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晚汉 > 第026章 节奏

第026章 节奏(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这是何颙对曹操的评价,作为穿越者,刘玘知道这句话。  

当然,在他看来,古代史书也不可全信,何颙或许对曹操评价很高是事实,但预见汉室将亡多半是写史者杜撰,这从何颙后来的经历可以看出来。  

尽管如此,也能看出何颙有识人之明。  

一听刘玘担任的是本县上计掾,何颙点点头:“你如此年少,就得此职也实属不易,从县吏而登三公者也不乏其人,你自当勇猛精进而不可懈怠,未必将来就无前途!”  

虽然上计掾职位不高,但是也算是比较清闲的位置。  

“先生之言甚是!小生听闻先生乃是屈指可数的大才子,倒是想趁此机会请教一二,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读书人总喜欢戴高帽子,文人相轻,刘玘先捡好听的说几句,哄他高兴。  

“学无止境,足下过誉!你既然为上计掾,肯定是学习过五经的,但不知是入郡学还是县校?主要修习何经?”  

“实不相瞒,小生的确读过五经,然只是自习,未入郡县学校,因此只泛泛而读,并未专心研究一经,也谈不上有何心得。”刘玘淡淡道。  

一听刘玘连郡县学校都没上过,完全是靠自习,脸上就露出几分轻视之色道:  

“五经是治世之学,不精通经学何以主政一方?怕是只有一辈子游历于少吏间。  

然经学不易学,即便是有名师,不花二十年功夫,也未必能懂得其精要,自习不易习得正理,恐徒废光阴!”  

刘玘一看,谁说一定唯有学校才能出人才?  

嗯,既然他如此认为,自己就要剑走偏锋,让他感到与众不同,如此才能得到一段好评语。  

“先生,在小生看来,如今主上昏庸,宦官当权,十吏九贪,民不聊生,眼见着大乱将至,我辈似乎更宜苦读孙子、墨子、尉缭子等兵书,以定乱安民,至于五经,那是盛世之学,似不必过分钻研!”  

没办法,在大文士面前,只有扬长避短,不能顺着他的节奏论什么五经,必须要自己带节奏,让他跟着自己的思路,自己掌握话题的主动权。  

果然,何颙一听刘玘居然也说到“天下大乱”几个字,猛然间眼睛一亮,心想,看不出此子居然还有如此见识,有些不凡!  

于是他瞬间兴趣大增,说道:“你继续讲。”  

“先生,如今皇帝卖官鬻爵,官吏横征暴敛,加上天灾不断,朝廷难有赈济,百姓常常易子而食,饿殍遍地。  

长此以往,如有人似陈胜吴广那般振臂高呼,百姓必定蜂拥蚁从,天下大乱几乎已成定局。”  

“既然天下大乱,又何以大定?”何颙又问道。  

刘玘一听,这明显是在考验自己,于是笑了笑答道:“晚辈以为,定法有二:其一,大乱后,百姓亡者十之八九,霸主自出,天下自会慢慢安定;  

其二,如有人能铲除宦官,辅佐明君,改革弊政,对内使民休养生息,对外和解鲜卑、乌桓、匈奴、扶余、高句丽等外蕃,待国力强大之时,一举击溃之,天下也倒是可以中兴。  

当然,最可能出现第一种情况,出现第二种情况可能性甚小。因为汉皇并不相信皇室和异姓将军,而更相信外戚。  

但是,外戚势力一旦坐大又会威胁皇权,皇帝之所以信任宦官,就是用他们来抵抗外戚势力、抵抗豪门士族,这种政治措施并没错,只不过皇帝对宦官过于放纵…”  

刘玘并未像普通士人那般单纯忌恨宦官,而是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用辩证法的眼光来分析皇帝、宦官、外戚、士人几方面的斗争和权力平衡。  

何颙虽然是经学名家,然他始终是古人,有极强的阶级局限性。  

他自己是大家士族,自认为按照经学可以处理一切问题,认为一切祸害的根源都在于宦官为祸,认识不到权力平衡对于皇帝是多么重要,极力主张斩杀宦官。  

然而这样做就会让皇帝认为外戚与士人联合架空自己,这当然是皇帝所不允许的,因此才党锢士人。  

刘玘虽然对何颙彬彬有礼,不过在论起事情来,却表现出很强势,以此来带节奏,从而阐述自己的见解。  

也就说到一小半,加了蜂蜜的热汤被端了上来,二人端汤卮开饮,刘玘喝了一口热汤之后继续开讲。  

待其讲完,何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好半天才长叹道:  

“嗯,你虽未精通五经,不过能看出天下大乱实属不易,他人所不及也!  

不过似足下这般说,皇帝刻意要压制士人与外戚,莫非我等士人就无出头之日了?我看这也倒未必!”  

“小生从未说过士人无出头之日,小生认为天下大乱之日,必定是党锢解除之时,这时间想来应该不远,先生一定有大展宏图之日!”  

刘玘也不好明说是哪一年,实际上黄巾之乱就在七年之后。  

“你这判断有何依据?”何颙又听得眼睛一亮。  

“党锢者大都是豪族大门,他们有人有钱,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之下,不依靠他们,这叛乱是不可能平定的,稍不注意皇室就会倾覆,所以晚辈才如此认为!”  

“嗯,你说的倒是很有几分道理,我倒是忽略了!”何颙态度好了许多。  

随后,话题又被引入到如何武力平乱,刘玘有几千年的历史知识打底,在这方面当然要远强于何颙这位儒生。  

“小生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