听讲,王多宝脑海中也不断盘算着这些事。  

“古有言,知人知面不知心。故自古小人难防也!”  

“而为君者,需明是非,察秋毫,洞人心,故自古明君少而奸佞多!”  

“然臣之道,需与君同心,与民同德,于政有功。殿下认为,这同心、同德、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