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689章 还有没有王法?

第689章 还有没有王法?(1/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天地良心,其实张商英根本就不想来德胜门前丢人现眼地跪着,这岂不是闹得全城人都知道了吗一旦东京城全城百姓都知道了,岂不是全大宋都知道了吗?  

这要是等到以后,他成了宰相,巡视地方的时候,岂不是要冠上一句——这位张相可是我大宋文臣露腚第一?  

让他如何面对?  

读书人也好,武人也罢,都想要争第一。  

尤其是读书人,第一的意义非凡。仿佛获得了天下第一的名头之后,就代表了正义和权威了似的。可被打板子,绝不在此之列。  

但没办法,身后的金主之一当时懊恼地指着他问:“为何没跳河?”  

张商英懵了,他没想要死啊!真要是用死来换取名声,对上李逵多亏啊!文臣,尤其是个脑子不笨的文臣,都知道一个道理,用死明志,最好的对象不是奸臣,也不是政敌,哪怕是宰相也不值当他用生命去博取最大的名望。  

天下只有一个人附和这个要求,就是皇帝!  

脑壳在紫宸殿上,甚至重要的大庆殿上,双目斜视大殿最粗的柱子成夹角,运气一柱香,猛然冲过去,卡蹦一下,脑壳撞碎了。人当场就死在了大殿之上。  

这叫什么?  

尸谏!  

文臣最牛逼的谏策。  

要是真要有人对皇帝来这么一下,别看赵煦做皇帝已经有几年了,帝王之气渐浓。但遇到这等倒霉事,他当场就得吓哭了…太丧心病狂了,至于吗?  

大宋建国百多年,还没有臣子来过这么一出。主要是不敢,命都没了,荣誉这种玩意虚无缥缈的一点都不实惠,要来有何用?  

就连最值当尸谏的皇帝,张商英都舍不得自己的命,更何况一个李逵。再说了,金主的行为也太恶劣了,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吗?  

咱们是利益一致,但还你也没资格让咱卖命不是?  

金主兴许也发现了自己的错处,说的太过直白。主要是,张商英被羞辱,这很严重。但丢人也就是张商英一个,就算是按照大宋律,同僚互相攻讦,造成不当的,罚铜。李逵在兵统局按着张商英打板子,就是罚铜的罪状。罚个两三百斤铜就已经顶天了。  

都是官宦门第,谁家钱库里也不缺这点铜啊?  

罚铜就等于是罚钱,折二小钱一贯钱不到十斤左右,而折十的铜钱差不多十斤。算折十好了,几百斤铜,也就几十贯钱。  

这点钱,对于京城中的权贵来说,喝一次酒就没了,还不算姑娘的钱…因为这点钱就想要点勾栏中意的姑娘,门都没有。  

金主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对张商英遭遇的羞辱感到不值当。并且怪张商英没有在合适的机会时,将事情彻底闹大。  

文臣攻讦,这对大宋来说不是大事。  

人命官司才是天大的事。  

但跳河不一样了,要是死了就是命案。要是没死,也是要逼人死的大案。开封府接这个案子,府尹就该脑壳撞墙了。但更头痛的应该是李逵。大宋的命案虽然主判官员和稀泥的很多。但问题是张商英只要敢豁出去用死来明志,他们绝对不会让朝廷和开封府有和稀泥的机会。到时候,大理寺,刑部甚至三省都要被震动。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动不动让人去死,却太没人情味了。  

即便是属下,除了死士,也不能用——为何你不去死?这样的话来训斥。金主似乎也感受到了张商英对他的怒气,宽慰道:“跟着你的人都是我们的人,如今不是春汛,汴河水也不深,跳河肯定死不了。但你一旦跳河,李逵就算是三头六臂,也难以在官场立足。”  

“可是你却回来了,什么也没做就回来了。岂不是李逵只要去都事堂,甚至在早朝的时候认个错,罚上几百斤铜,就能将此事的影响消弭。先觉兄,我是替你不值啊!”  

这话给张商英说明白,连张商英都后悔了。几十贯就能将自己被打屁股的折辱给平了,这事也太简单了吧?  

当时张商英确实有点意动,但是他随即想到了自己不会水,万一真死了…岂不是好处没占到,他却成了别人家的祭品?  

他是冲动,谋划水平也很普通,眼光也不行,但却不傻。要不然也不可能中进士。  

可如今不是闹掰的时候,张商英只能忍气吞声的沉声道:“下官不就是想着留着有用之身,与天下不公斗吗?”  

机会错过了,即便再去,效果也都会大打折扣。  

退而求其次,几人商量之后,让张商英去德胜门跪冤。  

这是他们想到的最好办法,同时也是真对李逵打人事件最好的反击。让皇帝给出态度,上升到皇权的公正上来,也是对李逵最大的威胁。  

这就是张商英跪在德胜门外的原因。  

他的出现,还有下跪,就是将问题直接踢给了皇帝。让皇帝主持公道。皇帝做出任何不公道的时候,他们都有理由出来闹事。好处很多,就是坏处他只能自己一个人受了,就是太丢人。  

“先觉兄,你这是?”  

“有辱斯文呐!”  

“先觉兄,我等与你同在!”  

说同在的这位官员,让张商英受到的屈辱最大。你都说同在了,为何不与我跪在一起?而是站在边上看好戏的嘴脸。他日等老夫主政都事堂,第一个贬你去岭南。  

都事堂,章惇送走了来传口谕的宦官,也是一脸懵圈,他指着自己儿子章授问:“你们兵统局什么时候成军机重地了,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