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凤花锦 > 第443章 府衙示众夜看标识

第443章 府衙示众夜看标识(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五更天起来干活的人,最早发现,顺天府衙门侧的拴马桩上,拴的不是马,是人。  

那三人已经困得不行,半梦半醒了,可打了半宿呼噜的陆二公子醒了。  

他嘴里塞着布团,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惊恐的看着周围。看了半天终于认出来了:  

这一定是在做梦,老子竟然梦见被绑在府衙门口?不行不行,赶紧继续睡......这......这不是夏侯爷吗?前天还在他家喝酒,一定是太想他了......  

他闭上眼睛还没睡着,耳旁就传来了悉悉索索的议论声:  

“这些都是什么人呐?怎么被绑在这里?”  

“不知道啊,昨夜也没听到响动,不会是做了亏心事,被鬼抓到这里来的吧?”  

“哎,你们认不认识?”  

“看衣服,都是达官贵人,我们哪里认识得起?”  

“快看,牌子上写着他们的罪行!”  

“我要去那纸笔抄下来。”  

“对对对,抄下来!”  

陆二公子觉得不对劲,梦里怎么会那么真实?  

他睁开眼睛捅了捅,跟他捆在一根拴马桩上的夏侯爷,夏侯爷“哼哼”了两声,并没有睁开眼。  

完了完了,这不是做梦,是真的!  

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本来要开门卖米粥的、卖面的,卖馍卖饼的,全揣着手看热闹。  

一个衙役想买馍呢,一看门开着没人,灶火也没生,再四处看看,不好,怎么府衙门口围了那么多人?  

这衙役挤过去,还真出事了,拴马桩上的马变成人了!赶紧进衙门报告去。  

“老王!天都亮了怎么不开门?门口出事啦!”  

“大人上早朝去了,开门做什么......你说出什么事了?”  

早上钱府尹上早朝,是从后堂走的侧门,压根不知道前门还绑着人。  

老王看了两眼,赶紧还把门关起来,找也住在里面的府丞去了。  

不过这大门是关不上了,因为这几家人四下找不到人,只看见大门上的那个泛着微光的五芒星标志。  

大家心里发慌,也没听说鬼差拉人还画星星的,赶紧到府衙要人来了。  

谁知道才走到府衙门口,就把侯爷、公子、家主全找到了。一个个五花大绑,打的结还解不开,找来刀子割断绳子,才把人救下来。  

“侯爷,家里的银钱,全被那银面郎君拿走了!”  

夏府管家哭丧着脸道,他是没看到,是听二十六姨娘说,那是个带着银面具的男人。  

“去!去擂鼓!本侯要进宫告御状,告顺天府尹纵容强盗打劫侯府!”  

“对!一起去告状!我们府里也被洗劫一空!”  

陆二公子也叫到,他不是侯爷,可他现在是侯府的家主,他能代表侯府。  

顺天府丞已经穿了官服,急急忙忙跑出来拦到:  

“哎呀,几位大人留步,我们已经派人去宫里叫府尹回来了,你们先进府衙等等,大人回来,把事情搞清楚也不迟啊......”  

夏侯爷可没这么好脾气等,他的丹书铁券还能用两次,豁出去也要告御状。  

丢人就算了,现在还丢钱,事可忍穷不可忍!  

几队人马,闹哄哄的就到了宫门口,宫卫拦住了他们,最后只同意让夏侯爷一个人进去。  

这故事就波澜起伏了,而且吃瓜子群众已经深度围观了,劫匪在几府大门上留的诡异标记。  

“这标记晚上是发亮的!现在天亮看不出来了!”  

“我听他们府里的人说,是个带着面具的黑衣男子,高大威猛。”  

“黑衣服?是不是青面獠牙,拿着勾魂锁?帽子上写着‘天下太平’?”  

“那是黑无常,这是银面郎君,能一样吗?白痴!”  

那位机智的说书先生,已经弄到了一份抄来的“罪书”,稍微一整理,新鲜的故事就在茶楼里开讲了。  

大殿上,夏侯爷和钱府尹两位站在中间,钱府尹满头大汗、云里雾里。  

满朝文武也人人自危啊,夏侯爷可没说自己身上挂着块牌子的事,只讲了自己家被打劫。  

皇上从没遇到,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在京城里打劫,这可是大事,说明京城治安不好,社会动荡......  

这对他这个登基不久的皇帝很是考验。  

“大理寺徐之锦,锦衣卫张樾,朕命你们与顺天府一起,快速破案,找到劫匪。”  

皇上看了一眼夏侯爷又说:“听说,刚才是你把大家带到皇宫来告御状?”  

夏侯爷脖子一伸,理直气壮说到:“难道这不应该吗?我父替永乐帝出生入死,如今他尸骨未寒,侯府便被人欺负至此!”  

皇上叹了口气,起身退朝了。  

回到御书房,皇帝坐着生闷气,萧忠走进来,把刚才夏侯爷没说的部分补充了一遍:  

“他们的脖子上都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几年他们的罪状。还有,在他们的府门口,都被画了一个外面罩着个圆的五星,这是匪徒明白告诉人,就是他们干的。”  

朱瞻基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个五芒星的图案,萧忠和王振凑过来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意义。  

“还有,刚才我在外面听说,有人家里得了数量不等的铜钱,最多的有三百贯之多,这个微臣没有去考证。”  

朱瞻基诧异的问:  

“也就是说,他们抢来的钱,又分了出去?这银面郎君还真是......难以琢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