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晚汉 > 第069章 族弟

第069章 族弟(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谢谢王卿提醒,在下记住了,今后一定认真研习那些前辈的大作!”刘玘道。  

其实,他当初也就是引用崔寔的话来增加自己观点的说服力,并非一定要得到那本书,毕竟此人刚刚去世没有几年。  

在刘玘这个穿越者眼中,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理论、哲学,早在战国就差不多已经完成,之后的那些政治理论虽然有发展,但和之前的比起来相差过于悬殊。  

古代政治家虽然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有两个人独领风骚:管仲、商鞅。  

后来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所有政策,几乎都没能超出他们的范畴。  

中国从古到今的所有政论,其实都在解决一个字“吃”,只要百姓吃饱了饭,就会天下太平,否则他们就会起来闹事。  

围绕这个“吃”字,人们反反复复的在:“税”、“法”二字上做文章,崔寔也不例外。  

税率的高低,决定了老百姓的衣食,法律则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如果商鞅之后还有发展,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这让封建皇帝抓住了“法内儒表”这个统治阶级的法宝,从而开始了漫长的统治。  

朝廷宣扬用某种唯一的礼教来控制人们的思想,意义极其重大,后来和其并肩的佛、道二教此时都还尚未在中国发芽呢。  

当然,他这套理论仍然赶不上商鞅,其实也是得源于商鞅的启发,商君书中早就有非常著名的驭民五术,那才是封建统治者的不二法宝。  

一行人在官道之上慢慢悠悠,走了二十里之后,来到一个亭,大家就停下来在此吃早餐。  

“刘郎,能否给罪人来口水饮?”刚停下来,就传来于平的哀求声。  

刘玘一听,转头笑着对他道:“当然可以,稍后还有肉给你呢!杨县令有关照,你怎么说也曾是国相幕僚,让我等不可亏待了你!”  

他话说完,就转头让亭卒给他舀水喝。  

“多谢刘郎!”于平满脸感激。  

旁边王允一看于平,倒是满脸厌恶之色,对刘玘说道:“像这等人,给他水做甚?让他渴死才好呢!”  

刘玘笑道:“王卿,在下刚才有言,他是国相幕僚,似乎不太苛刻,看国相到时候如何发落吧,万一从轻处罚也说不定的,王卿里面请!”  

王允一听,就没再说话,跟着众人一起入亭。  

这里就餐,都是按照各自级别来,由于下午还要赶路,众人也没有额外点酒,王允也不让随便加菜。  

刘玘给云娘点了一套餐之后,也准备去就餐,忽然看见一人笑盈盈的出现在舍门口。  

“足下如今有佳人相伴,恭喜!”褚燕满脸笑容的朝他拱手。  

咦?此人胆子好大呀!让于平看见了可不好。  

“不是说好在仁和亭等待,你跑这里来做甚?”刘玘把他拉进屋子当中。  

“在下当然是有事!”褚燕依旧满不在乎的神情。  

“饭菜可点好?”  

“正准备点呢!”  

“好,今天的早餐就由我请!”说完,他让亭卒返回,花去三十钱又给褚燕点了一份早餐。  

“多谢足下,对了,我有一消息要告诉足下,东平长史张钰已经担任了东平国尉,接下来随时都可能担任国相,他与于平关系极好,听说新任长史也是宦官一党,足下可一定要小心!”褚燕表情突然严肃起来。  

刘玘一听,眉头皱了一下,随即满不在乎道:“我是国相所辟之幕僚,关他都尉、丞何干?”  

看见刘玘若无其事的模样,褚燕点点头:“嗯,足下倒也沉得住气,看来果真是成大事者!”  

“我看你也不差呀!对了,晚间之事安排得如何?”这才是现在刘玘最关心的。  

“放心,在下有两个好友已在前面做准备!”  

“如此甚好!”刘玘点点头。  

二人正说这话,忽然刘玘听到一个声音在叫他:“阿兄!”  

刘玘听着声音,猛的一回头,看见一名十七八岁的帅气男子站在几步开外。  

族弟刘玉!  

此人曾祖与刘玘的曾祖是亲兄弟,二人也都住在寿张县,辈分也相同,刘玘只比他大七天。  

刘玉之父刘泽在临近的任城某县担任县长,相比于刘玘家,地位自然高出许多。  

“真巧,阿弟意欲何往?”刘玘问道。  

“看来阿兄消息好闭塞呀,愚弟承蒙明府关照,已被聘为主记室史,今后愚弟与阿兄就是同事了!”刘玉很有几分得意。  

“恭喜阿弟!”刘玘微笑着点点头。  

他确实有几分意外,原本听说此人要去任城找何子拜师求学的,没想到也被辟为了幕僚。  

主记室史是从主簿手下脱离出来的,专门主管文书,已经不归主簿管辖。  

主簿则已成为了“特别助理”,主要负责以下几项工作:代替太守宣读书教、递送重要信函、迎接客人,由此可见其地位很高,仅次于五官、功曹。  

由于其所处特殊位置,今后主簿将逐步取代五官、功曹,成为文官第一幕僚。  

“愚弟欲拜访王卿,还请阿兄引荐!”刘玉又道。  

刘玘一听,自己这个族弟非常吝啬小气,两家人也隔了两个乡,几乎没什么往来,想不到现在居然求上门来。  

“小事一桩,来,我给你引荐就是!”刘玘稍微犹豫了一下,便笑着带他去见王允。  

现在与刘玉斤斤计较不大合适,看看这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