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晚汉 > 第095章 目标

第095章 目标(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送走乔瑁,刘玘又去重新审查了一下寿张县的统计账簿,为即将到来的上计做准备。  

随后,就与李宣、李尚等一大帮人来查看造纸的准备。  

这也是他上位的主要措施之一,想当初,东汉蔡伦就是凭着改善了造纸技术而封侯。  

这里要再补充一句,蔡伦并不是纸的发明者,西汉时期已有纸(有出土),他也就是做了一些总结性的工作,将造纸技术提高到某个台阶而已,并不具备完全的独创性。  

既然蔡伦能够办到,自己肯定要比他强,要不自己这个一千九百多年后的学霸就别当了。  

纸,是丝字旁的字,很显然,最早用来造“纸”的,其实是生产绢帛的过程当中的废料,也就是一些丝絮,这东西本身可以拿来充填“绵被”、“绵衣”,注意,这是丝字旁的绵,并非木字棉。  

中国本地棉也有,就是南方非常高大的的木棉树,也有叫攀枝花,中国还有一个市以此命名,木棉由于纤维短小,并不方便打捻成线织布。  

决定造纸以前,刘玘就多次考虑过,这玩意儿难不难?  

他最后得出结论是,不难!  

佐伯既然能够制造出名闻天下的佐伯纸,难道自己不能?  

绝对不应该!  

因为自己比他懂得多得多,知道“纸”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  

纸,实际是一种植物纤维,是纤维素与各种营养物质结合生成的丝状或絮状物,对植物具有支撑、连接、包裹、充填等作用。  

植物纤维不溶于水,也不能被人类的消化酶分解,自然也就不会腐烂。  

这就是构成纸的物质本质。  

我们日常所见的绝大多数植物,都具有植物纤维,理论上用纤维都可以造纸,只不过有多有少,从而造成了造纸成本的高低不同、质量不同。  

最常见的,当然是树木、竹、草、粮食刍藳,刍藳也可以被称为草。  

知道了这一点之后,造纸本身就不难。  

不过,具体操作起来也并非那么容易,在刘玘的想象当中,至少有在以下几个环节要注意:  

其一,植物除了植物纤维之外,其余的各种的木素、果胶、色素、油脂等等必须要全部去除掉。  

这肯定要经过煮、发酵、石灰腐蚀等等工艺,最后剩下来的才会是植物纤维,因为他在这些条件下几乎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其二,打纸浆。也也就是把植物纤维弄碎,甚至越细越好。否则所造出来的纸过于粗糙,质量不高。  

其三,纸浆凝结。纸浆最终肯定要放在清水当中,然后将他们用竹席抄起来,晒干之后就成了薄薄的纸。  

这里有个问题:纸浆如何凝结。虽然晒干之后它会自然凝结,但是如果不加某种物质,其连接就会很松散。  

其四,漂白,在此时也找不到什么过多的化学物质,如果要想成本低廉,只有用太阳反复晒,以去除其他色素。  

第五,磨光,上述工艺直接出来纸,表面肯定凹凸不平,如果用放大镜看更是如此。  

这就需要用光滑的石头反复磨光,而且表面上最好再加一些涂料,充填掉那些细微的凹凸不平之处。  

理论很重要,有了理论做指引,操作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宣德里。  

这是刘玘第一次到这里来查看,只见陈庆正在指挥着几人开始挖土坑,几名学生也在安顿行李。  

前期,陈庆已招募了六名男子在这里干活,主要是后勤准备,包括重新用木头搭建两间茅屋,另外就是准备宿舍、厨房、茅厕等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工作必须要先做好,就好比后世干某项工程,必须要交“三通一平”相类似。  

李宣已来过一次,只见他对刘玘说道:“刘郎,此处地势非常宽阔,我已建议子信把此地给买下来,建一个比较大的造纸作坊!”  

刘玘摇摇头:“子真兄,造纸会产生很多污水,城中不方便排放,此地主要还是用来做试验,主要原因是…”  

他把李宣这建议给否决了,毕竟李宣又不懂得造纸术,只想着运输方便。  

虽然此时造纸没有过多废料排出,不过池中的水非常难闻,会影响周围的居民,而且废水也不方便排放。  

在城外就好得多,如果不添加石灰,普通的废水还可用来做肥料,和后世造纸厂的污水会污染环境完全不同。  

李宣一听,点点头:“刘郎之言极是,我对此倒不大了解!”  

这时候陈庆跑了过来,问道:“刘郎,这第一次造纸用何物做原料?”  

“当然是先弄他几百斤废旧渔网、麻绳、破布等等试试看。还需要买两口大缸,把这些东西弄来之后,现在那大缸子里面煮,组他几个时辰,再放到池中任其腐烂…”刘玘说道。  

渔网、麻绳、破布都属于麻,当然也是植物纤维,非常好的造纸原料。  

不过,这些植物纤维并不纯,里面还含有油脂、植物胶等等杂物,必须得将他们全部处理掉。  

“这倒简单,在下已提前收购了一二百斤!”陈庆说道。  

“多多益善,这些东西弄个几千斤应该不成问题…”刘玘说道。  

树皮当然最简便,因为很容易腐烂,也比较容易捣烂;木头、竹子相比之下就麻烦很多,即便是用最嫩的,也不大容易腐烂,没有几个月不行。  

几人正商量着,忽然听见人声:“阿兄,我找的好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