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登基吧,少年 > 第二百四十三章 来使

第二百四十三章 来使(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直到传令兵下去,堂上都是鸦雀无声。  

蕲春军不仅击溃二十万兵马,还重新夺了重兵镇守的武昌府。  

武昌府虽比不上金陵与杭州,也是两湖重镇。  

要是说蕲春军第一次攻下武昌,还有取巧成分,这回就是实打实的攻城战。  

在滁州军夸张的时候,蕲春军也没有停下脚步。  

冷兵器时代,哪里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  

多是实力均衡才能对峙。  

朝廷平叛军九月开始集结蕲春,蕲春军能对峙一个月,守住小县城,这其中难度可见一斑。  

蕲春没有什么名将,只有兵卒差不多,才能抵挡平叛军。  

不说蕲春军比朝廷军多,只是差不多,也要二十来万。  

那样的话,就比滁州军人数多了一倍。  

武昌府距离金陵只有一千里。  

马寨主立时警惕起来。  

要是蕲春军选择“西征”,那暂时与滁州军不相干;要是选择“东征”,那就要与滁州军对上。  

可就算蕲春军选择“西征”,滁州军也不能安心。  

蕲春军可与徒三的亳州军不同,做不了滁州军的屏障。  

有巢湖水师的仇怨在前,双方是敌非友。  

滁州军不仅吞了安庆水师,还拦下巢湖水师,还有庐州的几万新丁。  

霍宝也是沉默,脑子里是简单地图。  

黄淮地区,各路白衫军各自为政,却也是糜烂最早。  

朝廷虽调山东兵“收复”徐州,可随后就没了后续。  

河南道大部分还在白衫军手中。  

浙南,金陵一带,两广…  

朝廷已失半壁江山,且都是人口稠密之地,剩下的除了京城与山东、山西,就是地偏人少的边边角角。  

最主要的是,小教主的“后庆”,与蕲春的“大庆国”都在,并没有剿灭。  

两地称帝,直接挑衅朝廷与皇权。  

如今朝廷兵马已经露了疲态,朝廷与皇权的威严荡然无存。  

就是如今看似太平的地方,想来也安稳不了多久了。  

朝廷,离分崩离析不远。  

徒三则是心情激荡。  

乱世出英豪。  

天下有姐夫这样的豪杰,还有寿天万那样的枭雄,自己也不敢落得太晚。  

看着姐夫一路走来,徒三也隐隐的有个念头。  

他的征途不在淮南道,而在河南道。  

一统河南道!  

徒三确定了征伐方向。  

一顿接风宴,吃的大家心神不宁。  

等到徒三等人去休息,马寨主方与霍宝道:“蕲春既解了危局,该派人过来了!”  

之前滁州军往四处派请帖时,也叫人往蕲春去了。  

可当时蕲春被朝廷大军围困,自是不了了之。  

蕲春军要是来使,不会是参加喜宴,而是赎人。  

滁州军这里,还压着寿天万的亲侄儿寿明。  

寿天万亲子年幼,这个亲侄儿地位不低。  

霍宝想了想城墙的进度,道:“再有两、三日就能合拢…别说是来使,就是蕲春军真的过来,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不能只等着蕲春军动,除了“东征”,太平府相邻的两个州府是不是也该抢先拿下?  

第一印象很重要。  

朝廷盘剥过重,地方百姓对朝廷已经离心。  

他们是信奉蕲春军,还是信奉滁州军很是重要。  

否则已蕲春军那种方式趟过一遍,青壮一空,只剩下老弱妇孺,滁州军就算得了,也是有害无利,反而是负担。  

蕲春军数十万大军,就是这样来的。  

可是滁州军现下发展的已经过快,有些不稳。  

有的时候,地盘大小,不是关键。  

就是霍宝,一直也犹豫。  

马寨主叹气道:“真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他性子惫懒,不爱操心,眼下却不能不操心。  

大家走了这一条路,就有进无退了。  

秦淮河畔,京味楼。  

郭老爷站在二楼长廊,手中握着紫砂茶壶,笑眯眯的看着楼下。  

因是饭口,大堂坐满了九成。  

加上二楼包厢的客人,刚开业就有这个成绩,郭老爷很是骄傲。  

还是他想的先手,打发老二过来置产。  

还真的得了两个便宜,赶在滁州军刚进金陵那两日,用市价七成接手了两个酒楼,三处宅子。  

滁州酒楼留了他一个侄儿管事,剩下他们这一房已经随着滁州军入金陵,都迁居到金陵。  

郭二爷忧心忡忡过来,拉了老爷子去了旁边空屋,小声道:“爹,福三号的客人不对劲…先叫小二,后又叫掌柜,儿子就过去一趟,他们问的是滁州军的事儿!”  

郭老爷嗤笑道:“那有什么不对劲?金陵城换了主人,这么大的动静,外头也都该晓得了,当然要派人过来打听…只要不出格,随他去,咱们到底是买卖人家;若是出格了,叫人往知府衙门报一声!”  

“用这个做的打赏!这长相也与咱们不同,面皮黑红。”  

郭二爷将手心往老爹前头一递。  

郭老爷眼睛一凝。  

儿子手中,是一颗珍珠。  

珠子比米珠略大些,形状也不规整,可那也是珍珠。  

这一颗珠子,值几钱。  

外加上黑红面皮,错不了,就是海边人了。  

“去报知府衙门,台州来人了!”  

郭老爷捏着珠子,沉思片刻,有了决断。  

郭家是买卖人家,讲究的是“和气生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