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乱世第一城 > 第173章 以人换盐(2)

第173章 以人换盐(2)(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金州府的衙门,知府黄羽从少海回来之后,一直有些心不在焉,目光尝尝看向大堂门口。  

终于,一天清晨,一个衙役大步跑进来,“大人,船来了!”  

金羽急忙站起身,三步并做两步,大步朝外走,“快!备马!去码头!”  

当金羽快马跑到码头,流民已经下船了。  

这是第一批流民,客船足足拉了三百多人来,董二牛兄妹,还有他们的族人就在这艘船上。  

流民下了船,依然惊魂未定,不知道这是哪里。  

码头有持刀的军人把守,流民不敢妄动。  

金州府的一个文书正在给他们讲解事由:“…这里是金州,…有地种,有工做…”  

文书讲的很兴奋,流民听的很迷茫。  

金羽将马缰绳甩给衙役,大步走了过去。  

文书急忙施礼:“大人!”  

流民看一个穿着官服的人走过来,目光都汇聚了过来。  

金羽大声道:“这里是金州,海右的金州,不是周朝的金州。这里在山海关外。免费给你们地,给你们耕牛,给你们农具,以后就在这安心过日子!”  

顺着金羽的手势,士兵让出一个空挡,流民看到不远处圈了不少耕牛。  

董二牛心道,怪不得刚才听到了牛叫。  

金羽指着牛群,说道:“看到了吗?一户一只耕牛!免费的,送给你们!”  

流民兴奋了,耕牛可是那个时代的重资产,有了一头耕牛,就像后世家里有了一辆高档轿车一般。  

流民乱了,朝耕牛的方向挤。  

衙役大喝:“不许挤,排队,登记!之后才能领耕牛!”  

五个文书早已经摆好案子,流民排成五个队伍,当即登记造册。  

金羽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虽然只有三百人,但是这只是个开始,相信后面会有更多的人来。三千人,三万人,…,要是能来三十万就好了…  

金羽越想越开心。  

流民登记后,马上被衙役带过去,领取农具、耕牛。田契需要分了地之后再发。  

流民的队伍在不断缩短。  

“叫什么名字?”文书问道。  

“董二牛。”董二牛回道。  

“你还有个哥哥叫董大牛?”  

“俺就是老大,这是俺妹,她叫董小花。俺们家只有俺们两个了。”  

“那怎么叫二牛,不该叫大牛吗?”文书疑惑道。  

“听大人说,俺娘生俺的时候,门前有两头牛走过去。”  

周边的流民都笑了。  

金羽也被这个少年吸引了,走了过来,问道:“今年多大了?”  

“俺十六岁了!”  

二大爷在后面轻轻拍了他一巴掌,“臭小子,要说‘回大人’!”  

二大爷冲金羽陪着笑,拱手道:“大人,这孩子乡下长大的,没见过您这么大官,不懂礼,您宽恕则个!”  

金羽笑着摆摆手:“老人家,没关系的。”  

董二牛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金羽看董二牛的个头,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干瘦黝黑。竟然带着妹妹千里逃荒,金羽暗自称奇。  

“董二牛,你这么小的年纪,领了耕牛也没法种啊。”金羽问道。  

董二牛以为金羽不想给他,急忙道:“俺能种,俺在家就跟着爹娘种地。”  

说着,他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  

周围的流民都沉默了,这孩子太小,大老爷要是说不给他耕牛,只怕就真的没有了。  

二大爷陪着笑,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这孩子虽然小,但是能吃苦,也很能干,您看…”  

金羽笑道:“地给你,农具给你,耕牛也给你。我们金州说话算话!虽然你小,但是你和你妹妹也是一户。”  

董二牛长吁了一口气,吓死了,以为不给了呢。  

众人都有些羡慕地看着董二牛,这么小的年纪就有了这么一大笔财产。刚才有文书说,按人头分地,一个人分二十亩地,都是上田。。  

金羽对董二牛道:“二牛,你不如请族人种你家的地,你带着妹妹来城里打工。”  

“大人,那俺能做什么工?”董二牛问道。  

“去养马场吧,跟着兽医,从学徒开始干,既是门手艺,又能有点收入。”金羽建议道。  

“能带着俺妹妹吗?”董二牛看着妹妹。  

妹妹董小花紧紧地牵着他的手,偎依在他身边。  

“你妹妹多大?”金羽问道。  

“七岁。”  

“那你去养马场,你妹妹白天去学堂上学。”金羽道。  

“俺的工钱够支付学费吗?”董二牛问道。  

金羽笑了,这么个小人儿,考虑问题倒是周全,“不要学费,都是衙门出钱。里面有不少女童在里面学习,你妹妹去了,可以认识不少朋友。”  

董二牛学着二大爷的样子,胡乱拱手道:“谢大人!”  

金羽走过去,教导他如何拱手,如何致谢。  

文书早已经将金羽的去向标注清楚。  

金羽并没有让作坊的老板今天来招人,那样场面会更乱。  

中原的百姓,没有土地、耕牛更吸引他们了。  

作坊要人?养马场扩大也要人?  

不急,等这些人安顿下来,看到了好日子的希望,他们自己会出来找工做的。尤其是年轻人,有更赚钱的工作,谁留在家里种地?  

当一个年轻人拿着丰厚的工钱回家的时候,相信他们一个村子的年轻人的心都会长草。  

流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